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心理学,大家都不陌生,尤其最近几年,心理学的热度那是蹭蹭蹭的往上涨~
像美剧《犯罪心理》《别对我说谎》《超感神探》等带火了一系列犯罪心理学,什么微表情研究、人物心理画像让侦探迷们欲罢不能;奇形怪状的情感专家也征服了一群迷茫的男男女女,什么性格色彩分析、情商提升、猜透对方的心,让人们听的如痴如醉;大荧幕电影电视剧里,心理学家那基本就是巫师了,什么催眠术、潜意识、操控对方大脑,无所不能,简直出神入化……
这个时代,似乎人人都懂点心理学,但实际上人们看到的是被媒体神化后的“心理学”,这让真正懂心理学的人很是头大……
可是在生活中,当朋友得知你在学心理学的时候……
一千个人心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那么,一千个人眼里真的有一千种心理学
之所以会有这么多奇奇怪怪的误解,是因为市面上充斥了太多的“伪心理学”。
让我来告诉你,什么是真正的心理学!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有时也称为「深度心理学」,特别热衷于挖掘低层潜意识。弗洛伊德曾在致友人信中说:「我只对人的地下室有兴趣。」如果偏狭地只以低层潜意识来诠释整个人,难免会陷入悲观倾向及化约论(把表面上较为错综复杂的东西还原为较简单明了的东西的任何一种学说;企图将复杂的事象经分析简化,由最基本元素的性质去了解整体事象变化原理的理念)的观点。
年,心理学家弗洛伊德与布罗伊尔合作发表《歇斯底里研究》,弗洛伊德著名的冰山理论也就传布于世。在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中,他认为人的心理分为本我、自我、超我三部分。
本我(Id):代表欲望,受意识遏抑
如:闹钟响了,再睡一会儿,就五分钟。
自我(ego):是现实世界的代表,受外部世界的影响
如:上班要迟到了!还不起床!
超我(superego):良知或内在的道德判断
如:意志力怎么这么薄弱。以后怎么控制自己啊。
自我,其原意即是指“自己”,指的是自己这个意识的觉醒,自我是一个人出生之后,幼儿时代通过外界打交道而形成的人格的一方面。自我是自己可意识到的执行思考、判断的部分,代表理性和机智,它按照现实原则和逻辑、常识来行事,符合社会需要,具有防卫和中介职能,自我的机能是保护整个机体不受伤害。它遵循的是“现实原则”,“自我”可以称为“在现实环境约束下的自我。任何能成为意识的东西都在自我之中。”
本我,是人的各种欲望,自我介于超我和本我之间,协调本我和超我,既不能违反社会道德约束又不能太压抑;基于这种划分他提出了人格的三我,他认为人的人格就像海面上的冰山一样,露出来的仅仅只是一部分,即有意识的层面;剩下的绝大部分是处于无意识的,而这绝大部分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人的发展和行为,包括战争、人跟人之间的恶劣的争斗如此等等。
总结:本我就是一匹马,而超我就是马夫,马车的去向就是自我,马夫只能对马的行为进行规范时不时的抽打一下,而马车始终是由马来驱动的。
人们常说冰山理论,那什么是冰山理论呢?
冰山理论:是对于现实思维的减法,这不仅是思维上的认知,更能体现一种思维的格局;显象的视觉呈现,与隐象的真实存在相得益彰。
弗洛伊德把心灵比喻为一座冰山,浮出水面的是少部分,代表意识,而埋藏在水面之下的大部分,则是潜意识。他认为人的言行举止,只有少部分是意识在控制的,其他大部分都是由潜意识所主宰,而且是主动地运作,人自己是觉察不到的。
弗洛伊德说,人是带着道德面具的动物。这也看出为什么人的心会那么复杂,人远没有动物单纯,要保证人像个“人”,就要受到道德思想的束缚——这也可能是自尊心的驱使。比如地上有个钱包,你的本能欲望是去捡,归己所有,但若上升到道德层面,是要遭到批评的,所以这个行为就变得不那么单纯了,当然也正因为有这个道德观的束缚,我们的社会才会井然有序。
好了,就说这么多了,我们下期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