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跃然
年2月8日《南方周末》发布了一篇报道《心理抗癌、表演治病、不顾伦理……“野鸡心理学”席卷而来》,2月14日,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中国心理学会、中国社会心理学会三大协会联合发布声明,要规范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活动。
可能是因为春节,3月初,这篇稿件才在心理圈传播。为此,记者采访了幸知在线心理成长平台CEO潘幸知,希望她就行业现状发表一些自己的看法。
“对于心理技术运用方式是否有效,不能一刀切下决定”
南方周末报道中引用了两位学院派专家的观点:
中国心理学会临床心理学注册工作委员会秘书长徐凯文称,“家排、NLP、九型人格,无论是在国外还是在中国都没有被主流心理学界认可”。
德国海德堡大学的心理学博士,南京大学教授何安娜对家排呈现了非常偏激的表述,她认为,家排是虐待人而不是帮助人,海灵格没有科学依据,本身就不为德国高校心理学教授接受,不是心理学。
就此,潘幸知认为,在家庭情感咨询过程中,家排、NLP和九型人格等,还有OH卡牌等工具都有可能作为辅助方法被咨询师应用。“这些方法,不能绝对一刀切说好还是不好,或者直接抹杀它们的功效。对很多咨询师来说,辅助方法的运用,某些时候更容易被特定来访者接受,从而进入更深度的咨询流程。”
“专业情感咨询,应该是实践型心理咨询的分支”
“现在的心理界,确实是乱象丛生。只要行业在发展,乱象就存在。市场上学院派攻击实践派,实践派又看不起学院派。尤其是在情感咨询领域,我看过一个情感咨询机构创始人采访,他说,心理咨询解决不了问题,只有情感咨询才可以,把心理咨询和情感咨询割裂开来。市场上有一些机构的情感咨询师,巴不得是帮健康人‘拄拐’,而且永远拄下去,以此获得高收益。这都是乱象。”
潘幸知认为:“心理咨询与互联网的深度结合,已经在不断迭代心理咨询的基础设置和价值观。互联网因子的注入,让用户开始用金手指投票。在短时期内,优秀互联网实践派心理咨询师的收入确实高于传统心理咨询师,幸知在线一个很大的职能,就是帮助传统咨询师实现互联网垂直领域上的转型,只有这样才‘更接地气’。”
为此,潘幸知和她的幸知在线,还开设了情感咨询师孵化班,授课导师中并没有太多传统大咖,对此潘幸知有自己的理由:“很多心理行业大咖未必还在一个脚印一个脚印做咨询,与实践环节可能有所脱离,另外一方面,幸知在线钻研了四年互联网情感咨询,自有高价咨询师都是用户投票角逐,不仅有深厚的心理学底蕴,同时在转型过程中摸索出了一套独有方法论,值得被推广。”
“真正的情感咨询,应该是实践型心理咨询的分支,从专业上应该叫社工型心理咨询,它针对的是受情境性问题困扰的来访者,它并不主服务于因个人功能受损而需要药物治疗的病人。那些问题,需要有处方权的精神科心理治疗师来进行治疗。所以,情感咨询面对的不是病人,而是社会功能亚健康人群。也因此,优秀的情感咨询师,不一定是心理学科班出身,但是他一定要有丰厚的人生底蕴和社会阅历作为基础,心理咨询相关理论的学习,是嫁接他过往经历的翅膀”,潘幸知说,“只有这样,才能脚踏实地帮助来访者解决问题”。
探索社工与心理咨询结合的第三条路
年底,心理咨询师被人社部归入社会工作专业人员分类。在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心理健康工作委员会家庭教育专业学部,潘幸知也是首批委员之一。
记者发现,在大陆过去的二十年里,社会工作师和心理咨询师一直有着微妙的联系。在国外以及香港台湾等,社会工作师和心理咨询师没有“贵贱”之分,但是在大陆却似乎有鄙视链存在。诚如社工师西江湖所言,很多人的误区是“社工服务于穷人,心理咨询服务于富人”。作为专业社工,曾服务于北京自杀干预中心的潘幸知一直希望,社工不再委屈,心理咨询也不要高高在上。她四年前创立幸知在线的初衷,就是走出第三条路,一个结合心理与社工的情感陪护平台。
值得庆幸的是,根据深圳最新颁布的*策文件,普通社会工作者的收入,有望从两千五涨到一万。这也是潘幸知自社工专业毕业后最希望看到的情境。她更希望,跨界社工,可以成就高薪职位。
西江湖这样描述主流心理咨询和社工的区别:
“主流心理咨询沿用了“不问不理’的医学模式,剥离问题发生的场合、背景,医院进行诊断和处理。就生理问题而言,这种实践模式当然完全是正确的、有效的。但就心理问题而言则不然。许多心理问题和社会问题纠缠在一起,本身就无法抽离。”
“尤其是在电话咨询的过程中,不能与社会背景抽离的心理问题,所占的比例更多,比如子女教育、夫妻不合、求职困难等等。这其实和社工面对的问题没有什么两样,只是侧重点不同而已。社会上主要的心理问题不是那些‘症’,而是‘结’。”
他认为,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是典型的医学模式心理咨询,当精神分析传到美国后,与现实问题不断结合,以及当心理咨询被不断引入美国福利机构和教会机构,心理咨询就已经逐步远离医学模式。对社会工作而言,作为社会福利体系的一部分,它的慈善救济属性,是一种社会福利制度,而心理咨询不是。因此,社工师西江湖也在寻求社工模式的心理咨询。
“我们在帮助心理咨询师完成向互联网转型的过程中,也摸索出一套专业的来访者陪护方法。比如针对来访者推出月陪和年陪模式,这其实就是社工模式的延伸。一方面我们用心理咨询的方式,帮助来访者进行心理的疏导,人格的成长,另一方面,我们也借鉴社会工作的助人自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