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常识解析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新时代年轻干部必备的七种能力增强政治
TUhjnbcbe - 2024/10/4 16:40:00

年轻干部提高政治能力还必须“要不断提高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观察分析形势首先要把握政治因素,特别是要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做到眼睛亮、见事早、行动快。”“政治上的坚定源于理论上的清醒。要自觉加强理论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用各种科学知识把自己更好武装起来,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

习近平总书记的这段讲话为年轻干部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提供了根本遵循。

(一)自觉加强理论学习

理论作为一种揭示、反映客观事物规律的科学体系,与实践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它来源于实践,又对实践起指导作用。科学的理论,可以指导人们正确认识和解决社会活动中出现的各种复杂的情况和问题;可以帮助人们深刻地、准确地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自觉地、创造性地贯彻落实执行;可以提高人们探索解决新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基本问题的本领。总之,人们的行动,如果没有科学的理论指导,必然陷入盲目。作为年轻干部,其行动,尤其离不开科学理论的指导。这正如列宁同志所指出的:“没有革命理论,就不会有坚强的社会主义政党,因为革命理论能使一切社会主义者团结起来。他们从革命理论中能取得一切信念,他们能运用革命理论来确定斗争方法和活动方式。”因此,年轻干部,提高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首要的一条,就是要自觉加强理论学习。

重视理论学习,是中国共产党的光荣传统和政治优势。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针对当时一些党的干部理论素质不高的问题,高度重视理论学习,注重用马克思主义来武装党的干部的头脑。

年11月,古田会议前夕,中共中央“九月来信”送达闽赣苏区,毛泽东同志写了回信,在信的最后,毛泽东指出:“惟党员理论常识太低,须赶急进行教育”,并希望中央给红四军提供一些理论书籍。

年7月,刘少奇同志在《论共产党员的修养》的演讲中强调:“我们共产党员,不但要在革命的实践中改造自己,锻炼自己的无产阶级思想意识,而且要在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的过程中改造自己,锻炼自己的无产阶级思想意识。”

自觉加强理论学习,要培养理论学习的兴趣和热情。理论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可以通过后天的学习、工作实践不断培养而形成。毛泽东同志就非常重视理论兴趣和热情的培养,他在给秘书林克的信中,多次谈到这一问题。

年8月4日,毛泽东致信林克:“你可看点理论书。你需要学理论。兴趣有,似不甚浓厚,应当培养。慢慢读一点,引起兴趣,如倒啖蔗,渐入佳境,就好了。”

年10月2日毛泽东又致信林克,再次谈到学理论、培养兴趣的问题:“钻到看书看报看刊物中去,广收博览,于你我都有益。略为偏重一点理论文章,逐步培养这一方面的兴趣,是我的希望。”

毛泽东同志的话不仅仅是对林克所言,也是对所有干部尤其是年轻干部的要求。年轻干部应该按照毛泽东同志的要求去做,通过学习、工作实践,逐步培养理论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自觉加强理论学习,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学风。学风,简言之,就是学习的风气。它包括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我们这里所说的学风,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学风,而是党风中的学风问题。关于党风中的学风这一概念,最早是由毛泽东同志提出来的。他指出:“所谓学风,不但是学校的学风,而且是全党的学风。学风问题是领导机关、全体干部、全体党员的思想方法问题,是我们对待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态度问题,是全党同志的工作态度问题。既然是这样,学风问题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就是第一个重要的问题。”

马克思主义的学风,体现的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方法。这种方法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注重调查研究,讲究实事求是。

理论联系实际,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原则。恩格斯指出,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列宁则进一步强调,我们不是教条主义者。我们的学说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

理论联系实际,是我党一贯坚持的马克思主义学风。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实际上就是一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而不断进行理论创新的历史。

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将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行动的指导方针,而不是把它作为教条。毛泽东同志在《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中就曾经指出:“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的理论,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理论。不应当把他们的理论当作教条看待,而应当看作行动的指南。不应当只是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词句,而应当把它当成革命的科学来学习。不但应当了解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他们研究广泛的真实生活和革命经验所得出的关于一般规律的结论,而且应当学习他们观察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立场和方法。”邓小平同志也反复强调:“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则,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能违背,这是毫无疑义的。但是,一定要和实际相结合,要分析研究实际情况,解决实际问题。按照实际情况决定工作方针,这是一切共产党员所必须牢牢记住的最基本的思想方法、工作方法。”

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政党,全党同志的行动指南是马克思主义。在党领导革命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年轻干部能否学好、用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我党事业兴衰成败的一个重要决定因素,是年轻干部工作态度正确与否的一个关键决定性因素。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学风,年轻干部就能完整地、准确地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并把这些基本观点与变化了的现实结合起来,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进行理论创新;年轻干部就能坚持学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并在实践中创造性地加以运用,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抓住机遇,开拓进取;年轻干部就能努力吸收新知识,研究新情况,思考新问题,并善于把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同本地区本单位本部门的实际情况紧密地结合起来,因地制宜,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年轻干部就一定能克服前进中的困难,把改革和发展的各项事业不断推向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否则,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就会被割裂,就会与现实对立起来,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就要受到阻碍。年轻干部就不能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就要犯理论脱离实际的错误。

(二)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

马克思主义是共产党人的坚定信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无论是处于顺境还是逆境,中国共产党从未动摇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背离或放弃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就会失去灵魂、迷失方向。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这一根本问题上,我们必须坚定不移,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有丝毫动摇”。

年轻干部坚定地信仰马克思主义,就要坚持践行马克思主义,坚持践行马克思主义,必须掌握和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第一,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就是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马克思主义认为,无产阶级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把全人类解放和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最高的价值追求。年轻干部,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为实现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这三大历史任务,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第二,坚持马克思主义观点。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就是实践的观点、辩证的观点、矛盾的观点、历史的观点、发展的观点、阶级的观点、群众的观点,等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就是要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来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第三,坚持马克思主义方法。马克思主义方法,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等基本方法。

这“三个坚持”是年轻干部做好各项工作、应对复杂局面、解决实际问题的看家本领。年轻干部只有掌握并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才能“花繁柳密处拨得开,风狂雨骤时立得定”。

因此,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年轻干部,“要注重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学深悟透,融会贯通,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掌握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掌握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做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忠实实践者。”

(三)用各种科学知识武装自己

荀子云:“学者非必为仕,而仕者必为学。”(《荀子·大略篇第二十七》)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学习的人不一定要当领导,而当领导的人则必须要学习。年轻干部如果不学习,就会本领恐慌,就会变得平庸。一个本领恐慌、平庸的年轻干部谈何具有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谈何做好领导工作?谈何解决实际问题?又谈何进步发展?

重视学习是中国共产党推动事业发展的一条成功经验。从革命战争年代到和平建设时期,再到改革开放新时期,每当遇到新领域新课题,党都要号召全党同志加强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好学才能上进。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我们的干部要上进,我们的党要上进,我们的国家要上进,我们的民族要上进,就必须大兴学习之风,坚持学习、学习、再学习,坚持实践、实践、再实践。”

第一,知识是年轻干部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的必备条件。培根在《论人生》中说:“读书足以怡情,足以长才,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道德使人高尚,逻辑使人善辩。”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学史可以看成败、鉴得失、知兴替;学诗可以情飞扬、志高昂、人灵秀;学伦理可以知廉耻、懂荣辱、辨是非。我们不仅要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还要睁眼看世界,了解世界上不同民族的历史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从中获得启发,为我所用。”

德国的克劳塞维茨在其《战争论》中说:“人的智力是通过他所接受的知识和思想培养起来的。”的确,离开知识的积累,脱离知识的依托,是谈不上智力开发、智慧生成的。年轻干部也是如此。知识是领导智慧的源泉。年轻干部只有具有了广博的知识、合理的知识结构,才能生成无尽的智慧,从而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第二,合理的知识结构是年轻干部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的关键环节。所谓知识结构,是指一个人的知识构成状况。它是各类知识在人的头脑中按照一定比例形成的能够产生整体功能的有机组合。结构决定功能,具有不同知识结构的人,会有不同的功能,能够完成不同性质的工作。

作为年轻干部,其领导活动的性质和领导工作的特点,决定着其知识结构不同于一般的人。领导活动涉及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教育、卫生等各个领域。这些领域都有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的问题。

例如,年2月7日时任外交部发言人的耿爽主持例行记者会,“《华尔街日报》记者在现场就台湾花莲地震向耿爽作出提问:‘中国大陆方面提出帮助台湾地区应对地震。台湾方面是否已作出回应?’”

“对此,耿爽回击称,关于台湾花莲地震,这不是外交问题。国台办发言人已经就此发表谈话,你可以上网查询。”

《华尔街日报》记者所提的问题,考验着耿爽的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耿爽不愧为外交部发言人,以敏锐的政治嗅觉,“拒绝入坑”。

由于领导活动涉及各个领域,所以年轻干部就要“博闻多知”。既要明政治,又要懂经济;既要知天文,又要懂地理。概括而言,年轻干部合理的知识结构包含以下几项内容:

其一,政治理论知识。年轻干部必须讲政治,年7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政治标准是硬杠杠。这一条不过关,其他都不过关。如果政治不合格,能耐再大也不能用。”讲政治就必须学习政治理论知识。这些政治理论知识包括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尤其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

除此之外,年轻干部还要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深入了解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具体实践。

年轻干部学习政治理论知识,还必须要认真学习,深入思考,学以致用。这就是“真学、真信、真用”。

其二,专业业务知识。年轻干部要确保自己成为真正的内行领导,就必须认真学习和掌握精深的专业业务知识。只有这样,才能正确认识本行业的特点,才能正确把握本行业发展变化的规律,并根据本行业的特点和发展变化的规律,做出正确的决策。否则,以其昏昏,是不能使人昭昭的。

年3月30日,湖北省黄冈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七次会议通过了免去唐志红(女)的黄冈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职务的决定。

唐志红为什么被免职?请看央视报道:年1月29日,中央指导组派出督查组,赶赴黄冈市进行督查核查新冠肺炎疫情情况,医院收治能力、核酸检测能力的明确数据等,黄冈市卫健委主任、疾控中心主任竟一问三不知。

以下为部分对话:

督查组:现在收了多少人?

黄冈市疾控中心主任陈明星:这个我不太清楚。

督查组:最多容纳多少人?

黄冈市卫健委主任唐志红:(打电话)你赶紧把数字告诉我……(挂电话)他马上就来。

记者:刚才在问具体床位的时候,您一直在查资料、打电话问,您掌握这个情况吗?

黄冈市卫健委主任唐志红:是啊,我是在问收治多少病人,我问多少病人,因为每天都在变化。

记者:现在有多少例病人?

黄冈市卫健委主任唐志红:这我不知道,我搞不清楚。

记者:您觉得这是很细节的问题?

黄冈市卫健委主任唐志红:我只知道有多少张床位,你非要问我收治多少病人。

作为黄冈市卫健委主任,对专业业务疫情的情况居然一问三不知,在其位,不谋其政,免职是必然的、必须的,不是偶然的。

十九大报告要求,要“提高社会治理专业化水平”,而提高社会治理专业化水平,首先要加强专业化人才队伍建设。“专业化”是我党选拔任用专业干部的重要标准之一。所以年轻干部完善合理的知识结构,不能忘记专业业务知识的学习。

其三,领导专业知识。现实的社会,规模庞大,因素众多,结构复杂,这无疑对年轻干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时代的年轻干部如果仅凭以往的领导经验来进行领导,不仅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也是不能实现有效领导的,更别说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了。

实践中,一些年轻干部决策失误、用人失察,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不高,其中很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缺乏领导专业知识。因此,年轻干部要想成为领导的内行,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还必须掌握娴熟的领导专业知识。

领导专业知识的核心是领导科学。领导科学是一门研究领导工作的特有矛盾和规律的一门学问。掌握领导科学知识,能使年轻干部更好地把握领导规律和领导方法,提升领导能力和领导水平,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

其四,法律法规知识。建设法治国家,年轻干部必须具有法治思维和法治能力。年2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四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要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努力以法治凝聚改革共识、规范发展行为、促进矛盾化解、保障社会和谐。”而要强化法治思维,提高法治能力,就需要学习法律法规知识。

其五,科学文化知识。领导活动是一项具有复杂性、综合性特点的社会实践活动。领导活动的这一特点,决定了年轻干部必须具有广博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知识,才能有效地、成功地驾驭领导工作,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正如列宁同志所说的,只有用全人类的科学文化知识武装自己,才能成为一个共产主义者。

除此之外,年轻干部还应该广泛地猎取历史、文学、地理、法律、逻辑、心理学等社会科学知识,掌握数学、系统论、计算机等自然科学知识。

这些知识能开阔年轻干部的视野,增厚年轻干部的文化底蕴,为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提供相关支持。

比如说,阅读好的文学作品,会受到“真、善、美”的熏陶。这种熏陶对年轻干部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在“真、善、美”的影响下,年轻干部会多一些实事求是,少一些弄虚作假;多一些爱民之心,少一些利己之意;多一些高雅情趣,少一些低级趣味。

凡是读过范仲淹《岳阳楼记》的人,无不被这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卓越政治家的崇高抱负和宽广胸怀所折服。一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不知激励过多少仁人志士为追求真理、为民族和人民的利益而视死如归,前仆后继。一句“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不知激励过多少志士仁人慷慨赴国难,戴镣长街行。

第三,合理的知识结构源于读书、实践积累。有意识、有目的地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应该是年轻干部自我完善的一项重要目标。因为知识虽然是“七种能力”提升的基础,但杂乱无章的知识是很难发挥作用的。而且世界知识浩瀚,年轻干部即使竭尽毕生之精力,也无法将它们全部统摄进自己的头脑。因此,年轻干部应该根据自己工作的需要,有选择地摄取知识,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

其一,读书学习是重要路径。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离不开读书学习这一途径。年轻干部应该培养一种主动求知的读书学习习惯。

年轻干部通过读书学习来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必须掌握正确的读书学习方法。

尽可能地博览群书。“书到用时方恨少。”只有博览群书,才能广泛地吸取到各种知识素养,运用时方能取舍自由,游刃有余,左右逢源。对此,古今学者有相同的见解。

南北朝著名文论家刘勰说:“夫经典沉深,载籍浩瀚,实群言之奥区,而才思之神皋也。扬、班之下,莫不取资,任力耕耨,纵意渔猎,操刀能割,必列膏腴。是以将瞻才力,务在博见。狐腋非一皮能温,鸡趾必数千而饱矣。”(《文心雕龙·事类》)

刘勰认为,思想精深的经典,内容博大的古籍,实在是各家学说的总汇,是他们才思的渊薮。扬雄、班固等人,没有不从里面吸取滋养,任意渔猎的。他们拿起刀子就知道怎样取舍,必然会把肥肉割取下来。这说明了要丰富自己的才力,一定要尽可能地博览群书。狐腋不是一张就能保暖,鸡爪子要几千只才能吃饱。积累学识在于广博。

现代著名思想家鲁迅先生则言:“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致颜黎民信》)总而言之,一句话:“长袖善舞,多财善贾。”

尽量做到熟读精思。宋代著名思想家朱熹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大抵观书须先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朱子大全·读书之要》)

朱熹的这段话的意思是说,要把书本上的知识化为自己的思想,必须在熟读精思上下功夫。囫囵吞枣似的读书,读了等于没读。只有熟读,才能理解得深透,记得扎实;只有精思,才能融会贯通。

一个人的成长过程,就是读书思考的过程。读书,有的是读有字书,有的是读无字书。当年周恩来总理就言:与有肝胆人共事,从无字句处读书。读有字书,需读一流的书;读无字书,需在实践中摸爬滚打。不管是读有字书还是无字书,都不能只读不思。只有读且思,书才能越读越薄,才能悟出其中的真谛,成为自身成长的养料。

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所谓“不动笔墨不读书”,是说读书时要做笔记。我国清代著名学者章学诚对做读书笔记的重要性有过生动的比喻。他说:“札记之功,必不可少;如不札记,则无穷妙绪,皆如雨珠落大海矣!”(《章氏遗书》)

章学诚的话是有道理的。常言道:“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脑子再好,也有忘记的时候。养成读书学习做笔记的好习惯是非常必要的。马克思为写《资本论》这部划时代的理论巨著,曾经读过多种书,并一一做了读书摘要。仅在—年这两年间,他在大英博物馆摘记的材料,就写满了23个笔记本。

其二,深入实践是必要方法。“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吗?不是。是自己头脑里固有的吗?不是。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只能从社会的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这三项实践中来。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思想。而代表先进阶级的正确思想,一旦被群众掌握,就会变成改造社会、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

毛泽东同志的这段话,说明了深入实践获得知识的重要性。深入实践,是读无字书。虽然无字,却不亚于有字。毛泽东、周恩来以及习近平总书记都是善于从“无字句处读书”的共产党人。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15岁来到黄土地时,我迷惘、彷徨;22岁离开黄土地时,我已经有着坚定的人生目标,充满自信。”

多年以后,习近平对梁家河这片土地做了深情的回望——他说:“作为一个人民公仆,陕北高原是我的根,因为这里培养出了我不变的信念:要为人民做实事!”

年轻干部应该向他们学习,深入实践,从实践中汲取知识的养分。(本文节选自《新时代年轻干部必备的七种能力》)

《新时代年轻干部必备的七种能力》

ISBN:-7---1

刘玉瑛著

新华出版社年11月

定价:46.00元

原文转自:新华出版社

1
查看完整版本: 新时代年轻干部必备的七种能力增强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