如果有人问你,乳腺癌和心脏病,哪一种疾病会造成更多女性死亡?我的第一选择是:乳腺癌。我认为乳腺癌是一种发生在女性身上的常见病,而且我曾在新闻报道中看到,近年来,全球有50万女性因乳腺癌而不治身亡。
最近读了一本书《思维陷阱:如何突破认知局限》(下称《思维陷阱》),作者是德国全球知名企业管理顾问、培训师赫尔曼·谢勒,他在书中也提到这个问题,他称,在工业国家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死于心脏病的概率要远超其他任何一种癌症,这引起了我的兴趣。于是专门查了一下,发现全球每年约有万人死于心脏病,且女性多于男性。医生指出,心脏病是乳腺癌难以治愈的“头号杀手”。
在这个问题中,为什么我会选乳腺癌呢?
在《思维陷阱》这本书中,我找到了答案,原因是我犯一个“代表性启发”的错误,乳腺癌是女性身上具有代表性的疾病。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进入“代表性启发”的误区,比如“鲨鱼”还是“椰子”的致死率更高的问题,大多数人会选“鲨鱼”,因为鲨鱼是凶猛的食肉动物,而椰子是一种美食,当面对这样的问题时,我们会忽略另一个事实,人们遭遇鲨鱼的概率远小于椰子,当我们得到这样的信息时,才会想起“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的道理,承认椰子确实会造成更多的事故。
01是什么让我们判断错误
我们必须承认,每个人的思维都存在盲点,只是程度不一样而已。因为我们做出的所有判断,都是大脑解读后的结果,每个人的思维和行动,都会被那些没有察觉到的事物所限制,如何才能拥有更强的洞察力,洞见事物的本质呢?
在《思维陷阱》这本书中,作者通过大量案例,以启发式的表达方式,帮助我们打开正确的思维模式,提升敏锐的观察力,成为别人眼中那种“看问题很精准,讲话一针见血”的人。
人,是一种典型的视觉动物,看见事物,是我们最擅长的事情之一。比如,我们来看下面这张图片。
图片中的线条是平行线吗?粗略一看,这些线条看起来弯曲倾斜,如果我们用尺子去测量一下,就会发现,图中的线条的确是平行线,是眼睛欺骗了我们。作者在书中指出,当我们把尺子放到一旁时,我们的视觉又会重新陷入被欺骗的状态中。要树立起线条平行的印象,非常难,因为直觉会一次又一次欺骗我们,尽管我们知道它是怎么回事。
比如,蛇蝎美人,因为有一张可人的脸,人们就容易相信她的心会和她的脸一样美,而面对一张丑陋的脸时,就会心生厌恶,不愿意亲近。
现在,我们可以思考一下,视觉作为我们最擅长的事情,依然容易发生决策失误,亲眼所见时,大脑依然会受到蒙蔽。那我们在其他不擅长的领域,出现更大失误的概率有多少呢?
在那些我们没有天赋的行为上,在大脑中没有专门掌控的领域的行为上,比如在财务决断上,我们很有可能比想象中犯更多错误,并且可能还不自知。相较于视觉误差的欺骗性,认知上的欺骗更难以揭露。
02如何改善认知能力
我们的情绪和思维,容易被固定的程序锁住,形成惯性思维。当我们面临一个新的问题时,喜欢沿用经验,而不愿意对新问题进行系统性思考,从而做出缺乏理性的思考。
比如,一些婚姻不幸的女性,在遭遇一个渣男后,开始下一段感情时,又会遇到另一个渣男,似乎来到她们世界里的男人都是渣男。同理,很多男性找女朋友,也会一而再、再而三地遭遇渣女。这并非他们遇到的人都很“渣”,而是认知决定了他们的交友准则,让他们不断地犯重复的错误。
在《思维陷阱》这本书中,有一个很意思的案例,请读者快速回答下列问题。
医生大褂是什么颜色?
雪是什么颜色?
北极熊是什么颜色?
奶牛喝什么?
大多数人回答最后一个问题时,会脱口而出:牛奶。如果没有前面几个问题做铺垫,大家都知道,奶牛不喝奶,而是喝水。但经过前面几个问题,这一答案就会脱口而出,大脑内部的自动反应机制被激活。
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容易被“渣”的人,也是大脑内部的自动反应机制在捣鬼,在他们内心构建的审美标准和评价体系,也许在童年就已经形成,成年后如果没有重新构建认知体系,就无法摆脱这种“大脑自动反应机制”带来的影响。
其实,只要后退一步,反思一下自己冲动的决定,就能轻松应对“大脑自动反应机制”带来的问题。比如,被“渣”过一次后,下次再交朋友时,就仔细想想上次被“渣”的原因,上次碰到的那位“渣”人,都有哪些典型特质。
但是,心理学家们的研究表明,大多数人都是“认知吝啬鬼”,我们会选择第一个想到的答案,而不愿意再费神去思考其他可能性。比如,一位被“渣”过的女性,在开始下一段感情时,她又会凭感觉去选择,只要对上眼了,心动了,就做出在一起的决定。可是,她们忘了,上次交男朋友时,她也是这样做出决定的。
《思维陷阱》这本书中,针对这种问题,给出了解决方案。本书作者认为,许多决策之所以会严重失误,是由于无法事先预判造成的。就像在国际象棋中,走一步看一步的棋手面对那些超前思考的对手,总是会输。因为只解决一个孤立的问题,常常会引发新的问题,有时候甚至会产生其他糟糕的问题。
由此可见,相应的措施就是让自己多想几步,比如,我们在需要做出决策时,不妨先提醒自己回答下列几个问题。
下一步会发生什么?
再下一步会发生什么?
接下来,下一步会发生什么?
通过这种提问方式,就能拓宽自己的思维宽度。我们可以仔细观察一些,很多领导者之所以取得成功,都有一个重要的成功标准,即思考行为后果的能力。那些在男女交往中,总是被“渣”的人,在做决定时,很少会思考行为的后果,或者缺乏思考行为果的能力。
我们可以采取上述这种提问的方式,建立批判性思维习惯,帮助我们思考如何去思考。我们思考的大部分时间是自发进行的,而批判性思维却是可控的、系统性的,它是我们继续发展的动力。我们最好是在日常生活中去锻炼这一分析机能,经过反复不断、随时随地的训练,提升批判性思维能力。
03如何阅读这本书
《思维陷阱》这本书是一本用简单的案例,揭示思维陷阱,启发思考,提升认知,改善决策能力的书。在阅读这本书时,要特别注重结合身边案例作对照思考,对于书中提到的趣味性小实验,一定要去尝试,这样就会提升知识转化率,在读书的过程中改变自己的认知。
我在阅读这本书时,选取了部分小案例和孩子互动,让我找到了和孩子互动的契机,一方面通过案例启发孩子的思考力,当我向孩子讲一些道理时,她们不会再觉得是一种唠叨,反而主动去做拓展思考。
比如,书中讲到一个小例子,一根棒球和一个球共计1.1欧元。球棒比棒球贵1欧元。请问棒球多少钱?
作者在书中提到,很多人都会毫不犹豫地给出答案:0.1欧元,而给出这个答案的,还包括了普林斯顿和哈佛大学的大部分学生。显然,这个答案是错误的,哈佛的大学生之所以答错,是因为他们凭直觉给出答案,并非他们不知道如何计算,而是直觉让他们犯了错误。
当家长和孩子一起把做这道理,当成一个启发思维的互动游戏时,如果孩子回答正确,就可以先夸奖他,告诉他哈佛大学的学生还会答错,增强他的自信心。如果他答错了,就教会他正确的方法。
然后,再给他一起总结这道理背后透露出来的道理,我们做事情不能凭直觉,不要急于做决定,在做决定之前要对问题的本质做系统而深入的观察。比如,在考试中做错很多不该错的题,表面看是因为粗心大意,但粗心大意背后的逻辑是我们喜欢凭直觉做判断。
再比如,书中有一个九点图的游戏,如下图所示。
题目要求用四条连续、不重复的直线,把九个点连接起来,也可以和孩子做互动。通过一起做这个互动游戏,可以给孩子总结出一些道理,看问题一定要跳出固定的思维模式,不要被眼前的现实所蒙蔽。九点图就像一个框,当我们跳出这个框去画线时,就会发现很容易找到正确的方法。碰到问题时多想想如何才能实现目标,条条大道通罗马,只有让自己的胸怀更开阔,才能解开心结。
比如,天气冷了,写作业的时候语文本找不到了,可以用数学本先完成作业,不要让自己落入语文本找不到的圈套中,你的目标是写完作业,完成作业才是问题的关键,是你的最终目标,并不是找到语文本。
同时,因为把用四条直线把九个点连接起来,在画的过程中,有的直线要超出终点,才能顺利地接着画下一条直线。由此可以得出道理,很多时候,我们需要多努力一点点,才能实现目标。
比如,学跳绳,老师要你回家后跳个,你跳完了个,只是完成了一个数量的任务,你还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决定是不是应该多跳个,因为跳绳个不是目的,目的是要熟练掌握跳绳的技巧。
这样一来,孩子就慢慢地懂了,他们在完成作业,参加体育锻炼,读书学习时,就会有意识去反思自己做这件事情的真实目的,完成作业不是为了完成作业,而为了检验自己是否掌握了知识点,有了这个意识,孩子就成长了,做父母的也就轻松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