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常识解析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针对大学生心理发展存在问题,教育者该如何
TUhjnbcbe - 2025/5/24 19:30:00

近些年来,因心理问题而导致的校园悲剧时有发生。如年,云南大学学生马加爵因不能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先后将4名同学残忍杀害。年,山西朔州市第二中学一名上课正抽着烟的16岁男生残忍杀害了家境贫寒、才华横溢的郝旭东老师,令人不寒而栗!

年是大学生自杀事件高发年,全国直属高等院校共发生了63起大学生自杀事件,达到历史顶峰;据不完全统计,年全国发生52起大学生自杀事件。在“80后”、“90后”的学生群体中,部分家庭经济条件好,父母对子女娇生惯养,没有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独生子女比例也大,他们往往具有自我控制能力弱、内向、人际关系薄弱等特点,这些都容易诱发学生产生各种思想和心理问题。这些在校园发生的血案,反映出当今学校教育中心理疏导的不足。当然这种疏导和交流是双向的,是师生之间的,是学校与学生之间的。

尤其是家庭夫妻矛盾日益增多,对孩子心理关怀不够,而导致大量心理问题的产生。如果在学校里不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那么隔阂就是积怨的闸门,就是潜伏的危机和仇恨!这应该使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加强以人为本的心理疏导的重要性。其次,缺乏自我调节压力的能力。

当代我国大学生多数为独生子女,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他们是一个承载着社会、家庭很高期望的特殊群体,对自己定位较高,成才的欲望很强,但社会阅历较浅,心理发展还不成熟,很容易出现情绪波动。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投资大量增加,无形中给子女带来很大的压力。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就业难等问题渗透到校园,社会和家庭,学校更应该对学生进行关怀和疏导。

尤其是各项涉及大学生切身利益的改革措施的实行,使他们在学习、就业、经济和情感等方面所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不可避免地会形成各种心理问题,急需老师对他们进行疏导和调节。

因此,高度重视和

1
查看完整版本: 针对大学生心理发展存在问题,教育者该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