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常识解析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市面上有关心理学的书籍真假难辨豆瓣88
TUhjnbcbe - 2025/5/2 17:00:00
北京去哪家医院治疗白癜风比较好 http://www.txbyjgh.com/m/

今天向大家介绍《这才是心理学看穿伪心理学的本质》作者是加拿大的基思·斯坦诺维奇。这是一本畅销书,这说明他有一定的观众基础。但是我也告诉大家,如果你的书架上几乎全都是畅销书,那你就该小心了。

我在大学的时候买的这本书,当时想研究一下心理学,于是和这本书一同买了《梦的解析》、《心理学与生活》、《拖延心理学》、《社会心理学》,这些其中呢,我只看完了咱们今天要介绍的这本书,并且受益不浅。

《梦的解析》大家都熟悉,弗洛伊德的心理学理论著作,在全球都有很大的影响力。其实我本以为这本书讲的就是和书名一样的内容,解释梦里梦到的东西,谁知道我应该买的是《周公解梦》,因为弗洛伊德这本书的学术性还是比较高的,看着很困。所以我就光看了看书里边的插图;

《心理学与生活》,这本书就是美国的课本,专业性比较高,而且里边涉及到大量的学术名词,什么感觉适应,信号检测论,差别阈限,韦伯定理,感觉心理学,换能,韦伯常数值,随便翻开一页都这么多概念。搞得我脑袋都大了,当时坚持了半个多月,只看到了40多页。

《拖延心理学》,这书我本来是想看着如何治我的拖延症的,看了之后才发现里边还是一些陈词滥调,对我没有一点实际用途。《社会心理学》这本书还是蛮不错的,里边的一些论点和知识很有了解价值,可是翻译太烂,错别字太多,非常影响阅读体验(可能是我买错了盗版的问题)。

剩下的就是今天的主角了《这才是心理学》。书如其名,这是一本非常负责任的心理学科普,条理清晰,还不失趣味。能够澄清很多我们对心理学的误解,看了之后能少交很多智商税。他里边并没有过多的阐述心理学理论,而讲了什么是心理学什么不是心理学,和人们对心理学的误解。解决了我多年的困惑,也让我重新认识了心理学和科学。

比如说生活中的谚语自相矛盾的用法。给大家举个几个例子来表达我的困惑:

俗话说:兔子不吃窝边草,可俗话又说:近水楼台先得月

俗话说:小心驶得万年船,可俗话又说:该出手时就出手

俗话说:退一步海阔天空,可俗话又说:狭路相逢勇者胜

俗话说:日久见人心,可俗话又说:人心隔肚皮

哪一句都很有道理,哪到底该听谁的?

书中有一章:心理学和世俗智慧:“常识”的误区

书中提到:人们爱用一些民族谚语来解释行为事件,即使在解释同一件事上会用到两个完全矛盾的谚语。它是这么解释的:这类谚语和俗话构成了对行为的固有“解释”,人们爱用它们,就是因为它们难以驳倒。不管发生了什么事,都可以那一条出来解释一番。世俗智慧的可鄙之处就在于,它们压根不承担被驳倒的风险。

我想,这说的太对了,解开了我心里多年的野疙瘩。为什么我们有时候不知道该听取哪条谚语,因为它们在原则上都是对的,怎么说怎么有,始终把自己已于不败之地。这也解释了有时候我觉得别人给的建议都特别的对,可是对我一点用处都没有。

还有这本书告诉了我心理学隶属于科学范畴,介绍了什么是科学。里边给的定义就是:科学是一种思考和观察事物以便深入理解其运行机制的方法。科学是公共性的、可检验的知识,它具有可证伪性。也就是说一个科学家的科学成果可以公开的由其他科学家来重复验证,那些不接受他人审查和批评的知识,就不是科学。

里边还举了一个真实的例子:年,一个费城的医生认为黄热病必须用大量放血的方法治疗。他为许多病人实施了这种疗法,当他自己感染这种疾病的时候,他也给自己放血。评论家职责他的治疗方法甚至比疾病本身更危险。但是随着疾病的流行,这位医生对他的放血疗

法更加自信了。即便是曾有病人在他的医治中死去。

于是有人总结了这位医生的态度,他坚信自己的理论是正确的,可是他将病人的病情好转,作为放血疗法有效的证据;一旦病人死掉,他就解释为病人已经病入膏肓,无药可救。说白话,这就是耍无赖,怎说都有理。所以这位医生的治疗是不科学的,属于伪科学的范畴。

这本书用将近四分之一的篇幅来系统地总结了什么是科学,和人们普遍地对科学的误解。苦口婆心地向公众介绍如何用批判性思维来对待世俗中打着心理学旗号的江湖骗子。其实我能明白作者的用意,因为生活中有太多人和科学的隔阂太大,而媒体又加深了其中的误会。我们理应具备真正的科学价值观,用批判性思维来面对现在五花八门的媒体论述。

最后引用书中的一句话:

也许目前我们自身对于心理学的认识还只是伪科学信念系统的产物,借助本书的科学观念,我们可以去伪存真,更好地理解人类行为的本质,弄清什么才是真正的心理学。

1
查看完整版本: 市面上有关心理学的书籍真假难辨豆瓣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