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常识解析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中国青少年心理教育凛冬将至未成年人应该
TUhjnbcbe - 2025/1/21 17:11:00

冬天?今天被百家号自媒体写作挑战赛“冷”到了。在广州生活,我是前2天才刚换的长袖,想想还是加了件外套,聊表敬意!

广州的冬天很难感觉得到,它一直都是秋天的感觉。在广州的冬天看不见树木的落叶飘零、花草的凋零残败,更是望不见那傲霜斗雪。广州的冬天貌似完全成不了气候,只有那呼啸而来的北风,才顺势冷个几天。

随着孩子的长大,近几年对孩子的教育我都是呕心沥血、“毁”人不倦的!教育的理解是越来越深刻。

发现普及教育、“狼爸虎妈”教育、“丧偶式教育”、“大吼大叫教育”和家庭的传统教育都面临着一个致命问题,那就是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如何正确引导青少年心理健康是当下迫在眉睫的大问题!

中国青少年心理教育凛冬将至!

中国是在年开始普及义务教育的,对于青壮年文盲和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是取得巨大成功的。让从“没学上”到“有学上”再到“上好学”都不再是难题。

但是学校教育也衍生出很大一部分的青少年产生轻生、叛逆、霸凌等扭曲心理。

中国传统式家庭教育下的父母模式大概可以分为专制型、放任型、权威性、忽视型父母。

“狼爸虎妈”教育不是一两个人的现象,已经成为了一种社会现象。很多“狼爸虎妈”把孩子培养成了栋梁之才,甚至一些成为了影响国际的尖端人才。

“狼爸虎妈”教育不可否认是能成功的,但是在这种教育方式下大部分孩子都被扭曲了人格和心理。

丧偶式教育和大吼大叫的教育方式也对孩子造成叛逆、胆小敏感、做事优柔寡断、不自信、懦弱、没主见、性格孤僻、不善交际等心理问题。

面对各种青少年心理问题,教育也做出了相应调整。教育提出了家校合作教育,和重视家庭教育。

教育改革概论第六条:

⑥学校教育学到的是系统化的知识和思维方式以及主流意识形态,而其它教育途径获得的是碎片化的知识、生活常识以及社会经验。其它教育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和完善。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和完善。

家庭教育本身就是碎片化的,只能作为学校教育的补充,引导孩子的思维方式和主流意识形态的心理教育。

至于学校教育的系统化知识,我不觉得家长有能力去完善些什么!

家庭教育是什么?大概就是家长在日常生活中,通过言传身教、生活方式、情感交流等方式,对子女施以一定的教育影响,继而家庭成员被彼此相互影响的一种社会活动。

当代人们讲究男女平等,谁都不愿意在家煮饭烧菜带孩子?连带孩子都要甩锅的年代,社会风气能正吗?

现在女性提出离婚的概率已经达到70%左右。七年之痒是什么?现在三年都快撑不过了。

婚姻生活是复杂的,谁还有闲心以持之以恒的心态去教育孩子?

生活是艰难的,赚钱就更难了。普通上班族赚的钱够一个家庭的开销吗?

面对儿女的教育又有多少人不是勒紧裤腰带过日子。

男人赚得不够多,女人就自己上!很多时候对于普通人们来说生存才是最重要的。大部分普通人一辈子都在为生存奔波,就是为了活下去。

现在网络信息的普及,已经开始让人们变得焦虑和趋于理性。

生孩子还不简单?能花多少钱?这是旧思想了。现在条件不够谁敢多生?养得起吗?谁不想孩子更好?

可是为了物质生活,又有多少时间来陪伴和教育孩子?有时候当陪伴都成一种奢望,如何谈家庭教育!

我只有一双手,搬砖时就不能抱你!同样适用于家庭教育,父母为了能让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在外面辛辛苦苦打拼,也是一样不能兼顾孩子的。

家庭教育的榜样力量,父母是没有能力担起榜样职责的!

家庭教育只能作为学校教育的辅助作用,利用碎片化的时间进行心理沟通和引导!

家庭教育是一定要重视的,我们作为家长是需要正确对待的,但是心理教育才是重点。我们要利用碎片化时间去引导孩子的思维方式和主流意识形态的心理教育。

所以对于孩子的教育还是要学校教育作为主导。

教育改革概论第十三条:

未成年的教育以思想为主导,未成年人心智不成熟,身体还在发育,各方面都有提升空间,思想决定了他们的品质;成年人的教育以利益为引导,成年人思想成熟,身体成型,各方面处于稳定状态,利益决定了他们的取向。

未成年人心智不成熟,如何去培养孩子的心智成长?

按现在普通人的标准看,18岁还仅仅是开始,得经过大学,进入社会,经历过工作的磨练和男女之情,最后再经历家庭,才慢慢让人趋于长大,对人生有所感悟,心智才算成熟。

简单地说:一个人的心智就是其过往获得的一切知识及阅历的总和(包括基于这些知识和经验造就的思考方法、思考模式)。

如果一个没有什么经历的人可能到了30岁依旧会很幼稚。

也有一些经历多的人可能年纪轻轻就很成熟了,当然,这也和个人资质有关,有些人就是比较聪慧。

心智成熟也可以称一个人懂事或者开窍了。对人生的认知有了新的自我理解,心智成长是对人生认知的一次次刷新。

那么可以看出,年龄与心智的关系不是必然的。阅历和个人资质才是心智成熟的关键!

我们常说,未成年人心智不成熟,在我国未成年人的定义是18周岁。一个人活到18岁对于心智来说却还只是个开始。需要进入大学、社会、工作以及男女之情,还得有一定的资质才能成熟。

中国为什么要普及教育,是对于当时大量青壮年文盲和新生一代教育的考虑。面对衍生出来的未成年人心理健康问题,教育改革是必须正确对待的!

教育改革概论,讲述了教育应该以思想、学校、教师为主,社会、家庭和自我教育为辅的一种教育模式。

我觉得应该是教师在学校以心理思想建设(心智思维培养)教育为主,社会实践,家庭辅助心理引导,孩子自我思考。

心智的培养就怎么难吗?学校和家庭教育都是碎片化的引导,当然会很困难!

数学和逻辑思维的关系?数学是一个东西,你可以把玩研究的东西,而逻辑是工具,是一种理性思维的工具。人是怎么进步的?

欲先攻其事必先利器,教育改革的学校教育应该以心理思想建设(心智思维培养)教育为主,辅助引导孩子自我思考。

一个懂事开窍的孩子,学习起来是否会事半功倍?

态度决定行动,态度决定高度,态度决定一切。都是需要思想来支撑的!

未成年人心智不成熟,学校教育难道不该是为了完善孩子的心智为主要目的吗?而不是急着灌输知识教育!

叛逆和霸凌这些都是当下教育衍生出来的心理问题,如果学校教育把心智思维培养作为主导教育,叛逆和霸凌等扭曲心理自然会迎刃而解。

现在的孩子作为独立的个体,本身就具有被尊重的权利。教育者可以惩罚、批评孩子,并不意味着可以不尊重孩子。我们可以找到足够的办法让孩子更好地接受道理,改正错误。我觉得心智思维培养教育应该从小学就开始,教育者需要有足够的耐心去引导孩子。孩子小时候可塑性强,逆反情绪较低,完全是可以被心理引导的。

中国青少年心理教育凛冬将至,中国教育改革应该以重视心智思维培养为主,系统化的知识为辅助的教育方式教学!

这样有利于家长与孩子的沟通,是社会、家庭和谐幸福的基础!

希望中国青少年心理教育的冬天如同广州的冬天一样短暂!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国青少年心理教育凛冬将至未成年人应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