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心一问:上了那么多PM高级课,你高级了吗?点进来验证一下。
缘起
到了三月份,就是入行PM的第五个年头了。
17年、18年,上了两次PM进阶课,第一次在线课,第二次线下课,收获都不大。花了大几千,收获远不及预期,于是复盘了一下。
客观来说课程架构是没问题的,按部就班,层层递进。但是对我来说,其中很多基础知识早已熟稔,而这部分知识又随机的分布在整个课程中,造成了三种情况:
第一节课:完全知道,甚至扩展性比老师讲的还好;第二节课:大部分都懂,听起来老生常谈,无法集中注意力;第三节课:完全没接触,正是我想学的,但是课时平均分配导致这部分课程没讲透。这种情况下,我上课的主观体验就是:自大、无聊、抱怨。这种负面情绪进一步掩盖了主观感受上的上课所得。
再进一步总结,就是那些课程的太低。这也是PM职业的特点造成的,没有一个可量化的等级衡量标准,更多的时候只能看有什么成功的产品经验。然而,大部分PM正是因为没有成功的产品经验,才寻求通过课程来提升自己的短板。
这就陷入了一个死循环,似乎只剩下试错升级法了。
然而在现实世界中,有个反常识的概念:失败不是成功之母,成功才是成功之母——出自《捷径:黑客、创新者和偶像如何加速成功》,书中有讲如何正确的犯错,想要试错升级的可以看看这本书。
在我迷茫的阶段,还不知道这个反常识的概念,也不知道如何正确的犯错。我当时的做法是构建自己的底层思维框架,以便能系统性的对抗不确定性。
两年下来,我逐步找到了构建我底层思维框架的6门学科,心理学、计算机、基因进化、经济学、物理、历史,下面我逐一介绍。
心理学
1.表层应用,通常只能生搬硬套
这应该不需要展开讲,产品入门之后,应该就能认识到心理学在工作中的重要性了。这类型文章也特别多,最耳熟能详且最实用的就是游戏化了,游戏化就是各种心理学效应应用的合集,简单举几个例子:
游戏化设计:掌控感、成就感,等等。徽章系统:涉及荣誉感、目标驱动、攀比心理、炫耀、资历证明,情感沉淀,等等。邀请机制:实用性分享、激励性推销。随便三个老生常谈的概念,就包含了AARRR模型中所有环节,获客、促活、留存、变现、裂变,每个环节对应的功能,都有相应的心理学概念的应用。
平时看产品相关文章较多的人,基本能达到上面的水平了。根据听过一些专业名词,针对字面意思对产出的产品进行理解和应用,虽然也能粗略的解决一些问题。但存在被误导和不坚定的问题,需要迭代。
2.底层原理,是可以灵活运用的
如果想要更灵活、更体系化的将心理学运用到工作中,就需要多看书了。是以下这样子:
早些时候,我看到一个数据,注册环节,每多一个页面,会有30%的流失。看我之前的文章《完美登录,从去掉注册开始》就能发现,配图尽量在用弹窗,账号密码放一起,在尽量减少跳转,就是受当时那个数据影响。
后来,看到很多产品的登录,手机号和验证码是在两个页面,不乏一些大厂。使用之后,也感觉体验还不错,一直没想清楚原因。直到看到负荷(load)这个词,才有了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负荷(load),这个词来源于人机工程学,分为三个层级:
认知负荷:思考、记忆(最难)视觉负荷:浏览、寻找(较难)动作负荷:点击、滑动(容易)也就是说,如果增加几次点击,但用户可以因此减少思考或记忆,那就是值得的,因为点击的负荷比思考的负荷更小。进一步引申,用户的每一次点击,也算是成本投入,多点一两次反而会提高行为转化,前提是不懂沉没成本的概念,当然,大部分人是不懂的。
对比一下,我原本的设计受一条出处不明的数据影响,只能粗暴的使用,也不知道原理,没法结合产品灵活运用。但是有了负荷这个概念,理解了心理活动的底层原理后,就可以很笃定的去设计产品流程,该精简步骤还是该增加步骤,都有据可依。
另外,做桌面端产品时,可以通过费茨法公式进行计算,进而减少动作负荷。虽然动作负荷消耗的脑力资源最少,但也不能滥用,一切以提高产品易用性为主。
想想,你过往的经历中有没有能使用这个概念的地方?和领导沟通时、开评审会时、和UI沟通时,等等,可以写到下方评论区,互相交流怎么用底层原理破解你曾遇到过的困境。
在此,再说明一下,我之前文章中附图的设计,大家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调整,多一步跳转不一定是不好的,30%流失的那个数据纯属断章取义,好在我一年之后找到答案,对认知进行了迭代。但这个理念还是可行的,尤其对移动互联网的原生用户们来说,依然是最优解。
计算机
1.软件系统的三层架构
表示层(UI):接收用户输入的数据,并将业务逻辑层处理数据的结果显示给用户。
业务逻辑层(DLL):只负责对数据的业务处理,各种逻辑判断。
数据访问层(DAL):负责存储或读取数据。
我们再拿登录举例:表示层负责接收用户在界面输入的用户名和密码的数据,然后传给业务逻辑层。业务逻辑层对数据进行处理,给出用户登录正确判断的逻辑,需要访问数据库的时候就向数据访问发出访问数据的请求(调用数据访问层的函数)。
数据访问层访问数据库并获得需要的数据,比如正确的登录用户名和密码,然后返回给业务逻辑层。业务逻辑层把给数据和用户输入的登录数据进行比较,如果比较的结果正确就将登录用户的详细信息最终返回给表示层。若比较的结果不正确,则返回错误信息并由表示层显示给用户。
2.软件系统的基本组成
前台:面向用户的,比如抖音App。
后台:面向抖音内容创作者的,比如抖音App–我–更多–企业服务中心,或者e.douy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