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常识解析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二个小技巧助你成沟通达人
TUhjnbcbe - 2024/9/15 16:38:00
中科白癜风抗复发治疗 http://www.xxzywj.com/

我们都知道,在与对方交谈时,有意识地使用一些小技巧,是可以鼓励对方说得更多,说我们想知道的内容的。比如说,及时地附和对方,这样会让对方感觉到我们在认真听他们说,认为他们说的内容很有价值。

附和,分为肢体附和与语言附和二类。肢体附和主要有目光注视,点头,摇头、摊手等,主要是跟随着对方所说的内容,做出一些相应的肢体动作。只要我们的肢体动作得当,对方就会得到一种认同感,增加说话的勇气。

语言附和,有初级附和与高级附和之分。初级附和主要是指使用一些叹词或短语随声附和对方,比如说“原来如此”、“是这样吗?”“啊”、“喔”等,这种随声附和,取得的效果与作用与肢体附和差不多。

高级语言附和,是指有意识地重复对方说过的话。这种方式除了可以取得肢体附和与初级语言附和产生的效果之外,结束上一个话题,引出新话题时效果也非常明显。

重复对方刚刚说过的话,我们可以采用“换句话说”这种模式。这种模式,是将对方说过的话,用自己的语言重新组织再说出来,而意思不变。它是一种测试听者对对方所说内容理解程度的有效手段。它代表了听者充分理解了对方所说的内容,同时证明了自己是在认真地倾听对方,让对方感到自己所说的内容没有白费。

重复对方以前说过的话,我们可以采用“引用”的方式。这是指将对方以前曾说过的话,引用到当前的谈话中来,用来证明当前的话题或者引出新的话题。由于是对方曾说过的话,他们非常熟悉,而且当对方听到我们引用他们曾说过的话时,会有一种“你果然是懂我的”感觉,无形之中会加深对方对我们的好感。

无论是肢体附和,还是语言附和,都需要我们在谈话过程中,根据语境灵活地、不漏痕迹的选择一种或者多种实施,目的是要让对方与话题,与我们产生共鸣。只有这样,对方才有继续说下去的欲望,而我们才能获得想要的信息。

斋藤孝在《如何有效提问》中介绍了多种方法与技巧,让我们在谈话过程中,与对方及话题产生共鸣。比如找到对方和自己的共同点,理解对方的努力,巧妙的连接具体话题和抽象话题,从对方的谈话中寻找重点与关键词,营造良好的谈话氛围,根据对方的变化发问,尊重对方的专业性等等。这些方法与技巧,有些是我们比较熟悉的,经常在使用的,而有些则是我们需要在今后注意的。在这里,我们重点说一说理解对方的努力、尊重对方的专业性这两个技巧。

理解对方的努力。我们在谈话过程中,认可对方的工作辛劳,是对对方的一种尊重。网络上有一个段子,在课堂上,老师在黑板上写了四道题:1+1=2,2+2=4;4+4=8;8+8=20。下面的同学纷纷说“老师,最后一题你算错了,8+8=16。”老师转过身来,慢慢地说道:“是的,你们看得很清楚,最后一道题是算错了。可是为什么前面我算对了三道题,没有人夸奖我,却只注意到我算错的一道呢?”我们在日常的交流谈话过程中,很多人和坐在下面的学生一样,对对方花大力气,大心思做得好的部分不作任何评论,而只观注有缺陷的,或者是一些细枝末节的地方。

斋藤孝认为,这种放大对方缺点的评价方式是不对的。这种方式是拿自己的标准去寻找对方的缺点,同时对不符合自己标准的部分,即使是优点,也往往舍弃,视而不见。很显然,这种评价方式是无法使对方与话题,与我们产生共鸣。人际沟通最需要的就是找到对方最花费气力的部分,然后加以认同。

尊重对方的专业性。我们在谈话前,准备问题时,要尽可能地尊重对方的专业知识。对于我们不懂的专业,要提前了解相关的专业基础知识,不要犯常识性的错误。对于我们不是很熟悉的交谈对象,要提前做好相关信息的收集工作。

香港著名艺人古天乐,是一个公认的人品好、脾气好的人。但在影片《导火线》的新闻发布会上,他却气得离场。有一位记者提问古天乐:“你这次在影片中又扮演卧底,这次和《无间道》里的卧底有什么不同?”古天乐尴尬一笑地回答:“《无间道》不是我演的,我不方便告诉你,你去看看这部影片再说。”没想到的是,这位记者又说道:“对不起,我说的是《伤城》。”古天乐听到这里实在忍不住了,无奈地说:“请你搞清楚,《伤城》也不是我演的。你真的很离谱。”其实,像这种低级错误,只要我们事先做好准备工作,完全是可以避免的。

我们在与别人谈话的时候,及时附和对方,一方面可以让对方感觉到尊重,另一方面也可以让我们及时跟上对方的思路。但仅仅这样还不够。只是附和,会让谈话局限于某一个话题,而无法得到发展,我们就无法获得更多的信息。因此,谈话过程中,还需要我们在附和对方的同时,不着痕迹地转移话题。

一个简单的转移话题的技巧就是提出一个问句:“具体而言,指的是什么样的事呢?”有时候,我们的谈话会过多的探讨本质性的问题,尤其是讨论学术性比较强的话题时,这是一件好事,让谈话看上去比较专业。但如果不加以控制,那么谈话就可能会流于抽象、概念性的语言,最终导致无话可说。这时候,我们在适当的时候,问一句“具体而言,指的是什么样的事呢?”,就可以将抽象的话题,拉到具体的现实中来。这个技巧适用于任何的场所。

相反时,如果我们在谈话中,发现话题变得过于琐碎,生活化,具体化,或者话题长时间在原地打转,无法进入更深层次讨论的时候,我们可以将对方的观点进行整理归纳,找出关键词,针对性提出一个直指现象本质的问题,从而将话题转移到本质问题的讨论中来。

持续讨论本质性的问题,会使话题变得过于抽象,适当用“具体而言是什么”提问,将谈话引到具体场景中来;而当具体的话题过于琐碎,冗长时,再提出本质性的问题进行讨论。如此循环,便可以将整个谈话过程组织成一个呈螺旋式上升的高质量谈话过程。

还有一种转移话题的技巧,是适时的将对方的话与自己的过往经历结合起来,或者是将自己的经验融入到对方的语境中去。

《恒温箱中的大人》中的艺人兼电影导演伊丹十三与心理学家岸田秀在一次谈话中,伊丹询问对方怎么解释“幻想”这个名词。这个名词很抽象,如果用专业术语来解释,会显得比较晦涩,让人难懂。伊丹希望对方能够用实例来解释。但是岸田秀一时难以想到合适的例子。伊丹于是便说:“我随意举例好了,请你在适当的地方找出关联点。我家的庭院是杂木林。有一次我移植了三棵松树进来,这时候我所看到的松树和往常不同……”这样,伊丹将自己的经历“杂木林庭院”、“感觉不同的松树”融入到谈话中去,同时将话题从直接解释什么叫“幻想”转移到列举实例,让岸田秀判断具体的实例是否抽象的解释。

将自己的经历或嗜好融入到话题中,需要特别注意一件事情,就是要时时意识到“导入自己的经历或嗜好进入话题”这件事。因为如果没有这样的意识,就有可能将话题一直停留在自己的经历或嗜好上,从而给人一种强行将话题牵扯到自身的不好印象。而当我们时时注意到这件事时,在感到谈话过于琐碎、冗长、沉闷的时候,可随时将话题重回到原来的主题上。

及时附和与不着痕迹地转移话题,这两个小技巧,看似很普通,很简单,对于我们提高谈话质量,获取自己想要的信息,作用明显。如果我们能够运用得圆润自如,相信偶尔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令我们惊喜。

1
查看完整版本: 二个小技巧助你成沟通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