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好型人格指的是一味讨好别人,而忽视自己内心需求的心理。心理学认为,讨好型人格是一种不健全的心理状态。
根据心理学家的研究发现,讨好型人格的形成与成长的环境有很大的关系,其中幼年时期的经历影响最大。
人的思维是在不断地学习和实践过程中,慢慢成熟的,在幼年时期,父母就是我们学习和模仿的对象,所以父母的引导对于孩子的成长十分重要。
讨好型人格的形成与家庭环境,与父母的引导有很大的关系。
所以讨好型人格的背后,一般都有其特定的家庭背景,在这种环境下,孩子进行了选择性进化,从而形成了讨好型人格。
父母的控制欲极强
如果我们留心观察就会发现,大部分具有讨好型人格的小时候都是乖宝宝,在外人眼里他们很听话,不需要父母操心,很受大家的喜爱。
其实这些乖宝宝都是在父母的影响下形成的这种性格,乖宝宝背后一般都有控制欲极强的父母。
我有一个朋友叫张牧,他女儿就特别乖巧懂事,每天回家后自己主动写作业,张牧的很多朋友都特别羡慕他,因为他们的的小孩不仅要父母监督,而且还必须辅导。
有过陪孩子写作业经历的人应该都知道那种痛苦,明明这个问题跟他说了十遍,下一次遇到他还是不会。
正是因为这种经历太痛苦了,所以张牧的朋友都很羡慕他,不用辅导孩子作业,而且张牧的女儿学习成绩很好,经常名列前茅。
有一次我在张牧家玩,他女儿放学回家了,我问她要不要看电视,结果这个年仅7岁的小女孩告诉我,她要写作业,不然等妈妈回来,作业没写完,又得生气了。
看到7岁的小姑娘像一个小大人一样,我并不觉得有什么好羡慕的,我当时觉得,如果我有一个女儿,我绝对不希望她这样。
后来我从朋友张牧那里得知,他女儿基本上是他老婆在管,他老婆性子急,女儿只要不听话她就会发火,经常责骂孩子。不过他老婆确实也很女儿,只要她不生气,对女儿比谁都好。
久而久之,他女儿怕惹妈妈生气,所以对妈妈的话言听计从。
生活中确实有不少这样的父母,他们控制欲极强,希望孩子按照他们的意愿生活,孩子稍有抵触情绪,就会迎来劈头盖脸的一顿骂。
久而久之,孩子也不敢反对,哪怕心里不愿意,也会委屈自己,讨好父母,让他们开心,而这就是讨好型人格的萌芽。
大多数讨好型人格都是在幼年形成的,在他们背后都有控制欲极强的父母。在父母棒槌加蜜糖的作用下,他们不敢表达抵触的情绪,只会一味委屈自己,讨好父母,在心中埋下讨好型人格的种子。
选择性进化
根据达尔文的进化论,生物的进化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而且是在每一个个体上分别进行的,当绝大多数个体的进化方向一致时,才形成了物种的进化。
也就是说选择性进化发生在我们成长的整个过程中,而且选择性进化的本质就是趋利避害,选择对自身最有利的能力,抑制和摒弃对自己的生存不利的能力。
讨好型人格就是选择性进化的结果,它是基于我们成长过程中的经历,学习和反思后形成最有利自身的心理状态。
讨好型人格的形成一般少不了两个因素,那便是棒槌和蜜糖,具体一点也就是奖励和惩罚。
不知道大家留意过没有,动物表演中的饲养员是怎样让海狮完成指定动作的?他们通常是给海狮一个指令,如果海狮顺利完成了,他们就给海狮食物作为奖励,如果无法完成是没有奖励的。
讨好型人格的形成与之类似,孩子讨好父母,父母高兴了,会给他奖励,如果让父母生气了,会遭到惩罚。
人的潜意识里有趋利避害的本能,为了得到父母的奖励,不受惩罚,孩子们会抑制内心的抵触,讨好父母。
久而久之,当他们形成“讨好被人对自己更有利”的意识时,他们就会放大讨好别人的能力,同时摒弃拒绝别人的能力。
讨好型人格其实就是能力缺失的一种,由于个人的成长经历,我们摒弃了拒绝别人的能力,导致能力的缺失。
之所以出现这种能力缺失,就是我们学习和成长过程中,选择性进化的结果。
如何避免孩子形成讨好型人格
选择性进化是生物的本能,但正常且合理的选择性进化应该是基于自然、客观的事实上做出的选择。
父母通过极端的做法,干预孩子的成长,造成孩子能力的缺失,才是讨好型人格形成的根本原因。
有时候父母爱子心切,想让他们少走弯路,所以让他们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孩子稍有抵触,就会面临他们的责骂甚至体罚。
久而久之让孩子有了心理阴影,有的孩子就会因此形成讨好型人格,失去了拒绝和反抗的能力。
做父母的关心孩子的成长是人之常情,但切莫拔苗助长。要尊重他作为一个个体的独立性,然后再引导他们进行理性思考。
责骂永远不是教育孩子正确的手段,面对孩子抵触的情绪,不妨多点耐心,而不是暴力抹除孩子抵触和反抗的情绪。
-End-
文/唯情唯心
原创作品,抄袭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