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但仍旧有不了解心理学的人,对心理学的认识有偏颇。人们前所未有的想要了解自己的内心、亲近他人的世界,并为“心理”二字着迷。那么,关于心理学,我们都有哪些误解?
误解1·心理学家能一眼看穿我在想什么
很多人呢,如果知道一个人读心理的人就会很害怕,害怕我的一举一动马上就给他看穿了,猜到了我在想什么。
其实心理学的范围是很广泛的,它不单指人在某种情况下的所思所想,它还包含了人的感觉、知觉、记忆、思维还有意志情绪等等的研究。
心理学就是研究这些心理活动的发展规律,还有以后它的发展方向,会受到哪一些的影响。
所以学心理学的人是不能因为当时的一句话,一个动作就知道了自己的内心真实想法的,以后不要再这么想了。
误解2·心理学=心理咨询
学心理学就能做心理咨询?心理咨询是心理学的“代名词”?
其实,心理咨询,只是心理学的一个应用分支,心理咨询是专业人员运用心理科学以及相关的学科知识,帮助解决来访者的心理问题,促进他们的心理健康,以及个性发展的一个过程。
心理学还有很多领域。其中,心理基础理论领域,就包括了社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变态心理学等等;而应用心理领域,就包括了临床心理学、消费心理学、管理心理学、心理测量心理学,还有咨询心理学等等。
所以,心理咨询只是心理学里面应用领域的一个很小的一部分,心理学≠心理咨询。
误解3·心理学家只研究变态的人
会经常听到同学们说,这个同学要见心理老师,他的心理是有问题的,心理肯定是变态的。
因此,会出现这样的逻辑:心理学是研究心理有问题的人。
其实,心理学是研究个体的行为以及心理过程的一个学科,心理学研究的大多数都是正常人。
正常的人包括心理健康有稍微心理问题的以及心理倾向的,属于正常人的范畴。所谓心理有问题的人,是属于精神科工作者去做研究的。
写在最后
越来越多的人对心理学开始感兴趣,学习心理学的途径也越来越多。
学习心理学的好处,是对人性有了越来越多的理解,从而可以对人、对世界有了更多的接纳。
进而在接受的基础上,放弃对世界的责备,担负起自己对生命的责任。
所以,在学习心理学的过程中,常常见到许多人有那么一些时段——似乎找到了足够的证据,来证明自己或者别人是糟糕的,自己所受的苦,都是别人带来的。
其实,心理学研究的是如何让一个人发展得更好,但并不是一个人际间的行为标准。当我们期待这个*金法则成为人际标准时,最终受伤的,一定是我们自己。
心理学的学习,人格的成长,往往会经历一个蜕变的过程。化茧成蝶,完全不经历痛苦是不可能的,经受住了,就会变成蝴蝶自由舒展开翅膀,愿我们都能迎来那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