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对心理咨询近30年的学习、教学和实践中,我深深地感到:心理咨询是配方加偏方。心理咨询之所以是配方,是因为心理咨询与治疗的有力实施,需要在来访者的问题性质及个人气质与咨询师的个人风格及主攻方向之间寻求平衡,达到两者的最佳匹配。那样才能使咨询师对来访者的问题灵活调整,应对自如。心理咨询师对此不可不察,否则就会出现咨询师“以不变应万变”的尴尬局面,令心理咨询找不到切合实际的方向。
心理咨询之所以是偏方,是因为心理咨询作为一种非药物性治疗手段,是没有标准化的诊断与治疗手册的。也就是说,心理咨询师在面对来访者的主述问题时,往往是根据自身的实践经验、生活阅历和主攻方向来为来访者提供个性化服务。在这层意义上讲,心理咨询师的角色定位,与其说是像个西医师,倒不如说是像个中医师。因为正如中医调理一样,没有哪一种疾病的调理(如脾、肝、肾病)会用完全统一的药方;也没有哪一个中医师会用一模一样的药方去处理同一类型的问题;同样,在心理咨询中,没有哪一个心理问题的咨询(如婚姻问题、择业问题、亲子教育问题)会得到完全统一的疏导;也没有哪一个心理咨询师会用一模一样的模式去处理同一类型的心理问题。
由此,心理咨询师要根据来访者的特定问题、特定气质,特定需求采取特定的心理咨询方法与手段。在这层意义上,咨询师也有似于一个艺术家,在心理咨询的杏林里寻求确立个人化的咨询风范与表现。
素材摘自岳晓东博客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