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日常生活中常常会出现口误、笔误一类的状况,比如将「会议现在开始」说成「会议现在结束」。
这种情况在文学作品中也会用于表现情节的走向和人物性格,比如德国文学家席勒在历史剧《华伦斯坦》中有一段对话:
奥斯塔维奥:(匆忙地说)到她那里去。到她本人那里去。
奎斯登贝塔:到......
奥斯塔维奥:(更正了自己的话)到公爵那里去。
我们甚至都不需要介绍情节,也可察觉出这位少年对公爵女儿在无意中所流露的爱恋。
这种行为上的「过失」,或者说「动作倒错」(parapraxes),在心理学上被称作「弗洛伊德式错误」,它表示当一个人自由联想时所说出的事情,虽然都是日常生活里不易引起注意的小细节,却饱含着不易察觉的心理意图。
当然,这种错误如其命名那样,是由奥地利精神分析学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Freud)所提出的。
这些行为是如何造成的?弗洛伊德为什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