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我们讲了影响力的3个心理法则:互惠、承诺与一致、社会认同,本文将继续详解剩下3个容易影响别人的心理因素。
第四种:喜好。对于一个你喜欢的人或者东西,他们就会无形带给你更大的影响。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体育运动,每只球队都会有一群疯狂的球迷,这些人本身不参与运动,球赛的胜败跟他们个人的关系也不大,但由于他们喜欢这只球队,有可能是喜欢队里的某个队员、亦或是球队本身的历史,总是这支球队的胜负可以影响到他们的一切。
作者做了一个研究,发现当一个人越喜欢一样东西的时候,就会无形把这件东西和自己进行关联,似乎二者已经合为一体,但不喜欢某样东西,就会和他泾渭分明。作者还是以运动比赛为研究对象,他发现,当一支球队获胜的时候,球迷们纷纷高嚷着“我们赢了”、“我们是冠军”这种话,似乎他们就是球队的一份子;而当某只球队输了,球迷们更多会说“他们输了”、“XX队太令人失望了”,说话的主语一下就从“我们”变成了“他们”。
商家们也懂得这个道理,所以我们看到许多厂家都会邀请明星代言产品,这就是利用了喜好原理,只要有许多人喜欢这个明星,那么他代言的产品也就会被一并喜欢,并被粉丝们大量购买。还有前几年春晚沈腾马丽演的一个小品——投其所好也是这样,职场上,有些人为了拍领导马屁,也会通过研究他们的喜好,从而对症下药,拉进关系,并达到自己的目的。
第五:权威。拥有权威的人影响力更大,这也与文明社会制度有关,因为这种制度下,根据等级进行服从能让社会运转的更加良好。所以人就有一种,只要是权威、上层的命令,就一定是对的、一定要执行的心理。比如说当前社会有许多公司做假账、或者逃税漏税,一般情况下老板要想自己单独完成是不可能的,都会需要至少一个财务人员配合,而最后东窗事发后,当时为虎作伥的会计都会觉得当时的自己魔障了,从他的个人道德和法律意识层面来讲,如果当时他并不是这家公司的员工,他绝不可能帮助老板做这种事,但事实却是,当老板以上级的身份命令他时,他竟然鬼使神差的做了他内心很抵触的事情。
一般来讲权威的表现形式有三种:身份、外表和特殊标志。身份指的人的社会地位,比如一个知名教授说了一句违反常识的话、一个普通人说了一句众所皆知的实话,那么即使再理性客观的人,都会选择相信那个教授的话,只因为他的社会地位高。外表也是一种很容易迷惑别人的手段,比如一个西装革履、打扮考究的人和一个穿着随意的人同样给你一个建议,一般人都会选择更相信前者。特殊标志也是一种身份的象征,作者做了一个社会实验研究,如果一个人开车时前面的车开的很慢,他们是否会鸣笛催促呢?实验结果表明,如果前面的车是破旧的廉价车,一般人会立马鸣笛催促,而如果前面是一辆崭新的名牌车辆,后面的人则会给予更多的耐心。
因此我们看到,许多骗子就利用了人们的这个心理,一般骗子都会将自己的名片上印上各种高大上的称谓(即使是假的),还会穿的非常高端,将自己打造成一副精英模样,然后对别人进行行骗,成功率非常高。同时许多商家做广告也是这样,会不知道从哪找一些所谓的“行业知名专家”、“权威人士”来为自己的产品背书,尽管大多数人并没有听说过这些专家的名字,但却还是很容易被他们的头衔给唬住,从而相信他们。
作者认为,若想破解这个心理误区,我们在面对权威时一定要谨慎,要先想明白2个问题:第一就是,这个权威是不是真的?也就说防止那些假装权威的人来哄骗我们,必须有完全官方的证据才行。第二年就是,即使是权威的话,我们是不是也要完全听从?是不是要有一定的程度?比如如果是权威人士代言个广告,我们也就花点钱买点不需要的产品而已,但如果真的是上面说的,你的领导或者老板让你协助进行违背道德甚至违法的事情的时候,我们就要冷静了,一定要跳出权威施加的影响力的怪圈,提醒自己你只是一名企业员工,唯命是从那是邪教教徒才会做的事情。
第六,短缺。人们容易被自己缺少的东西吸引全部的注意力。所谓的损失厌恶也和这个心理有关,一般来讲,比起得到什么,人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