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常识解析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为什么有些人窝里横外面怂心理学为你
TUhjnbcbe - 2024/11/5 9:06:00

#人际交往心理学#

为什么有些人会“窝里横、外面怂”

与大家想象的不同,“窝里横、外面怂”的人并非是嚣张跋扈,他们看起来看似强硬,但骨子里却懦弱,缺乏自尊。

一般是原生家庭的问题,源于幼年时期的管制型或满足型的亲子关系。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爱利克·埃里克森曾在他的著名作品《少年路德:精神分析和历史的研究》一书中提出,当个体呈现出对外软弱、对内强硬时,本质展示的是精神上趋利避害的本能。

“窝里横、外面怂”的人大多是矛盾的混合体,精神人格不够健全,表现为无法正确对待亲近的人,并对外在世界感到恐惧。

当个体在外遭遇社交挫折时,会产生对自己无能的应激性反应:因为自己怂了,所以急需别人在自己面前表现出“怂”的一面,以达到自我麻醉、心理平衡的效果——看,我还不是最差的,还有人能被我“欺负”。

而被欺负的最佳人选,自然就是对他们顺从和包容的家庭成员。

不会沟通

“窝里横”的人,不懂用正确且有效的沟通与家庭人员交流,用发脾气发泄自己的情绪。

“窝里横”的性格一般起源于原生家庭

孩子“窝里横”性格,责任多在爸爸

十几年前,邻居家的小孩彬子,出现家里家外两面派的性格,责任多在他爸爸的身上。

他的爸爸黄先生,对外人总是笑脸相迎,在邻里之间需要帮忙时,他总是太好说话,不懂拒绝,所以左邻右舍都一致公认他是好人。

但在家时,由于两家距离近,我经常听到,他对妻子和孩子总是大喊大叫,夜半三更,常还能听见他们夫妻俩的争吵声,训斥彬子的声音也常听见,与平时的老好人形象判若两人。

而他的儿子彬子,也像极爸爸的性格,在外总是温文有礼貌,在家就是小霸王。

俗话说:孩子就是父母的一面镜子,而家,就是孩子情绪训练与控制的实验室。

设想一下,一个孩子每天跟着一个“窝里横”的父亲生活,在这种耳濡目染的环境下,也难免不会受影响,从而出现爸爸的翻版。

在很多孩子的心中,爸爸像“超人”一样存在的,爸爸的言行举止对孩子的影响巨大。

如何巧妙地应对“窝里横、外面怂”的人,帮助他进行改变

一、先认可当下的状态,跟他有效沟通

温馨提示:不要随意在他的面前一个劲强调:胆子小、出门就怂了等字眼,这属于给他贴标签,对他和家人而言,没有半点好处。

心理学有个自证预言,家人越说什么,他就会成为你念叨的样子,这属于逆反心理,不分年龄。

家人认可他当下的状态,那么,我们面对他时很放松,他会感应到,有助于他放松,这时,修正他的坏习惯变得容易。

二、意识到自己的问题,积极的寻求改变

反省心强的人能积极改变心态,把这种性格弱点变成行动,努力拼事业、与人相处的同时,懂得内观,及时调整状态,不给自己留下任何负面情绪,不会因为不如意而生气,也不会因艰难而抱怨,更不会因为心情不好而对家人发无名之火。

三、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怎样让他晓得乱发脾气的杀伤力,并理解你的委屈呢?

有个妙招: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下面是我在闺蜜群给闺蜜支招的小方案

闺蜜老公前几天可把她给气得不行,我就跟她讲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她开窍。

一天中午,闺蜜的课程排的满满,有四节课,而她的老公公司恰好无事,可以早一步回家。按照家规,该他回家煮饭。

去上课前,她跟他撒娇地说:“老公,你的红烧鱼做得比五星级饭店的都好吃,你今天就给我做这道菜吧。还有,上完四节课口特别渴,别忘了买个西瓜放在冰箱里,下课后,我会买啤酒报答你的。”

以闺蜜对他的了解,他肯定会乐颠颠地满足闺蜜的要求。下课后,她故意不买啤酒,把脸绷得紧紧的,气呼呼地进了家门。

他招呼闺蜜洗手吃饭,她理都不理,躺在床上,望着天花板发呆。

他小心翼翼地问:“到底怎么了?”

闺蜜瞟了他一眼,没说话。他拉她去餐厅,指着西瓜,鱼和青菜让她看。

她故意生气地说:“怎么买个生瓜,不会买就别买。还有这鱼一看颜色就不新鲜,你成心不想让我吃还是怎么着?”

他被闺蜜气得火冒三丈,冲她大声吼道:“吃枪药?有什么事就直说,少乱找茬。你再这样无理取闹,我就把碗砸了,咱不过了……”

闺蜜一边在心里偷笑,一边故意说:“今天在课堂上被不听话的学生气坏,心烦死了,不找你的茬还能找谁?你就不能耐心地哄哄我。真是的,平时你找茬说我不温柔,你比我可绝情多了,连不过的话都能随意说出口。”

他答:“心烦可以直说,干嘛乱发脾气?我忙了一上午,眼巴巴盼你回来,结果你劈头盖脸给我来这么一顿,你说,我心里能舒服吗?”

闺蜜眉开眼笑地说:“我要的就是你这种不舒服的感觉。你一个大男人都承受不了的事儿,凭什么让我温柔地承受。”这时,他才恍然大悟。

请问你学会了吗?

照片为作者自拍!希望大家喜欢!

1
查看完整版本: 为什么有些人窝里横外面怂心理学为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