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常识解析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心理自卑的孩子,是不幸福的,家长还在忽视
TUhjnbcbe - 2024/12/14 17:43:00
北京哪家医院是最好的白癜风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yw/241211/f5urkqu.html

小鸿儿妈妈(此文为原创,版权归属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导语

我们经常会发现,孩子对家长爱的表达有的时候会很浓烈,可是有些时候却显得有些笨拙,好像孩子对于什么都比较冷淡、无所谓,在与人来往方面,更是喜欢自己一个人待着,而不是去和其他的小朋友闹腾,这是怎么回事?

案例

宝妈木木在聊天的时候抱怨道,不知道为什么,自己的小孩本来挺开朗的,最近发现孩子越来越害羞了,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平常接孩子从幼儿园回来的时候,都会很开心的和老师打招呼,虽然才刚刚上小班,但是感觉孩子的人际关系处理的不错,和老师,小朋友们相处得很融洽。只是在幼儿园快要结业,马上升小学的时候,感觉孩子发生了变化。

近期去学校接孩子,老师反应道,宝宝越来越喜欢一个人在桌子上做手工,玩游戏,上课的时候倒是听话的,不怎么和人说悄悄话,但是老师说,孩子安静的有些不同寻常了,建议孩子家长在家的时候应该多多鼓励孩子,和孩子多交流之类的。

本来宝妈还没觉得有问题,老师这么一提,宝妈也觉得孩子好像和之前相比较,的确是有一些差异的。

休息日的时候带孩子去公园,总是吵着闹着要到有健身器材的地方去找小朋友们玩,但是好像最近没有了;妈妈出门买菜,宝宝总是喜欢跟在妈妈身边,咿咿呀呀的说着自己的话,然而,在宝妈发现了孩子的变化以后,连出门孩子都很少提出了。

孩子越长大,为什么反而变得更加内敛、害羞了呢?其实孩子性格慢慢转变,除了成长过程中不断让自己成熟,向更稳定的性格迈进,还会出现许多人格上的缺陷。孩子们越来越害羞,不愿意与人来往,就是其中之一。

这是典型的“回避型依恋人格”,来自于家庭对孩子人格成长的影响。有的爸爸妈妈会发现,小小年纪的孩子,或许会突然问家长一句:“妈妈,我是多余的吗?”

孩子的疑问和回避型人格是如何形成的呢?

分析

一、什么是“回避型人格”?

“回避型人格”:

这是孩子人格形成过程中,对感情的依恋和排斥,源自于内心的自卑和没有安全感。所以,他们选择用逃避也解决问题,保护自己,从而产生了这样的性格特点。

回避型人格都有这些特点,你的孩子是这样的吗?

1、对许多人有拒绝、抵触心理,喜欢独处。拒绝和不熟悉的人相处,是他们最喜欢做的事情,大部分回避型人格的孩子都有这样的情况,这种情况和真正的享受是孤独不一样的,他们更像是被孤独囚禁了。

享受孤独的孩子,在脑海中是知道如何与人相处的,也是可以与人相处的,只是比较随心,不想做的事情就不做,而且他们对交友有自己的看法和行为标准,足够优秀和志同道合的人,才能成为自己的朋友。

而回避型人格下的孩子,他们的孤独是苦涩的,在他们心里,之所以选择不与人来往,是因为害怕、自卑,他们为了不受伤害,而选择了这样逃避的方式保护自己。就像变色龙的保护色,它更像是自我保护的武器。

2、对于所得到的爱,给予的回应很少。有的是把孩子微弱的回应比作是玻璃心,一碰就碎,而且孩子很难坚定的相信,家长真的是爱自己的。

这就好比恋爱中的女生,没有安全感,总是觉得对方有外遇,不够信任自己,消息没有回,那就是烦了,不耐心了;说好的约定用临时有事推脱,那就是不爱自己了。许多联想产生,易碎的心还没有修复好就又碎了。

许多家长对此非常无奈,明明没有多伤心的事情,可是孩子就是很敏感,动不动就哭。和小朋友一起玩的时候,总是因为一些小事而伤心、难过。因为不懂得如何与人相处,如何与自己相处,所以他们一旦接收到不利的信息,就会把自己重新藏起来。

3、喜欢逃避。之所以逃避,是因为他们没有信心,恐惧和畏缩的心理在孩子们的心中生根发芽,很难摆脱消极情绪对自己,因此,逃避是最好的方式,既保护了自己,又省去了自己不喜欢的麻烦事。

回避型人格的孩子,不相信别人的爱是坚定的,认为对方的好意只是暂时的,所以迟迟不肯接纳,直到失去了,心里衍生:“看,和我想的一样。”才罢休。

这种人格的孩子在我们眼里是可怜的,他们好像失去了爱与被爱的能力,对他人的信任很无力。

二、为什么孩子会形成“回避型人格”?

有的人认为,孩子的回避型人格是因为家庭责任的缺失才产生,尤其是在青少年时期,孩子们敏感而羞涩,对于情感的表达是比较弱的,他们不能理解他人的行为。

到底为什么会出现回避型人格呢?一起来了解这几个方面。

1、不断地被贬低。家庭中,孩子会选择逃避,不信赖,可能是和家长的沟通出现了问题,自卑感在心中萌发,影响孩子对自我的认知。

父母批评孩子很正常,可是婴幼儿时期的孩子在各个方面都还不够成熟,所以父母经常骂孩子、“嫌弃”孩子的行为,会被孩子放大,导致孩子自卑,从而不愿意接受外界的考验和审判,让他们习惯于待在自己的小世界里。

2、对原生家庭沉重的愧疚感。“妈妈,我是累赘吗?”孩子们可能会觉得,要是没有自己,爸爸妈妈可能会更幸福,也不需要天天上班,供自己吃喝生活,还有上学,所以自己是这个家庭的罪恶,不应该来到这个世界上。

自身的内疚和负罪感让孩子厌世,不仅觉得这个世界是没有意义的,更加把自己的存在定义为负担和累赘,于是,他们把自己的心锁上了,拒绝和别人来往,拒绝接纳爱和好意,他们害怕失去,害怕这些“暂时”的爱从自己的身边流走,干脆先拒之门外。

3、安全感匮乏。没有安全感的孩子来与人来往或者自己经历一些事情的时候,总是比较悲观的,因为爱的缺乏,他们变得脆弱,不堪一击。

家长们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过分的注重孩子能力上的培养,不断地用严苛的方式提高孩子的技能,可是教育并不只是让孩子成才,心灵的成长也是我们家庭教育的重要一部分。往往是因为爱的缺失,致使孩子安全感匮乏,从而和回避型人格携手共度了人生。

家庭是港湾,自卑心理过重,感受不到父母爱意的孩子,很容易产生回避型人格,逃脱自己内心的负累和悲伤。孩子的不爱与人来往,有父母的一份责任。

结论

三、“回避型人格”往往来自于家庭

安安对孩子很严厉,自己从小接受的教育就是那种要考满分,凡事要做到最好。虽然自己小的时候也埋怨过,甚至反抗过,但是长大后发现,的确这是家长对自己的爱和培养,是他们的严格成就了自己。

于是,安安不遗余力的把父母教育自己的方式复制到孩子的身上。没有满分的试卷,不能拿回家给爸爸妈妈签字,因为“不配”,和成绩不好的同学来往会受到批评,并且被要求,从此以后都不能再和这个同学联系。

非常多的要求出现在了孩子的生活上,学习中,压的孩子喘不过气来,反过来还被安安认为是“无能”的表现。

久而久之,孩子开始叛逆,开始拒绝妈妈对自己的一切要求,生活是自己的,人生更是如此,就算是自己的父母,也不应该限制自己未来的可能。

就算是有了反抗的心理,貌似也是无力的。因为孩子的自卑感已经根深蒂固,他逃避的方式是没日没夜的待在网吧,交友对他来说很难,他不知道什么样的伙伴才是自己喜欢的,所以他干脆不交朋友了,一个人过着吧。

安安的孩子就是因为家庭的教育缺失,才出现了各种极端的行为和思想,是家长的严苛把孩子从天真逼向叛逆了。

除此之外,还有哪些行为给孩子的回避型人格埋下了种子呢?

1、家长忽视了孩子童年里,对情感的培养。这份培养是双向的,既是让孩子有感知爱的能力,也要有表达和转换爱的能力,这一方面体现在孩子如何接受爱和传递爱方面。

爸爸递过来一片面包,有的孩子会开心的说句“谢谢”,或者调皮的说一句“可是我喜欢奶酪味的面包,而不是被烧焦的”,而有的孩子却是选择瞥一眼,冷漠地回答道“我不要”。这就是不同的情感表达。

家长对孩子爱的忽视,不仅失去了孩子感受爱的能力,也让他们用了错误的方式表达着自己的爱。很多家长都觉得,孩子还小什么都不懂,所以在孩子提出自己的需求时,总是习惯一下就否决孩子。其实家长们不知道的是,他鼓起勇气提出的需求、想法是多么的不容易,最后只换来家长的一句“你还小”。

2、缺乏了对孩子的陪伴,和父母之间都没有了最基本的信任。比如孩子在学校调皮捣蛋了,老师把家长请到学校,一起解决问题。有的爸爸妈妈不分青红皂白的就对孩子动手,以此向老师和其他人表达自己的态度,“我很诚恳,我家孩子错了”。

家长的态度是摆明了,很不错,知道教育孩子,但是我们问过原因吗?知道孩子的想法吗?太多父母因为独断,而丧失了与孩子交流和了解的机会。平常没有多陪陪孩子,不了解孩子的想法和性格,等到出事了又会摆出成年人的姿态,不留余地的教训孩子,这对他人来说,是最沉重的打击。

是错误的家庭教育,“成就”了孩子的回避型人格。如果你希望给孩子更好的教育,那么请停止自己那些,伤害孩子内心的行为。

做法

四、家长怎么帮助孩子克服“回避型人格”?

当孩子出现问题时,作为家长,我们不仅要看到孩子们身上的缺陷和不足,同时,也要把目光放到我们自己的身上,自我审视也是一种教育。

面对孩子的回避型人格,正确的家庭教育必不可少,帮助孩子克服这样的依恋人格,从这几方面入手,不再做自己的傀儡。

1、喜欢孤独也好,不想与人来往也罢,最好用平常心对待孩子,不要把他们当做异类。当我们知道孩子或许是喜欢逃避,不愿意与人来往等情况时,先别急着批评孩子,对孩子说“你怎么这么没用,说句话都不会”这样的话,先用平常心对待,慢慢地引导。

孩子的性格肯定是受到家庭的影响,所以他们的回避也是对自己的逃避,先看看孩子们最敏感、恐惧、在意什么,再根据这些特殊情况作出解决的方案,一步步的攻克孩子逃避行为的难题,用成年人的身份,平等的态度和孩子交流,给孩子看见自己的机会。

2、耐心一点,给孩子的表达的时间。不少父母对于孩子不爱出现的事情,是比较极端的,我见过一些妈妈因为想培养孩子开朗的性格,便把自己的好朋友约出来,带上一些孩子,让小朋友们自己去玩。希望能够通过这些的方式来解决孩子的社交问题,遗憾的是,这样的结果总是不太如人意的。

强迫没有用,那我们试着慢慢引导。带孩子做喜欢的事情,陪孩子去游乐园,有安全感的社交方式,才是值得孩子信赖的。

收起成年人的骄傲姿态,给孩子尊重,多听听孩子的想法,并适当地给予肯定,不知不觉中,家长们可能会发现,回避型人格就会悄悄地从孩子心里离开。

今日话题互动:大家对于孩子的“回避型人格”这件事是怎么看待的呢?日常生活中,大家是怎么处理的呢?欢迎分享。

我是小鸿儿妈妈,是一名2岁宝宝的妈妈,也是一名高级育婴师。有关更多的育儿知识请

1
查看完整版本: 心理自卑的孩子,是不幸福的,家长还在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