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章整理自高岚教授的公益微课“警惕!孩子咬指甲背后隐藏的大问题!”,下拉至文末有直播间入口。
文章篇幅较长,可先收藏,方便之后查看。
高岚
青籽儿童心理学堂首席专家
华南师范大学学前教育教授
广东东方心理分析研究院创办人
中国心理学会首批注册心理督导师
咨询案例
孩子今年快5岁,喜欢咬指甲,指甲被咬得秃秃的,从来不需要剪。孩子指甲这样不规则很难看,感觉别人看见了都会笑话。
妈妈试了很多办法,比如说在手指上涂生姜、大蒜或者在手指上缠一圈创可贴,但是都没用。医院检查,但也检查不出任何问题,为此她非常苦恼。
倾听了她的苦恼后,我问她,孩子的这种行为持续多久了?
她说,快两年了。
我又问,家里有几个孩子呢?
她听了觉得有点奇怪,但还是回答道,三个。
我又继续问,那老二是什么时候出生的呢?
“两年前,现在三岁。最小的那个刚刚出生不久。”
听后,我就意识到孩子行为的可能原因了,我又补充问道“妈妈和老大在一起的时间多吗?”
她说:“自从老二,老三出生后,实在太忙了,比较少时间能顾得上老大。”
聊到这里,相信大家也发现了,老大开始咬指甲的时间与老二出生的时间是重合的。
我和她解释说:妈妈的无暇照顾,以及家庭成员的变化很可能给孩子带来了焦虑不安感,而孩子却没有能力去应对这些变化和处理这些情绪,无法选择使用合适的途径来释放,从而使得孩子退回到更小时候的吃奶的状态,于是集中表现为孩子拼命咬指甲。
咬指甲虽然成了妈妈的心病,但是反映的却是孩子的“心病”。
认识躯体化
躯体化,是孩子表达不适与痛苦的无声语言
可能会有些家长觉得疑惑:咬指甲的行为与焦虑、不安全感之类的情绪问题有关系吗?事实上,从我多年的经验来看,不只咬指甲这一种行为,孩子做噩梦、无法在幼儿园大小便、肚子疼、呕吐等表现,医院检查不出问题的,都很有可能是由孩子的心理情绪问题引起的,我们统称为“躯体化”。
躯体化是指:孩子借由躯体表现(行为问题、身体不适等)来表达心理上的问题。
孩子之所以运用这种无声的语言来表达自己,往往是因为他们遭遇了无法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困境:不会说、不能说、说不出……
作为父母,如果我们忽视了这些躯体化为表现的特殊行为,或者简单地把这些行为当成孩子的坏习惯来予以纠正,会给孩子的成长带来不利的影响。
那么,今天我们先从咬指甲这一个特殊行为,来谈谈其背后可能隐藏的大问题。究竟孩子为什么会去咬指甲?孩子咬指甲跟父母又有什么样的关系呢?
30%的孩子会咬指甲
三岁以后,孩子产生咬指甲这样的行为可能跟孩子微量元素的缺乏或者是跟模仿别人有关。
如果不是因为上述两种原因,那么当孩子经常出现的反复出现咬指甲,咬到出血,甚至都不用剪指甲的时候,作为父母我们是要更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