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与阅读是使人更加完美、健全的有效途径,同样地,对正在身心发育阶段的幼儿来说,写作与阅读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有位爸爸问我:“作文是否会遗传?”我告诉他:“如果作文有遗传的话,保证我出不了书。”
教孩子学会作文,有很多方法。方法之一是,让孩子拥有丰富的常识,也就是说,先得让孩子喜欢看书。
譬如说:当孩子在你书房看杂志或儿童故事书时,别忘了给他诚挚的鼓励,让他越来越乐于阅读。
切记,希望孩子喜欢阅读,决非强迫可成的,那应该是一种“主动”与“增强”间的条件化结果,亦即让孩子觉得阅读与被赞美和被喜欢关系密切。
有了丰富的一般知识作基础,写起文章来才会资讯丰富。其次,切莫以你的标准来衡量孩子。
有人说:儿童是“浪漫族”我同意这种看法。因此只要孩子下笔,即使幻想、天马行空,或文不对题,都值得嘉许,让他从中获取荣耀。
我的意思是说,使孩子喜欢写文章,绝对比如何写好作文来得重要。因为“喜欢”是一种动力,能督促一个人自我磨练,长久的试验,自然可以越写越好。
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请不要寄望孩子马上成为诺贝尔奖的盟主。
接着,不妨多带孩子旅行,让他有机会行万里路,看遍千江水再鼓励他写下旅行心得,或郊游时的所见所闻与趣事。
放心好了,经验这么丰富的旅行家,绝对会乐于提笔为文的因为那是他表达自我的方法,也许不用你提,他便会在日记中写下一堆心得与感想,那就是作文,一种自我训练式的文章。
多和孩子聊天、沟通,或“报告”你的工作状况及所思所想,对他也相当有帮助。
一个善于作文的孩子,通常得具有好的表达力观察力及思考力,而聊天正可增加这些能力。
知足常乐
要一个学龄前后的小孩学得“知足常乐”,并不容易。
从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Piaget)的理论来看,学龄前的孩子,正处于认知发展的“前操作期”,这时候他们仍无法辨别现实与非现实、有生命与无生命、主观与客观,他们类似一位“不知足”的恶霸,唯一懂的是必须拥有很多很多的东西。
美国的儿童心理学家指出,这个阶段的小孩,只能以“唯我独尊”来形容,知足常乐对他们来说,是不存在的名词既然孩子不知足,那么是不是应该放着不去管他呢?
我的意思绝非如此,而是告诉你,应该先懂得孩子的心理发展取向,然后再找出一套有效的对策。
比方说,这个阶段孩子的特质是唯我独尊,但他还有另一项特质却是“学习与模仿”“模仿”的意义是,从某种东西身上学习某种特质,这种东西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
只要有人提供知足常乐的楷模,孩子便有机会学得知足的特质。
物的部分可以是图画书、录音带或是录像带,只要小孩喜欢其中“知足”的故事,他便更有机会从中学到如何知足。
什么是双性化人格?
著名的心理学家吴静吉博士说:传统总认为“男人”应该雄壮威武;“女人”应该温柔体贴才对。
但是以心理的眼光来看,这两种绝对化的性别角色都不尽理想。成年以后,他(她)都将很难面对多变社会的挑战。
因此,一个完美的人,应该拥有“双性化”特征,亦即男性要具有部分的女性特质,女性也要具有部分的男性特质,也就是“刚柔并济”。
那么父母应该如何帮助孩子突破传统文化的角色,建立“双性化”人格呢我想有以下几项基本原则值得遵循:鼓励孩子从事异性的活动,如:引导男孩子做家事,女孩子打球等。
鼓励孩子参与异性的社交活动,并和他谈谈参与团体后的心得。
避免在孩子面前出现“重男轻女”或批判女性的观念或口吻。如果孩子出现一些异性人格特质,千万不要觉得讶异或愤怒。
自尊的行为与教育
有关儿童自尊的研究指出,自尊心强的孩子多半来自于关爱、坚定、鼓励、民主作风的家庭;反之则会成就自大、跋扈、虚荣的小孩。
这样的研究结果所透露出来的信息,其实是“什么样的家庭,会造出什么样的小孩”。
你虚荣吗?这点我无从知晓,但是虚荣的父母却绝对有机会培养出一个不耕耘就想收获、看法肤浅、缺乏理念的小孩。
你志得意满吗?这点也非我所知,但是过分自夸的父母,却很容易造就虚伪不敢尝试、以为成功会从天上掉下来,以及过于容易满足的宝贝蛋。
我想你大概不会甘心冒这种危险的,那么何不扮演一个谦虚但尊重子女的父母呢?让孩子从你身上知道何谓“虚怀若谷”?如何“自尊尊人”。
这就叫“行为教育”,一种让孩子能实际从你身上了解“我该怎么做?”的妙方。
这么一来,孩子才不会如大鹏鸟那样懵懂无知;类似龙虾的骄傲自大,而成为一位懂得自尊与尊重别人的贴心宝宝。
伦理教育
心理学家劳伦斯·柯尔柏格(LawrenceKoberg)曾经指出人类的伦理道德发展源自于三大行为系统的演进。
其一是,正确及错误行为的双亲标准的内化,通俗的说法是父母以身作则的结果。
如果说父母本身就很重视伦理、强调道德,又能身体力行,相信孩子绝对更有机会成为一个人人喜欢的“伦理人”。
其二是,同情心的发展。
同情指的是人喜已喜,人悲己悲的心态。同情心在孩子们心中格外有共同性,并且是一种天生的本领,借此认知、感受他人的感情。
如果他能在周围环境看见同情的具体行为,对孩子的伦理道德发展,必然会有更正面的影响。有了同情心,孩子便能理解伤害人是不好的。
其三是,建构善与公正的个人标准。意思是说,孩子经过前面两大方式的激发之后,会建立一套如何对待自己同类,以及愿意成为那一种的标准。
一旦孩子建立了个人标准,善恶是非便不会再依他人的想法而转移,成为一种长期而有效的人格特质。
机智、观察与思考
什么是机智?我把它称为是一种察言观色后的反应能力。
一般来说,能察言观色的人,往往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问题的关键,并思考出解决的方法。
比方说:假使你家养了蚕宝宝,那么便可以鼓励孩子“观察”蚕每天吃多少桑叶?从蚕变成蛹需要多少时间?蛹何时变成蛾?再多久会下蛋?何时蛾变成小虫?
假如你家有水族箱,也可以鼓励孩子“观察”鱼到底一天吃了多少饲料?水温要保持几度?多久换一次水?鱼的成长速度又是如何?
倘若你家什么都没有,你还是有方法鼓励孩子“观察”,如:爷爷最喜欢穿什么颜色的衣服?吃什么水果?爸爸又是几点起床的?妈妈什么时候出去买等等。
如果你们常外出旅游,便可以教孩子将在大自然中,所有观察到的画下来。
请不要小看如此巨细靡遗的观察力!其实它不仅可以赐给孩子知识,更能增长他的智慧,甚至添加反应能力,最后成为一如晏子般的“机智人”。
教孩子守规矩
教孩子守规矩,最基本的意义,是教给孩子一些对他有益的生活习惯。
其次是为了保护孩子,因为在复杂的环境中建立简单易了解的规范,可以免去许多危险,也可以使孩子在探索这个新奇的世界时,不会遭到太多挫折。
具体的做法为何呢?一般来说,2、3岁的孩子语言能力已增加不少,可以给他一些简单的解释,让他更能“服气”。
例如:“不能爬树喔!会把膝盖摔破。”如果孩子同意你的解释,他会信任你,也更体会到爸妈的关爱,使得他更容易接受其余的规范。
不管是口语的解释或是其他的动作表情,做父母的都要很有技巧地让孩子知道:“爸爸妈妈好爱我!”
这样在教导孩子守规矩时,才能得到孩子正面的回馈,而不至于出现火爆的场面。
这个年龄就是喜欢去摸一切他所能碰到的东西,因此,在选择家具或日常用品应事先加以注意除了限制孩子这个不能摸那个不能碰以外,也要给他其余的代替品,例如:
玩具,满足孩子探索的本能。请注意,2岁是教孩子守规矩的关键期,籍由耐心以及稳定一致的引导,孩子将很容易学会管理自己。
培养环保
心理学家说:“3岁定终身。”这句话主要是在强调,幼年时的教育对孩子人格、观念及习惯的养成,有决定性的作用。
从这样的观点来看,如果我们培养一个爱干净、重视环境品质的人,就必须从小做起,亦即及早让他(她)成为一位可爱的“环保娃娃”。
当然,要孩子参与环境保护的行列,绝不可空口说白话,应该有规可循才是,而下面即是可行的参考指标。
以身作则。在善于模仿的孩子眼中,父母多半是他们最佳的模仿对象如果你能率先关心环境品质,对他自然会有正面的影响。
建立家庭规范。例如:平时就利用机会,和孩子商量出一套彼此共同遵守的保护家庭环境”准则。
实地参观。父带着孩子参观淡水河、福德坑垃圾场等环境污染的景观,并让他们知道,污染对人体及环境所可能造成的影响。
垃圾分类。为了落实孩子保护环境的观念,家中应率先实施垃圾分类并彻底执行。·家庭剧场。
透过戏剧表演的方式,和孩子演一出以污染为主题的戏,如受伤的企鹅、呻吟的河蚌、垂死的稻子等,让他们由游戏中加深印象。
亲子散步惊喜行
在忙碌的生活中,你也许已经很久没有陪子女散步了,重新开始吧!
因为大多数的心理学家相信,陪孩子散步,不仅是享受亲子之情的美好时光,同时也能从中汲取一些令人发噱的童趣。
为了使亲子散步收益更多,在带孩子出门时,可做下列这些事,例如:
随身带些日用品。如果要带孩子走上一段不近的路,最好能带些开水、饮料,及干粮等,以备不时之需。
此外,还应注意时间,不要让孩子乐此不疲,玩过了头。
随兴的逛。除了到公园散步之外,你们也可以到就近的鸟店、水族馆、花店走走,他们一定会非常喜欢,且深怀惊奇的!
听孩子使唤。既然是陪孩子一起散步,就应该以他为主角,让他随兴地看、随心地想。
例如:你想到水族馆,他却爱到鸟店时,那么就只好委屈你了,下次有机会,你再自己去吧!
找些纪念品回来外出散步之前,别忘了和孩子商量寻物重点,例如:找一块类似六角型的石头,或一片榕树叶。
当然也可以随兴带些纪念品回来,或许是一棵草、买一张书签都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