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常识解析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心理学与生活明明很努力,为什么结
TUhjnbcbe - 2021/10/18 19:40:00

明明很努力,

为什么结果还是不尽人意?

不是努力没有用,只是你用错了方法。

Whyistheresultunsatisfactory?

毛毛虫效应

“我每天从早学到晚,上课认真听讲、记笔记不敢有一丝错漏,为什么考试分数还是很低?”

“我拼命工作,加班加点到深夜凌晨,为什么业务还是一团糟?”

“上天好不公平,我们付出了这么多,为什么始终一无所获?”

我们羡慕那些平时玩得比谁都疯,最后考试稍一准备就能考高分的人;我们羡慕那些平时认真享受生活,却能将工作有条不紊按时完成的人;我们羡慕那些看似漫不经心,却拥有了你想得到的一切的人。

然而为什么?为什么我们的努力如此廉价?

首先我们要明确一个问题:自己努力的方向真的对吗?

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曾经做过一个著名的实验,称之为“毛毛虫实验”:把许多毛毛虫放在一个花盆的边缘上,使其首尾相接,围成一圈,在花盆周围不远的地方,撒了一些毛毛虫喜欢吃的松叶。毛毛虫开始一个跟着一个,绕着花盆的边缘一圈一圈地走,一小时过去了,一天过去了,又一天过去了,这些毛毛虫还是夜以继日地绕着花盆的边缘在转圈,一连走了七天七夜,它们最终因为饥饿和精疲力竭而相继死去。

后来,科学家把这种喜欢跟着前面的路线走的习惯称之为“跟随者”的习惯,把因跟随而导致失败的现象称为“毛毛虫效应”。

为何努力后收效甚微

我们处在社会集体生活中是极易受到大众影响的。大多数人都是埋头拉车、墨守成规。我们看似努力实则只是机械地重复:上课、工作、兢兢业业地完成每天的任务。这样做虽不失踏实认真,但真正评判有效性的标准,还是效率。我们忙碌了一整天才能做完的事情,别人几个小时就解决了。除了能力的差距之外,“没用对方法,没抓住重点”才是最致命的打击。我们企图用时间的叠加去取得成效,让自己忙到马不停蹄的状态,然而在精神上永远处于怠惰的状态,缺少思考。这样的努力当然收效甚微。所以不是努力没有用,只是你用错了方法。

如何让努力发挥出效果

我们需要在繁杂的事务中理清头绪、找到诀窍、寻求突破。比如背诵的时候能不能不要机械的记忆了,去想一想前后内容之间有没有什么内部关联?同属于什么范围?能不能编成一个口诀?工作的时候能不能不要将任务全揽在自己身上,想一想是否可以内容分派,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可不可以总结出一条工作经验、模板?

我们羡慕的那些看似轻松的“人生赢家”,也许就是找到了“通关宝典”,简短的时间里已将事情了熟于心。

其次我们应该明白,努力需要持之以恒但不是从始至终,成功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学会休息才是高效完成任务的第一步。

我们给自己定下的目标太高,忽略了自己的能力水平,反而会陷入焦虑和完不成任务的自责之中。我们从早到晚埋头苦干,仿佛一停下来就会被别人超越。殊不知休息时间本来就是用来放松大脑、享受生活的。透支休息时间去做更多的事只会让才思枯竭、效率低下。“聪明人”会让自己的精力始终保持巅峰,可持续地输出自己的精力。这样才是高效的做功,而不是无用功。

我们通常会有一个误区:任何事情花的时间越多,完成得就会更加出彩。但是战线拉得越长,精力也就越发懈怠,反而形成了心理负担。最终热情消减,这件事便半途而废。所以我们最好给自己一个清晰的时间压力,然后在有限的时间里高效的完成任务。

这篇文章献给奋斗路上每一个竭尽全力的人:不要灰心,不要放弃希望!找到适合自己方法勇敢前进吧!希望我们都能如愿以偿!

-THEEND-

图片:来自网络

文字:于牧真

排版:王一尘

指导:赵丽丽

扫描

1
查看完整版本: 心理学与生活明明很努力,为什么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