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常识解析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父母必看的5个幼儿心理健康小贴士
TUhjnbcbe - 2022/2/9 12:42:00

心理学研究表明,幼儿期是心理发展速度最快、最易稳固的阶段。这时期的心理健康与否,与其长大后能否适应社会、抵抗挫折有密切关系。

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认为,幼儿早期的经历非常重要,很多人的心理障碍与心理疾病都可以追溯到童年早期(特别是5岁以前)所遭受的挫折。

童年早期所经历的创伤或挫折若没有得到及时的解决,幼儿就会痛苦,受到压抑,负性情绪潜藏于内心,形成无意识。随着幼儿的成长,再次遇到挫折时,潜藏的负性情绪被激活,孩子就会产生心理疾病。可见,幼儿期的心理健康教育多么重要!

我国儿科医学专家、幼儿心理和教育专家等认为幼儿心理健康的标志是:

(1)动作发展正常;

(2)认知发展正常;

(3)情绪积极向上;

(4)人际关系融洽;

(5)自我意识良好;

(6)没有严重的心理卫生问题。

你的孩子是否有以下这些问题?

01不合群

有些父母总是把孩子留在家里,因为他们害怕孩子出去捣乱。随着时间的推移,许多原因导致他们的孩子“不合群”。

父母可以鼓励孩子与同龄人交往。大人不应该在孩子身边,不应该说太多的话。甚至孩子的吵架、哭闹都要自己处理,家长尽量不要干涉。让孩子多交朋友,尽可能改变依赖。让孩子自己穿衣吃饭,夏天自己洗澡,自己睡觉,自己起床,自己决定一天的活动。

02多动

儿童的心理行为可以表现在儿童的行为上,有些儿童出现“多动症”。主要表现为好动;注意力不集中;情绪波动大、自我控制能力差;学习受到严重影响等几个方面。

03焦虑

指突如其来的没有明显身体原因的恐惧状态。具体表现为缺乏自信、过于敏感、食欲低落、无端哭闹。对日常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也显得过分焦虑。

04情绪低落

如果孩子常常无缘无故地郁郁寡欢,那很可能就是自卑心理使然。自卑是孩子常见的问题之一。虽然有些孩子的自卑感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减轻或消失,但如果不加以调节,对孩子的伤害是很大的。

05攻击性行为

这类孩子整日东奔西跑,表现为身体攻击和言语攻击,经常搞恶作剧,喜欢讽刺挖苦别人。对美好的物品毫不爱惜,摔打成为癖好,表现出攻击性。

培养儿童心理健康的方法

1、放松训练,以便随时保持轻松的状态,从而缓解紧张、焦虑情绪等。

2、简易行为矫治——阳性强化法。通过奖励目标行为,忽视或淡化异常行为,促进目标行为的产生。

3、合理情绪疗法。美国着名心理学家艾利斯认为,引起人们情绪困扰的并不是外界发生的事件,而是人们对事件的态度、看法等认知内容,因此,要改变情绪困扰不是致力于改变外界事件,而是应该改变认知,通过改变认知,进而改变情绪。

4、系统脱敏法。主要用于恐惧症。

5、冲击疗法。主要用于治疗恐惧和其他负性情绪反应。

6、厌恶疗法。常用于戒烟、戒酒、戒除网瘾,治疗强迫症等。

7、认知行为疗法。通过改变思维和行为来改变不良认知,消除不良情绪和行为。

扫码
1
查看完整版本: 父母必看的5个幼儿心理健康小贴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