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常识解析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通过幼儿园科学实验孩子能学到哪些技能之推
TUhjnbcbe - 2024/12/22 17:45:00

一、推断与预测及其特点

推断是人们根据个人的经验何止是对观察结果的理解和解释。与测试对未来可能发生的事情做一定的假设和推断。推断是人们对外界事物的反应,是人思维活动的结果,他有很强的主观性,这是他与观察之间的本质区别。观察是看到的客观事实,观察有一定的专一性,比如看到太阳从东边升起、西边落下;而推断与预测却有多重性,譬如,你看到邻居家有搬家公司的人正在搬东西,我们可以推测。推断与预测是科学探究式思维活动的开始,也是人们最基本的思维技能。帮助幼儿正确地掌握推断与预测技能是科学教育的根本任务,正确区分观察与推断之间的区别比较困难,需长期反复的练习。

二、培养幼儿推断与预测中的技能

人的大脑发育私有规律可循的,当幼儿长到一定年龄的时候,他们的思维会逐步开阔,慢慢形成自己的意识。判断推理能力,是人所具备的一项重要技能,是需要教师正确教给孩子的,除了以上讲的要注意区分观察和推断之间的区别外,学龄前儿童的思维特点是具体形象性,抽象逻辑思维还处于萌芽状态。怎样针对这一特点培养孩子的判断推理能力呢?具体要把握好以下几点。

1.扩大幼儿视野

要主要开阔孩子的眼界,不断丰富孩子的感性知识和经验,以促进孩子判断推理能力的发展。幼儿的生活狭窄,而思维的特点是具体形象性,所以,幼儿掌握概念,判断失误,必须从成分感知、获得经验、丰富表象入手。

感知是认识的开端,脱离感知的语言讲授,是不可能是幼儿形成概念的。在日常生活中,教师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孩子亲自看一看、听一听、摸一摸、尝一尝、闻一闻、玩一玩,从多方面去感知对象,从而比较全面地了解事物本质。

例如,让孩子动手将水冻成冰块,并通过看、摸、拿、尝,放在水里,摔在地上等,多方面感知冰具有冷、滑、硬、脆、透明、能浮在水面上、遇热化成水等特征。

2.引导幼儿认识事物间的简单联系

任何事物本身都有着一定的逻辑结构。这是由事物内在联系所决定的。因此,逻辑思维是事物自身的逻辑性在人类头脑中的反映。幼儿借助表象进行的“原始”逻辑思维也同样是是我自身的逻辑性在幼儿头脑中的反映。

幼儿在客观事物相互作用、相互联系,对事物进行观察、认识的过程中,不断改造、充足头脑中的原有的经验模式。通过这种“改造”和“重组”建立起新“模式”,产生新“结论”的过程正是判断、推理的过程,其目的是是认识顺应客观现实的内在逻辑性。

更具幼儿心理发展水平,帮助幼儿认识事物间的练习,重点应是认识事物间的直接因果关系。间接关系和其他非因果关系由于其推理层次较多,从一个判断到最后一个结论性判断需要经历较复杂的思维模式,难度也较大,而直接因果关系在事物间千丝万缕的联系和错综复杂的关系中,是最明显、最直接、最适合幼儿观察和认识的。

例如:树木的变化与四季变化的关系、地球转动与日升日落的关系、声音与物体的关系、物体数量与重量的关系等,对于幼儿来说,把握了因果关系,也就把握住了客观事物发展、变化和相互作用的基本关系,这是认识事物间联系的十分重要的一步,认识事物间的联系,首先,成人妖善于引导幼儿去观察。

陈鹤琴先生曾说过“观察是获得知识的基本方法,而精密的观察则是开启真理宝藏的钥匙,握着这把钥匙,我们便能接近科学的真理。”其实,在敏锐的观察力背后起支撑物作用的往往是正确的判断力,其次,成人要善于用语言指导。

语言指导对幼儿的认知活动起着导向、促进和调整作用,再次,成人要帮助幼儿适当的总结、概括,引导其得出正确的结论。从而帮助幼儿建立起一种基本观念,及有原因必有结果,有结果必有原因。

虽然推断与预测使人们主观思维活动的结果,但这不不是说你可以漫无边际地猜测与想象。推断的结果必须是以观察结果为依据的。推断一般是以人们过去的生活经验和知识为出发点观察结果的解释与理解。

显然,如果过去经验和知识不足(儿童的致命弱点),或所依据的经验是错误的,不讲导致不合理的推断,教师要注意引导幼儿进项观察比较训练,了解事物之间鲜明的本质区别,以锻炼幼儿的分辨能力,比较是区别事物异同的过程,是归纳分类的前提。

教师要引导幼儿比较事物的差异,以突出事物的鲜明特征;比较事物的相同点,以归纳事物的共性。这两者相辅相成,从而更加鲜明的突出事物的本质,有效地促进幼儿正确概念的形成。

三、帮助幼儿掌握日常基本概念

概念是思维的“细胞”,有了概念才能进行判断和推理,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获得知识,发展多种能力,由于概念与语词有密切联系,而且必须借助语词来表达和巩固,语词意义不断深化的过程,也是概念不断扩大和深化的过程,因此,帮助幼儿掌握日常基本概念,要对幼儿进行语词训练。

语词训练的目的不仅是达到准确的发音,流畅的表达,重要的是通过语词的学习和应用去掌握概念—语词的实际含义。《儿童右脑智力开发》一书的作者品川嘉也说“语言这东西就是这样,脱离开概念,无论怎样学,用的时候,也不易随心所欲,得心应手。”

现实生活中,喜多教室和幼儿家长往往单纯把幼儿的语言表达是否流畅,是否会讲很多话作为衡量幼儿智力发展水平的指标,甚至盲目陶醉于幼儿能背多少诗和顺口溜等。然而问题的关键不是看幼儿会讲多少话,而是看幼儿能理解多少话。

事实上幼儿会说的不一定都理解,不会说的不一定就不理解。这一点应当引起幼儿园教师和家长们的足够重视,否则顾此失彼,得不偿失。在语词训练中应当坚持一个原则,即形象、直观。

法国哲学家卢梭曾说:“在达到理智的年龄前,孩子不能接受抽象的观念,而只能接受形象。”因此在帮助幼儿掌握概念时,应尽量借助于具体、生动、直观的形象。例如,有个孩子问妈妈什么叫“飘落”,妈妈取来小纸片,怕向空中,指着缓缓飘落的纸片对孩子说:“你瞧,这就是飘落”,孩子马上说:“树叶、毛毛也会飘落。”幼儿就是通过这样具体、直观形象的事物掌握概念的。

这种直观形象的教育方法还可以巧妙地运用在对幼儿进行的行为准则、道德规范的教育中。诸如,什么是“文明”,什么叫“友爱”,等等。幼儿在于具体、直观、形象的事物千百次接触中,不但理解了抽象的概念,而且逐步学会了由具体到一般的概括方法,也为进一步发展判断、推理能力奠定了基础。

注意锻炼提高孩子口头语言的表达能力,帮助孩子用词语来概括总结事物。认识事物的本质之后,还必须引导孩子用词语加以概括,是孩子将零散的表象整理成概念,从而更加明确概念。

例如,种子发芽的实验,便要帮助孩子用词语加以总结概括:“种子发芽需要水、空气、和适当的温度。”只要帮助幼儿掌握了一定数量的概念,才能进行抽象逻辑思维,提高幼儿的判断推理能力。

四、推断也是“学习”的过程

推断不仅取决于观察结果,而且也取决于幼儿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因此推断就是一个“学习”过程。

教师在科学课堂实验中,要用问题及讲解有意识将“老”的经验及知识与“新”的经验有机地联系起来,使幼儿在极乐新的经验与理解新的知识时更容易。引导孩子多做运用概念的练习,锻炼提高幼儿的正确判断推理能力。运用是真正掌握的标志,教师应经常因势利导地给幼儿提出一些问题,让他们思考和回答。

例如,带幼儿户外活动时,天气阴了,教师课文:“你看看天能不能下雨?”如果观察不出,借此机会告诉他:“像今天,天阴得厉害,蜻蜓又飞得很低,会下大雨。”让幼儿找找下雨前的征候,如蚂蚁是不是在搬家,水管子外面是不是有水珠,等等。

另外,还要经常给幼儿布置一些任务,让他设法解决。例如做“看图改错”的游戏,教幼儿指出其不符合情理的错误,这是锻炼提高幼儿判断推理能力的好方法。

判断、推理能力,是保证思维活动的效率以及顺利完成思维活动的个性心理特征,是逻辑思维能力的构成要素。在传统的幼儿教育中,人们较为注重对幼儿的记忆、观察、想象、语言表达等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这固然十分必要。但遗憾的是这种培养、训练往往过于表层化、简单化,始终在一种常识的层面上徘徊。一些教师和幼儿家长过于注意幼儿思维的主观形象化,以为在此阶段,幼儿只有被动识别四五、机械反映事物的能力,或误认为,判断、推理属纯抽象逻辑思维范畴,没有意识到抽象思维需要逻辑,而直观形象思维也需要逻辑。

承认对幼儿思维能力认识的过分僵化,导致了对幼儿思维能力的低估,从而忽视了幼儿的能动认识、理解事物的能力——借助表象进行简单的逻辑思维的能力,心理学的研究已经证实,没有逻辑的思维是不存在的,只不过不同水平的思维其逻辑形式化、规则化的水平不同,有的有完整的逻辑形式,有的没有完整的逻辑形式;有的符合逻辑规则,有的不符合逻辑规则。

另外,即使所谓“真正的逻辑思维”也不可能在幼儿的某个年龄段突然产生,他必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有简单到复杂的渐进过程。行为主义学派认为,人后天学习所获得的是一系列的条件反射(也称习惯),认知学派认为学习的结果是认知结构的变化,但从我们的角度看,无论幼儿获得了什么,均为判断、推理能力的行程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五、训练幼儿动手操作,解决实际问题

英国科学家德·波诺认为:思维是人脑的一种技能,就像手的操作是人手的技能一样,通过一定的训练,思维能力就能得到提高。幼儿的大脑通过实践活动和言语活动获得丰富的信息后,会以一定的方式加以处理,而处理信息的方式是与一定的思维结构有关的;

一定阶段的幼儿在实践中产生一定的认知,形成一定的思维结构;这种思维机构是可变,他与外界新对象、新信息之间存在着不断的通化与顺应的矛盾,正是这个矛盾不断地推动着幼儿思维的发展。

幼儿在千百次实践中发展着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判断和推理能力,经过千百次实践,他才终于明白:小块积木在上,大块积木在下,将更加稳固,并渐渐学会以此类推,解决各种相似问题。我们的任务就是让幼儿“学会”这种类推,无数类推的积累将在幼儿头脑中逐步建立起相应的认知机构,成为构筑幼儿思维大厦的一块块基石。

列宁说:“人的实践经过千百万次重复,他在人地意识中以逻辑的格固定下来。这些格正是而且只是由千百万次的重复才有着先入之见的巩固性和公理的性质。”幼儿思维发展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说,正是人类思维演进历程的“重演”。让幼儿亲自动手操作,解决实际问题,既可以是一种在成人指导下的,有计划、有目的的实践活动,也可以是幼儿以游戏方式自主进行的实践活动。

但无论是哪一种活动,成人都应该为其提供必要的条件和环境。这些实践活动应当成为幼儿教育的主要途径,其意义不仅在于发展幼儿的动作系统,提高其手、眼、脑的协调性,同时还在于促使他们将实践成果以“逻辑的格固定下来”。

我们不可能直接去构筑幼儿的思维大厦,但我们却可为幼儿构筑思维大厦创造必要条件,帮助幼儿获得哪怕是最简单的判断、推理能力,使他们那种只能借助表象进行的,然而,却往往被人们忽视的最简单的逻辑思维能力得到及时、充分的发展;同时也为幼儿教育寻觅一个新的着眼点,这便是我们的任务所在。

更多幼儿科学教育知识请

1
查看完整版本: 通过幼儿园科学实验孩子能学到哪些技能之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