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寝室是大学生生活和学习的重要场所,也是与寝室其他成员交流情感和思想的场所。大学生通过与寝室其他成员的交往,形成稳定且独特的人际关系,室友作为他们大学期间比较重要的生活和学习伙伴,对其心理健康发展会产生深远影响。根据相关研究表明,和谐的寝室人际关系会让寝室成员之间相互帮助,相互促进。而不适的寝室人际关系则极有可能加剧寝室成员之间的矛盾,并给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带来不良影响。但就目前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调查情况来看,其中仍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问题。就这一方面来看,加强对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对心理健康发展影响的研究是非常具有现实意义的。
一、和谐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对心理健康发展的影响
1.提升学生社会适应能力
大学是学生进入社会前的最后一个阶段,大学教育的目的不仅是让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帮助他们顺利进入社会。大学生寝室是一个微型的社会,在这个场所中,人与人之间的接触非常紧密,并且寝室成员都来自不同的地域,有着不同的家庭背景、生活经历、性格爱好和文化修养,每个人的心理特征和心理倾向也存在较大的差异。
在与室友相处的过程中,学生要面临如何处理好与他人的合作和竞争关系等问题,而矛盾和冲突的化解过程,实际上就是学生社会化的过程。可见,在构建寝室人际关系的过程中,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也会得到不断增强。
2.满足学生爱与归属的内心需求
心理学研究表明,对于大学生而言,最重要的心理需求已经不再是生理需要和安全需求,而是尊重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和爱与归属的内心需求。由于大学生寝室的空间领域较小,成员之间密切接触的机会相对较多,再加上年龄相仿,比较容易熟悉和亲近,相对于其他人际关系,更容易建立起友谊。和谐的寝室人际关系,可以让成员之间互帮互助,并更加容易获得认同感和归属感,进而满足他们爱与归属的内心需求。
3.思想观念的交换
大学寝室中的每一位成员都是独立的个体,都有着不同的思维方式和思维角度,对待同一件事情所产生的看法也会存在较大的差异。而寝室则为他们的思想观念的交换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思维的相互碰撞,会使自己的思维领域变得更加开阔,看待事情的角度也会发生改变。如对于同一本书的内容,每个寝室成员在阅读后的感受是不同的,通过与其他成员相互分享和探讨,可以让学生对书本内容形成更全面、深刻的理解。可见,和谐的寝室人际关系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能起到积极作用。
4.良好个性的塑造
当代大学生都有较强的个性,同时也具有一定的可塑性。寝室成员在语言、情感和行动等方面互相交流、影响,不知不觉中会学习到其他成员更为成熟的为人处世的态度和方法,并逐渐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如诚信、坚强、勇敢等,这对于大学生自我个性的完善是非常有利的。和谐的寝室人际关系,会让寝室成为大学生面对困境时的坚强后盾,在一定程度上能坚定大学生战胜困难的决心,进而帮助他们形成积极乐观、勇敢果断的个性。
二、影响和谐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的因素
1.个体间的差异
大学生寝室成员来自五湖四海,在进入学校之前,彼此都不认识,而将这些具有不同家庭背景、不同地域生活习惯、不同生活经历和个性爱好的人放在一个特定的空间内,必然会产生人际间的各种矛盾和冲突。根据调查研究表明,最容易导致寝室内部人际关系“分裂”的因素为生活细节问题,依次为不讲个人卫生、不爱惜寝室卫生环境、打扰他人正常休息、睡觉打鼾、留宿外人、公共物品使用意见不一致等。[3]可见,在寝室内,不注重自己生活细节和以自我为中心的学生,往往会受到其他寝室成员的不待见,进而造成人际交往困难。
2.缺乏成熟的心理
由于受到青春期身心发展规律的制约,大学生在心理和个性的发展上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如自卑心理、个人主义、自傲心理、猜忌心理、闭锁心理等,在行为和情绪上也比较容易冲动,使他们在处理寝室人际关系时容易诱发人际关系紧张,使寝室人际关系冲突化。很多大学生是独生子女,在家长的呵护下成长起来,在上大学之前没有住校的经验,面对大学寝室生活出现的矛盾和冲突时,经常会以自我为中心,要求所有的人都顺着自己,引起他人的反感,造成人际关系紧张。
3.缺乏人际交往的知识和技巧
对于大多数大学生而言,大学是他们第一次长时间离开家中长辈开始独立生活,一些学生并未做好思想准备,在进入校园后,常常会凭借自己的情绪、经验和自觉去处理各种人际关系。由于他们的社会阅历有限,在为人处世上缺乏技巧,在处理寝室人际关系时,也经常会将矛盾激化,将自己置于尴尬处境。如有些学生很想融入寝室集体中,但又不知道如何与室友顺畅交流,融洽相处,导致关系比较尴尬;有些学生在与室友产生矛盾时,就不理对方,双方陷入冷战。从这些问题的处理方式上能够看出,学生在人际关系处理上尚不成熟,更缺乏技巧。因此,很多时候即便是学生自己想改善寝室关系,但却找不到方向和方法。
三、构建和谐的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
1.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自我认知
心理研究表明,对自己缺乏正确认知的人,在与他人交往时往往不能将自己的心态摆正,进而造成人际关系紧张。如果一个人过于自满,那么他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就会表现得非常高傲,给人不适的感觉;而缺乏自信的人,往往会在交际中表现得缺乏主见,处于被动状态。可见,在人际交往中对自己形成清晰的认知是非常必要的。学校应加强对学生这方面的引导和教育,提高学生对自己的认知程度,并形成正确的自我概念,使其在寝室人际关系中做到收放自如,呈现出积极的态势,进而更容易被他人接受和认可。学生自我认知是可以通过有意识的锻炼和培养来实现的。
学校可以通过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讲座和主题班会等形式,加强对学生自我认知方面的教育和引导,帮助学生对自身形成更为清晰的认知,并积极主动地与他人交往。同时,高校可以将人际交往的技巧传授给学生,让学生意识到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是需要遵循一定原则的,如坦诚相待、换位思考、彼此尊重等。另外,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上也出现了一些不良的社会价值观,如金钱至上、享乐主义、功利主义等。受到这些价值观的影响,部分大学生在寝室人际交往中表现出只关心个人利益,集体主义淡薄的倾向。针对这一问题,高校应通过思*教育课程,加强对学生价值观的引导,帮助其认识到个人与集体之间的关系,增强集体意识,这对于良好寝室人际关系的构建是大有裨益的。
2.营造温馨的寝室环境
良好的寝室环境对于和谐寝室人际关系的构建具有积极作用。寝室是学生生活、学习和交流的重要场所,温馨的寝室环境,更容易让学生对寝室产生认同感和归属感。因此,学校应加强对学生此方面的引导,充分发挥文化育人的积极作用,帮助学生构建良好的寝室文化氛围。据调查研究发现,寝室生活环境和物品设置会对学生的情绪产生直接影响,一个干净、明亮的寝室环境,往往能够让人心情愉悦,这样更有利于和谐人际关系的建立。
因此,学校要加强对学生宿舍的管理,定期检查学生宿舍环境,促使学生自觉保持寝室卫生。为了增强寝室的凝聚力,学校可以举办以宿舍为单位的文娱活动,如宿舍装扮大赛、宿舍体育比赛、宿舍歌唱比赛等,通过这些活动,可以有效增进成员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并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集体的重要性。
3.发挥寝室长带头作用
为了方便对学生寝室的管理,每个寝室都会通过民主选举的方式票选出一位寝室长,寝室长不仅承担着协助学校管理宿舍的任务,同时也起着寝室调和剂的作用,是寝室成员之间沟通的桥梁。可见,高素质的寝室长对于和谐寝室人际关系的构建具有重要作用。这就要求学校应加强对寝室长的选拔和培养工作,提升寝室长队伍的综合水平。如通过加强宿管工作,让宿管人员参与到学生生活中,与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及时了解学生寝室生活或人际交往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同时宿管人员定期组织寝室长召开宿舍管理会议,并将这些问题提出来,让各个寝室长站在自身及宿舍其他成员的角度,共同商讨问题解决的方法,使问题得到快速、高效的解决,提升寝室长在宿舍其他成员心中的信任感,这样当他们遇到问题后就会第一时间寻求寝室长的帮助。
4.形成有效的寝室沟通渠道
在大学生寝室管理中,仍有不少寝室存在人际关系紧张的现象,学校宿舍管理人员应对这类宿舍加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