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心”开始
快乐成长
——小学生心理健康专题教育
小学生时期是人的行为、性格和智力迅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一阶段,由于身心变化比较快,加之文化知识及社会经验的不足,小学生很容易出现心理波动,导致情绪变化以及行为习惯问题的产生。今天我们来了解和分析小学生的主要问题表现,为家长、老师和学生提供应对的小贴士,共同呵护孩子身心健康成长。小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表现01
敏感
青少年大多自尊心较强,心理承受能力低。因此,当他们意识到某种威胁自尊的因素存在时,就会产生强烈不安、焦虑和恐惧,当自尊心受到伤害时,就会生气、愤怒,常常神经过敏,多疑。总觉得别人又在说自己的坏话、或是在指责自己,从而增加了自己的心理负担,导致神经过敏。02
叛逆
由于小学生正处于成长过渡期,他们的其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日益增强,迫切希望摆脱家长和老师的监护,反对成人把自己当成小孩子。同时,为了表现自己的与众不同,易对任何事情持批判的态度。喜欢以自己为中心,父母不让做的事一定做,让做、能做的事却不做,从而产生逆反心理。03
嫉妒
这是对他人的优势地位在心中产生不愉快的情感。当别人比自己强(如学习、相貌、人缘等),表现出不悦、自残、怨恨、愤怒甚至带有破坏性的负面感情。见不得别人比自己好,觉得自己才是最好的。04
失落
小学生抱有许多的幻想,希望将其变为现实,他们会付出种种努力甚至刻意的追求。当这种需求持续得不到满足或部分满足,就产生了挫折。特别是自己表现好却得不到老师的夸奖,便会产生强烈的失落感。05
自卑
胆小、不敢表现自我、对自己缺乏信心,感到在各方面都不如人,有低人一等的感觉。在人际交往中对自己的能力过低评价,心理承受能力脆弱,谨小慎微,行为萎缩,瞻前顾后等。06
孤独
通过调查发现,有些学生常常觉得自己是茫茫大海上的一叶孤舟,性格孤僻,不愿意与人交往,却抱怨别人不理解自己,不接纳自己。心理学把这种心理状态称为闭锁心理,由此产生的一种感到与世隔绝,孤独寂寞的情绪体验称为孤独感。主要成因小学生出现这些心理问题,既有自身成长的因素,也有外部环境的因素,是“内因”和“外因”综合作用的结果,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1.身心成长的失衡2.家庭教育的误区3.学校教育的误区4.社会环境的影响主要应对策略
家长可以这么做1、保持和谐的夫妻关系对孩子建立自己的人际关系具有积极的影响。2、善于倾听孩子说话,常跟孩子聊天,不能因为忙碌而缺席孩子的成长,让孩子敞开心扉,尽情表达自己,不做过多评判。3、平等地对待孩子,在宽容孩子的同时要给孩子必要的约束。宽容孩子与约束孩子的不良行为并不矛盾,奠定孩子愉悦的幸福基础从鼓励与表扬开始。4、鼓励夸奖有方法。青少年的自尊心往往都很强,不只因为孩子获得好成绩而夸奖孩子,还要看到孩子的努力,夸奖他做事情的过程,这样往往会让孩子更有动力继续去努力做事。5、家庭教育要鼓励孩子接触大自然,接触社会。放学后让孩子在开放的空间里尽情地舒展身心,休息日让孩子在蓝天下、草地上晒太阳,亲近大自然。鼓励孩子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培养孩子为他人服务的行为与爱心,体验不同的学校角色、家庭角色、社会角色,有助于培养孩子的完善人格。老师可以这么做1、巧妙暗示,树立自信图文:体卫艺
审核:张涛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