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的发展日新月异,对人才的追求更是万里挑一。人才的培养,过硬的知识储备、健康的心理状态缺一不可。小学教育是学生的启蒙之路,阅读教学又是这条启蒙路上的必经之路。把阅读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高度结合起来,在提高学生学识的同时,为他们创设一个丰富的内心世界,让知识教学和心理教育在相辅相成中发挥作用,促进学生的身心康健发展。
1寓心理健康教育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
小学生如花蕾般含苞待放,有的会华丽绽放,有的却会零落凋谢。这一朵朵小花的培养,离不开优良的教育和健康的心理。但是小学生的世界充满了新奇,他们拥有着如天马行空般跳跃的思维,传统而又沉闷的语文阅读课堂已然提不起他们学习的兴趣,为让学生能自主投入到语文阅读课堂中,教师以带动学生学习的积极能动性和主动学习性为目的,将心理健康教育渗入阅读课堂,让学生在一篇篇文章的理解中,把心理情绪代入文章角色中,感受不一般的情绪体验。
虽说不同的学生,对学习的要求、兴趣或者对学习的情感体验都迥然有异,但是语文的阅读教学中融入与文章内容相对应的心理信息,在教学上能取得彩笔生花之妙。文章中多变的叙事背景和人物的情感变化,让学生在通过阅读拓展自身视野的同时,也在阅读中感受文章内容的思想情感,为以后学生的文章理解、情感体会都奠定了思想基础。
2在渗透着心理健康教育的阅读教学的路上砥砺前行
心理健康存在于阅读教学,而阅读教学又影响着心理教育,在教学这条路上教师们可谓是负重致远。小学生的世界充满了天真和幻想,相对于一篇篇冗长的文章而言,他们更喜欢生动的花花世界,所以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学生会感到了无兴致,甚至在课堂上打瞌睡的现象。[2]如此消怠之下,怎么让心理健康教育在提起学生兴致的前提下融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成为了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
有的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虽然加入了心理信息的传递与教育,但是方式比较单一,只以自己的情感角度为出发点,让学生缺乏了发挥自身的主体能动性;又或者有的教师本身就缺乏在阅读教学中去感悟心理健康思想的理念,只想让学生读懂文章、明白思想即可;又或者有的教师对材料中蕴含的心理教育信息一概而论,在捉摸不透文中情感思想的情况下进行教学,是不能正确地带领学生对阅读材料进行深入探究。这种情况下的教学,倘若学生本身也缺乏学习的意愿,对阅读的方式不感兴趣,这又如何进行下一步的渗透式教学呢?
所以,改变先从教师自身着手,教师必须对学生在阅读教学中的情感体验这一事项予以正视,方式不再单一,教学不再沉闷,思维引领不再误导,让学生在渗透着心理健康教育的阅读教学的路上砥砺前行。
3志在发展渗透着心理健康教育的语文阅读教学
3.1从课本出发,在课本中畅享心灵文化洗涤之旅
生动的形象、百味的人生、真挚的情感都能在小学语文的阅读教材中有所体现,这其实是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切入点。教师可以从课本的内容出发,对其进行深度挖掘。例如《梦想的力量》一文,这是一场追梦的角逐。故事中的主人翁为了自己的梦想,不懈地努力,不断地奋斗,更影响了很多的人来帮助实现梦想。正是他的孜孜不倦,他最终走到了梦想成真的一天。梦想有多美,过程就有多深刻。教师可以以此为指路明星,引导学生思考“梦想”是什么,想为自己的梦想付出什么,甚至可以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在相互的讨论之间认识梦想,了解梦想,创造梦想。
3.2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课文、感悟情感
小学生的思想比较稚嫩,在面对强大的情感表达下,他们不一定能够深入理解,情绪不到位会直接影响到自身对课文思想的体会。这时教师可以立足于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出一个具有特定情怀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特定情感下学习。
例如《麻雀》一文中的麻雀妈妈,为了保护小麻雀奋不顾身地去抗斗。这是一种何等强大的力量,无所谓惧怕,无所谓艰难,只为这一份爱,以弱小战胜了强大。围绕着“母爱”的主题,开展一个“感恩母亲”的活动,可以写下母亲为自己做的一件件小事,可以给妈妈写一封信,可以为妈妈画一幅画。在这个活动中,从小小的实践中代入深深的情感,最后回归于课本,能让学生在这种渗透式健康教育的情感体验下理解文章内容。
其实心理健康教育在教材内容中充分渗透,听《詹天佑》的无畏前行感受到了自尊自强;说《春风吹》的故事情境感受到了生机盎然;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坚定刚毅感受到了理想抱负。教材已给了框架,剩下的就需要教师们言传身教,为促进学生身心的发展共同努力。
4结束语
阅读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既是孑然一身的个体,却又不可分割。学生个人的全面发展离不开知识的构建,更离不开情感的附和,更离不开健全的思想引领。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于语文阅读教学中,让学生在良好的学习习惯下提升自我,能力上进,培养素质,进而为学生未来的全面发展奠定了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