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晚吃苦不如早吃苦,早来的苦是鲜血开放在鲜花上的美丽,晚来的苦是风雨吹打着茅屋的凄凉。
从高中进入大学后,知识的深度、广度和学习方法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大学生受到的压力和中学时代完全不同,这在大学生学习上会发生很多心理问题,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不能正确面对学习中的竞争
大学也有学习竞争,无论是普通的考试还是期末考试,成绩都是综合评价的重要依据,成绩表现直接关系到大学生是否能接受学校的各种政策,例如,保研、奖学金等,很多学生在心理上无法取得平衡,由此产生焦躁,怀恨,做出影响他人学习的小动作。
2、不习惯学习方法的变化
在中学是被动式的学习,进入大学后会自主学习,老师在课上笼统地说,要说哪个重的话,需要自己把握。
3、对考试和目标感到不安
大学也有很多考试,除了取得英语四六级、计算机等资格外,还有几个专业课,这些是大学生的目标。
这出现了考试前的综合征,甚至有人为了考试去作弊,这些都属于心理问题的范畴。
4、学习动机不当导致精神疲劳
心理学家认为中等强度的学习动机对犯罪有助于学习,动机不足或者动机太强的话,会给学习带来不好的影响,给大学生带来心理疲劳,不知道该怎么对待学习和目标。
如果你不能飞,就奔跑,如果你不能奔跑,就走,如果你不能走,就爬,但无论你做什么,你得一直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