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常识解析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从文案和海报如何抓住用户心理
TUhjnbcbe - 2025/1/22 20:06:00
白癜风要怎么治疗 https://wapjbk.39.net/yiyuanfengcai/tsyl_bjzkbdfyy/ob4a5e5/

笔者以两个实际工作案例来解析,从文案和海报两个方面,如何通过提升细节,提升最终效果。

01

“咨询量高达5万+的xx常见问题TOP5,这些常识又易被误解的问题,你一定要掌握!”

这是今天一个组员想出来的一个文案,我不是很满意。

然后我在前面加了一段话“xxx用户必看的五个问题”,让她再优化下后面的文字。

她这段文案中是有一些瑕疵的,我以反问的方式来和她产生对话,是希望能够引导她去思考。

我说:咨询量达到5万,这个高不高(其实是浏览量)?她说:非常高啊。我说:那你思考下,咨询量达到五万意味着什么?虽然她没想出来,但好歹会顺着我提出来的问题去思考。我接着说:是不是意味着,这些问题都是用户非常关心的问题?她说:嗯。我说:在文案中体现出来。她说:这个没必要吧,我们都已经表明了5万的咨询量了,他们肯定能够知道。我说:虽然我们文案中提到了咨询量5万,但我们并没有体现出这些问题是他们必须要去关心的问题,5万这个词比较宽泛。我们要明确告诉用户,这些问题是他们关心的问题,这样才能够最大化回流效果。最后她还要犟,我说:听我的,加上去,没问题。

最后我稍微琢磨了下对话之间她的情绪,我发现她比较排斥类似这种“必看”的字眼。

我为什么要用“必看”这两个字?

因为5万的浏览量(次数)真的是非常高了,起码也是将近万人浏览了,基于这一点,我觉得是可以加这个的。

咨询量多少多少,这只是一个数据,不论这个数据多大,也仅仅是告诉用户:这东西很厉害;但是不够精准,仅仅只有数据,吸引力还不是最大化。

我们还应该通过更细微的地方去吸引用户,比如还可以告诉用户:哪些东西是这样的数据。

对比下场景。

“12小时总共销售套”VS“12小时xx手机总共销售套”

对此,你的文案应该体现哪些?

品类,时间,套数+角色代入。

什么是角色代入?

就是把买xx手机的人给他们塑造一个角色,比如,数码达人、xx族等。

打造认同感一直都是很好用的一招。

打造认同感很多情况下是用在营销或运营活动中的,可以结合自己的产品来做调整。但这算是一个偏向于底层的原则,属于心理玩法上的东西。人类都是比较喜欢身份认同的状态的,所以可以好好去研究下。

细节见魂——文案

文案一定不要自嗨式地想当然,要站在用户角度去思考,去尽可能寻找平衡点,要想方设法去给用户说清楚这东西是啥。

今天不想说太多话,所以就没跟那位组员说太多的东西,她觉得这种比较标题党或者比较浮夸。但是她不明白这背后的逻辑,我也并不止一次的在告诉他们一件事情背后的原理和逻辑。这种东西,说太多就没意思,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

我不确定她是否是受到了领导的影响(领导说,不论谁对给你们安排任务,都要问为什么,都要问目的和原因),如果她真的受到了影响,那她对领导的话的理解就有些偏离了初衷;如果没有,那就是她本身就在排斥。

我想,你们从我日记中就应该能够看得出,我这人给别人讲东西的时候都是会尽可能把比较严谨和“高深”的词给重新组织成大白话,为的就是让人能够更好地理解。

我想我说的这些东西已经很白话了,道理其实他们有时候是懂的,就是差两点东西:一个是实际的应用,一个是内心不愿意去改变。

02

两张图对比下,之前“免费领”那个位置是一个大大的“VIP”,后来修改了海报。

修改前

修改后

同事问我:看看有啥问题没?

我摸着下巴,皱着眉头,思考了一下说:总觉得有点问题,有点怪怪的,但又不知道哪里的问题。当时我真的觉得有问题,但一时间又想不出问题出在哪里,总感觉差了什么东西。

我站在他后面,想了一会儿,一拍脑袋,说:这张海报太高端(对用户而言),正因为太高端,给我的第一感觉是,这是视频平台官方推出的一个优惠活动,而没有感觉到是我们平台做的一个免费抽奖的活动。然后我说:把“VIP”三个字改成“免费领”,突出我们的目的。

最后再修改和润色了下,整体效果很好。虽然还是很有些高端,但我们告诉了用户这东西是我们做的活动,不是什么官方优惠购买。

很多人现在对活动海报都开始麻痹了,在这个状态下,就更要突出我们给他们带去的东西,一定不能和那些官方活动海报雷同。一旦用户开始对活动海报麻痹,基本已经形成了思考快与慢里面说的系统一了,基本上不用思考,瞥一眼海报就知道是否感兴趣,甚至连套路可能都联想到了。

之后我们活动上线,大约2小时左右(具体忘了时间),

1
查看完整版本: 从文案和海报如何抓住用户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