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能成为优秀的人,成为有用的人才。那么我们能做些什么来培养一个优秀的孩子呢?让我们来看看被誉为中国“幼教之父”的陈鹤琴先生是怎么说的吧。
中国著名的儿童教育家、心理学家陈鹤琴先生认为,家庭教育和学前教育一样重要。陈鹤琴认为,早期家庭教育与人的一生发展息息相关,奠定了积极的基础作用。陈鹤琴先生在他的《教育文集》中,还提到了“父母必须明确的三件事”,特别是家庭教育。
1.了解儿童心理学的发展
陈鹤琴先生通过对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总结出儿童心理学的以下几个方面:良好有益的游戏;保持好奇心;喜欢与小朋友们玩耍;喜欢接触大自然。家长只要尽量满足孩子的这几种心理,当孩子想要学东西的时候,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当孩子对某事好奇时,教他们常识;让孩子在小组中学习合作、互助、沟通等情商的能力;带孩子们尽可能亲近自然,了解自然、科学等方面。从我自己的经历来看,我儿子7岁以前就是这样。
他喜欢玩游戏,好奇心很强,喜欢和同龄人一起玩,喜欢户外环境。在引导他学习时更明显。如果我和他玩游戏的时候在游戏中学点东西,他很快就可以掌握要领。如果我只是让他枯燥的学习,他会很抵触,而且很难学会。
特别是在数学启蒙期间,我为他准备了一套数学启蒙游戏。他觉得很有趣。他不仅没有反抗,而且每天都主动去做。遇到不懂的地方,他会主动去寻问,说明这种“玩中学”的方式非常适合孩子们。
2.清楚正确“爱”孩子的方法
为人父母要学会尊重孩子,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步调上要协调一至(教育方法),要给孩子真正的关爱。这是陈鹤琴先生提出的又一教育理论。其中,“真爱”一词非常重要。几乎没有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但有些爱的方法是错误的。
陈鹤琴提出的幼儿园教学原则可以概括为:孩子自己能做的事,应该自己做;无论一个孩子能独立思考什么,他都应该独立思考;鼓励孩子们发现自己的世界;积极鼓励优于消极制裁;积极的建议胜过消极的命令。
父母真正的爱不是“溺爱”也不是“拔苗助长”,而是因材施教教孩子,鼓励孩子以积极的方式学习更多的能力。比如,孩子两岁左右,会用勺子,家长可以让孩子用勺子吃饭,而不是一直喂食。家长可以用一些简单的图画书来指导宝宝,让宝宝从图画书中发现自己可以尝试一些事情,并为宝宝树立良好的自理习惯和独立意识。
3.家长要以身作则
陈鹤琴先生认为,教育与生活息息相关,家长要以身作则。什么是合格的父母?我不知道你有没有想过这个问题,因为父母不需要直接接受工作培训,特别是很多没有育儿经验的新手父母,甚至成了“甩手掌柜”。这样的家长肯定是不合格的。如果想让自己的孩子成为优秀的学生,首先要不断学习,成为孩子的好榜样。
据说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镜子。孩子小时候模仿能力很强,父母的行为会影响到孩子。比如,如果你想让孩子长大后孝顺自己,那么父母应该从自己做起,直接做给孩子看,这比没完没了地说教要有用得多。
我相信父母都是爱孩子,但父母对孩子爱的方式是否正确呢?
比如溺爱自己的孩子。一些家长盲目地坚持“养”孩子,以满足他们所有的物质需要。因此,孩子往往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父母也应该有爱孩子的方法,鼓励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鼓励孩子探索自己好奇的东西。
目前的教育环境,很多家长觉得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所以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安排各种补习班。哪个孩子周末愿意留在补习班?孩子的天性是玩耍。他们必须劳逸结合。不要等孩子学累了再反思。
总结
养育孩子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家长一定要从自己做起。尤其是在孩子很小的时候,父母尽量亲自抚养孩子。不要因为工作把孩子留给老人。老年人照顾孩子有很多缺点,尤其是溺爱孩子。因此,我们必须谨慎而明确,孩子是我们自己的,我们有义务教育好孩子。只有方法正确,我们才能教育更好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