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快乐其实是与其内在信念与行为息息相关的,当我们不快乐的时候,我们可以去审视下自己是否经常做这三件事:
心理学:不快乐1、被过去环境束缚自己,内在自卑
不快乐的核心因素,有可能是我们被过去的环境所束缚自己。
比如自己从小生长的环境,总是认为自己不如别人,或者被家庭环境压抑,都是我们可能不快乐因素。
和大家分享一个故事:有一个小姑娘非常自卑,由于从小家里比较穷,小女孩总是认为所有人生活得都比自己好。
有一次,母亲给了她二十块钱,让她去给自己买一份礼物。
小女孩很高兴她去了一个商店,有一个店员非常热心的帮助她挑选头饰,直夸她有气质。
小女孩看着戴了头饰的自己,也发现自己变得美丽许多。
于是她开心买了这朵头花,就兴冲冲的跑出去了,在跑出去的刹那,她碰到了一个老绅士,也顾不上回头,只是兴奋的向学校跑去。
她心情非常开阔,一扫过去曾经阴霾心情,抬头挺胸的看着周围人,微笑的和大家打招呼。
然后她似乎看到周围很多人投来歆羡的眼光,后来她决定再买些头花装饰自己,给自己更多的自信。
等到她再次回来来到店前,看到了一个老绅士一直站在那等她,他告诉他猜想她会回来,因为她的头花掉下来了。
小女孩的这一行为其实就是源于内在潜意识力量。
当她通过头饰改变过去的自己时,其实也是在放下过去被家庭所束缚的自己,她意识到自己其实改变一点点就会变得很美好。
所以如果我们知道自己不快乐,我们首先就是要学会抛开被环境束缚的自己。
而是重新去审视自己身上的价值,去发现自己身上的美,这样你才会更有自信。
心理学:不快乐2、被别人的评价所左右
第二个让我们不快乐的根源是我们被别人的评价所左右。
事实上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们每个人都可能会评价人,也会被评价他人。
但是当我们有时候把自己的价值完全建立在被他人认可的基础上,这往往导致我们非常的不快乐。
一个人的快乐是建立在自我成长的基础上,当你意识到自己在成长,你就会更为客观对待他人的评价。
还记得爱因斯坦因为手工作品对待老师的态度吗?
当老师批评爱因斯坦做的手工作品不漂亮的时候,爱因斯坦并没有受到多大伤害。
而是不疾不徐的从书包里拿出了两个,告诉老师,还有比这两个丑的作品。
爱因斯坦自然坦然的态度告诉老师,就是对自己努力最好的反馈,也是告诉老师,其实他已经在成长了。
所以当我们面对他人的批评与评价,我们其实最根本不是从他人的角度出发,而是从自己的角度:
审视是否自己已经尽心尽力
询问自己是否问心无愧
如果是,我们可以坦然无畏面对他人的批评。
要知道,我们无法讨得所有人欢喜,总是会有人喜欢你,也有人会怀疑你,我们需要是选择支持与相信我们的人
我们才会越来越快乐。
心理学:不快乐3、处处与他人比较
第三个我们不快乐的根源,那就是处处比较。
这个在我们中国尤为厉害。至小到大我们都是被比较长大的。
但是比较却让我们丧失了自我个性之美。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个世界上从来没有独一无二的树叶。
处处与他人比较其实就是放弃与限制了对自我认识与自我的认知。
处处与他人比较,从更深层处来说,来自我们社会主流意识看法。
比如读书的时候,以成绩来评价一个人,成绩不好,就是差生。成绩好,就是好人。
我高中的时候,曾经有段很长时间因为自己成绩滑坡,感觉到自己似乎就在堕落变成不好的人。
而到后来慢慢成熟后,才发现,原来那时的自己是多么狭隘与自我封闭。
但是我们却忘记了,越是成熟的社会,越需要多元化的观点与多元化的人,这样我们才能看到所谓丰富多彩的世界。
我在接受很多人的心理咨询发现,很多人稍微有跟主流社会标准不同,就询问我是否自己正常。
我说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你很正常,不要害怕暴露自己的观点,就像不要害怕真实与阳光一样。
我们可以接受自己和他人不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学会慢慢接受了自己。
也就是我们做自己真正开始。
总的来说,我们不快乐绝大多数是因为我们把自己的权利让给别人。
让家庭环境束缚自己,让他人决定我们的快乐,让社会主流观点决定我们的幸福。
却忘记了最好的快乐之源来源自己,来源内心的感恩,来源我们自身的成长,来源我们自己的价值与意义,而这才是我们快乐之根本。
作者简介:唐若,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心力成长训练营开创者,国际DISC认证讲师与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