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常识解析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心理学科普4种最高端的心理学知识第一心
TUhjnbcbe - 2024/10/18 16:47:00
李从悠 https://m.39.net/disease/a_5464419.html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

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性的学科,本门学科旨在研究人的心理、大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能动态度。它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学科,是一门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特点的学科,下面我们就来探究一下这门古老又神秘的学科,认识一下心理学领域中最高端的心理学知识吧。

第一、易得性启发(AvailabilityEnlightenment)。

心理学家丹尼尔·卡曼尼(DanielKahneman)曾经试图归纳和总结个体的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经过研究卡尔曼提出了以下三种重要的启发公式:代表性启发法;易得性启发法;锚定性调整启发法。

这其中,易得性启发法,其内涵是指当个体在回忆某些事情的时候,有一定几率会给予我们大脑中最容易想到的东西来做出判断,以至于最后会导致错误的结果产生。

例如,经过众多的研究我们发现,在我们大多数人印象之中,会有一种错觉,认为在英文单词中以“R”开头的英文单词最多,因为,以“R”开头的单词是人们更容易想到,而不需要经过缜密的思考和逻辑推理。

还有一个例子,就是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多人都觉得坐飞机出行的事故率很高,所以,很多人会更多地选择坐火车出行,但事实上火车出事的概率是飞机出事的概率的22倍之高。

我们之所以会觉得飞机的事故率更高,是因为飞机一旦出现事故往往都是比较严重的事故,在电视新闻上的报道也比较多,所以一旦说到飞机出行,人们脑子里会马上联想到那些发生事故的航班,从而出现了误解,也很正常。

因为在大多数情况之下,我们的判断会受到我们大脑的主观影响,会经常根据容易回忆起的信息进行判断,从而引发易得性启发,而这种推理在正常情况下都是存在偏差的。

第二、面临损失时倾向于承受风险,面临收益时倾向于规避风险。

这个现象也会被称之为“框架效应(FramingEffects)”,此概念指的是人们对客观上相同的问题的不同描述,导致的不同决策判断——这个概念是在年由Tversky和Kahneman首次提出的。

这个概念的最经典表现就是人们在面对收益的时候,可能会做出更加谨慎的选择,相反在面对损失的时候,反而会变得更加激进,做出更加具有风险性的选择。

“框架效应”也可以说是“赌徒心理”,当一个人在赌桌上连续地输了很多次,就会被此时的情绪冲昏了头脑,从而做出风险系数过高的决定,从而产生了“赌徒心理”。

心里可能会想着,“反正都已经输了那么多了,不如再赌一把,万一回本了呢?”

这也对我们产生了一定启发:在我们做出决断的过程中,并不会总是能做出符合经纪人假设的决定,而是会受到一些已有经验的影响,以至于做出一些不理性的判断。

第三、为了掩盖自己的某种想法与态度,而表现出与其完全相反的行为。

此现象是“自我防御机制”中的一种自我调节策略,是由精神分析理论流派提出的。

精神分析流派的心理专家认为,当个体处于一种环境冲突之中时,会不自觉地产生焦虑,而我们的大脑为了及时地缓解这种焦虑,就会采用一些防御机制,例如:投射、压抑、升华、合理化等等手段。

“反向形成”就是这些防御机制的其中一种,指个体在减缓有社会冲突造成的焦虑时,进而采取一种与某些欲望相反的行为,以掩饰自己内心不配允许的欲望。

第四、过强的动机与抱负,反而会导致行为效率的降低。

耶克斯·多德森定律(Yerkes-DodsonLaw)曾经提出过,个体的动机强度与效率的的关系,是呈现出一种倒U性的曲线,中强度的动机才能够获得更高的效率。

所以,个体过高的动机与过低的动机,都会产生一种阻碍作用。而且,这也会受到任务难度的影响。

这也告诉我们,做什么事情都不要急功近利,越想要成功,可能就越会适得其反,这种过强的胜负欲会成为你成功路上的绊脚石。

并且会让你感受到过度的焦虑和紧张感,以至于更加专注地做手中的事情,从而造成心理负担。

综上所述,我们在生活中要避免急功近利,唯利是图,我们要尽量摆正自己的心态。

-TheEnd-作者

汤靡达编辑

一粒米第一心理主笔团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参考资料:K.M.R.Rosenzweig.TranslatedbyZhangHoucan.Handbookofinternationalpsychology.Shanghai:EastChinaNormalUniversityPress,

1
查看完整版本: 心理学科普4种最高端的心理学知识第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