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我带着蛋蛋在小区花园玩,他熟门熟路地和两个小伙伴一起拼起了小汽车。
没过一会儿,另一个小男孩走了过来,一开始他只是站在一旁看,默不作声。
看了几分钟,他小声地问:“我能不能和你们一起玩呀?”
其中一个男孩直接回绝了:“不行,我们在比赛,还没完呢,不能加你。”他倒也不恼,就继续安安静静地看着。
结果孩子妈妈过来了,还没了解情况,劈头盖脸就是一顿批评:“怎么回事?臊眉耷眼的。不是说想和别人玩吗?怎么不去主动加入。”
孩子怯怯地回:“人家不愿意和我玩。”
他妈妈一边用手指使劲戳着他的头,一边嫌弃地说:“怎么别的小朋友都不愿意和你玩啊?你太胆小了!你不说别人怎么知道呢?”
随后又絮絮叨叨说了一大堆“没自信”“不争气”,小男孩的头埋得越来越低。
旁观了全过程的我,对这位妈妈的教育方式实在不敢认同。
这样强势的干扰,除了让孩子不知所措之外,没有任何帮助。
当你给孩子贴上“胆小”“不自信”的标签时,孩子已经开始向软弱怯懦的深渊坠落。
亲子教育中,有些教育雷区千万别踩,这四种家庭培养不出自信的孩子。
包办一切的家庭当你把孩子的衣食住行乃至学习生活全部“包办”时,孩子就没了自己做决定的机会,久而久之,就开始怀疑自己、不敢做主。
一档亲子对话节目《不好说特想听》里,有一个27岁的时尚从业者天天。
虽然看起来一表人才,每天接触的也都是光鲜亮丽的人和事,但天天坦言,自己特别自卑,很没有安全感。
当他说起自己的家庭时,观众恍然大悟:他的不自信,源于一个喜欢“包办”的妈。
从小到大,母亲生怕儿子应对不好生活和学习,房间不能有门锁,手机想看就看,日记也时不时被检查。
哪怕他成年工作之后,母亲依然强势要求“出租屋的指纹锁,必须有我的指纹”,方便她随时来房子里照应儿子生活。
她根本没意识到,自己的包办和干涉,已经成了儿子无尽的烦恼。
这样无孔不入的母爱,让孩子的心灵时刻处于紧绷的状态,也丧失了自我成长和自我实现的可能。
生活中,常常有这种父母包办一切的情形:
当孩子试着第一次独立做饭,爸妈赶紧夺过厨具说“你肯定不行,别烫着了”;
当孩子主动提出,想要试着独自完成学校布置的创意作品,爸妈一边早早地按照自己的想法做好安排,一边把孩子的想法说得一文不值;
当孩子想要选择自己的兴趣爱好,爸妈一句“你懂什么?好好听话”就结束了对话。
父母过界的爱,传递的其实是“你不行”“你得听我的”,这样的环境下成长的孩子,怎么能拥有不畏挑战的勇气和自信呢?
习惯包办的父母,从一开始就用错了方式。
忽视孩子情感需求的家庭父母无条件的包容和爱,才是孩子自信的真正来源。
很多时候,孩子缺乏“我能行”的信心,只是因为他们没有被好好爱过。
知乎上有个问题“父母忽视你可以到什么程度”,下面的回答让很多人仿佛看到了自己的童年。
有的父母对孩子期望过高,从来不关心孩子的想法,只是闷着头给孩子报一大堆补习班。
还有的父母从不和孩子谈心,一心想着“我在外面这么忙,不就是为了给你创造好的条件吗?”把孩子所有的情感需求当成“矫情”。
心理学上有个概念,叫“童年期情感忽视”,说的就是父母不能给予孩子足够的情感回应所造成的创伤。
这种创伤会让孩子陷落在低自尊和自卑情绪中,找不到自我价值,心里就像有个填不满的黑洞,永远感觉少了点什么。
还记得电视剧《隐藏的角落》里的朱朝阳吗?他就是典型的被忽视的孩子。
父母离异之后,母亲忙于生计,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