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习惯于说,追求梦想,追女孩子,求职等。可是,我们可能完全没有意识到,这种习惯性表达背后,所折射出的习惯性思维模式是什么样的。而这种习惯性的思维模式中,其实包含着很多默认的概念或者理念。而这种默认的概念或者理念,是我们习以为常的,以为是天经地义的常识,但这常识之中,却包含着很多很多的谬误或者思想误区。
然后,我在这种包含着很多错误理念的思维习惯之下,采取行动、去做事,又岂能不处处碰壁呢?
这番道理,从物理学上,很好理解,也就是常识未必是真理。
就像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都坚信,从高空落下来的物体,一定是越重下落得越快。不信你看看鸡毛和石头。鸡毛就是漂浮在空中慢慢起舞的,而石头一下子就落下来了。这是符合我们认知常识的。但是,我们都知道,伽利略的斜塔实验,说明这个常识是错误的。真理是:从高空落下来的物体,无论质量大小,下降速度是一样的。这是反常识的,但却是一个真理。
同样的,在我们的思想认知领域内,很多我们习以为常的表达方式、思维习惯、行为习惯,其实都是建立在错误的概念、理念、认知基础上的,我把这些谬误称之为思想上的蜘蛛网。也就是说,只有经过彻底地打扫,我们的思想才能不被这些思想上的蜘蛛网闹得晕头转向,才能有可能活成一个世事通明的明白人。
而今天,我想对我们常用的一个表达习惯——追求幸福,做一个深入地剖析和分享!(不知道最近怎么啦,写得文章都很长,本文多字,大约需占用您五分钟!)
01别忽视这些潜移默化了的表达方式,它们在悄悄决定你的人生
可能会有不少人会觉得,这不就是一个表达习惯吗?何苦非要那么较真呢?还要专门写一篇文章来进行剖析、论证,作者是不是脑袋被驴踢了呀!
在这里,我有必要做一些必要的说明:为什么我会对这些司空见惯的表达习惯那么较真呢?
首先,表达习惯的背后,是我们的思维习惯。如果你注意观察生活,你就会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我们可以通过一个人的表达习惯,看得出这个人的性格特点。
比如,一个人如果习惯于说,行啊,好吧,那就这样吧,随便吧,你来定吧……那么,基本上可以判定这个人属于没多少主见的人,某种程度上具有服从性人格。而如果一个人习惯于说,不行,我来看看吧,我是这样认为的,我不这样看……也就是在表达习惯中喜欢凸显自己,那么,基本上可以判定,这个人属于极其有主见的人,属于强权式的人物。
所以说,不要小瞧表达习惯,表达习惯背后折射的是你的思维习惯。
再比如,我遇到过一个控制欲比较强的人,他和人交流的过程中,很多情况下,都是命令式的,都是用“你该这样”、“你得那样”等具有指挥性的词汇。他习惯于干涉别人的事情、控制别人的生活。
而习惯于尊重他人,给予他人独立思考、独立选择空间的人,更多地会去强调“这是我的个人观点,你做个参考”、“你为什么不试试看呢”。
另外,你有没有发现另外一个有趣的现象。生活中、工作中,我经常会遇到一些情况,我们自己去沟通,怎么沟通都不行,结果,换了个人去沟通,三言两语就搞定了。网络上很多人现在把这种情况称为情商。(其实“情商”这个词也是伪命题,我今天不想节外生枝,改天我再详细跟大家聊聊为什么这是伪命题哈。)这就是人与人之间思维习惯不同,导致的行为模式、说话方式的不同,以致于带来截然不同的效果。
比如,我原来做审计,这个工作难免就需要怀疑别人、检查别人。这个世界上没有人喜欢被怀疑,所以我们的工作也很容易得罪人。可是,我有一个同事,却总是能够和别人把关系处理得特别融洽。后来,我发现,他每次和别人交流的时候,总是去强调这是领导安排的工作,这是公司规章制度要求的,强调自己是迫于领导的要求、公司制度的要求不得不如此的。于是,他就变成了和被调查人一起完成任务的同事了。三言两语之间,他把自己与被调查者之间的对立关系,变成了一种彼此间的合作关系,不仅融洽了关系,更重要的是获得了信任,更容易获得信息、开展工作。
其次,思维习惯会决定我们的行为习惯。思维习惯,决定着我们的行为习惯。这个道理,我觉得是比较简单易懂的,我就不多费笔墨了。
举个简单的例子吧!
我们习惯于说,追女孩子。于是,我们的思考的重点就放在如何追上。满脑子都在想着是送九百九十九朵玫瑰,还是每天早上在宿舍楼下送早餐。
可是,我却要告诉你,事实上,女孩子从来都不是追求而来的,而是被你的魅力吸引而来的。对于一个女孩,无论你多么地持之以恒地死缠烂打,这个女孩只要看不到你身上的优点和魅力,就算你死缠烂打一辈子,这个女孩都不会和你在一起的。
如果你懂得了这个道理,你行动的重点,就不应该把放在如何“追”上,而是应该把重点放在如何“吸引”上。她喜爱的东西,你不仅喜欢,而且更比她擅长,她会不自觉地被你注意和吸引。如果她喜欢文艺范,喜欢有知识有涵养,结果,你老人家就是喜欢砸钱,耍富二代的流氓痞性,你一定会让她反感、倒胃口。
所以说,只有在清除掉错误的表达习惯、思维习惯之后,建立起正确的认知模式、思维方式,然后你才有可能做出正确的行动,从而高效地解决困难,获得成功。
接下来,我们就来看一下,“追求幸福”这个表达习惯背后,存在着哪些思想误区吧!
02思维误区一:幸福被描述成了一个事实状态,而不是心理状态
追求幸福,在这个短语里,“幸福”成了一种事实状态。这种表达方式,使得追求幸福和和追求理想、追求梦想、追求财务自由等越来越同质化。其实,都是在追求功成名就的一种状态。也就是说,这个短语里,我们默认是这样的意思:追求功成名就的那种成功状态,达到这种理想状态后,我内心就满足了,也就幸福了。
追求幸福,也就是说,必须要先达到那种功成名就的理想的、美满的状态,然后,我就能感到满足和幸福了。
可是,当我们细细品味“幸福”这个词汇之后,我们就会发现,幸福不是一种事实状态,而是一种自我满足的心理状态,是一种感觉。
如果“幸福”是年薪百万的收入状态,那么,我们去追求这种高薪水的职业状态,这是对的,也是可以达成的。可是,“幸福”是一个自我满足的心理状态,是一种感觉,你又该如何追求这种感觉呢?
感觉是没有办法通过追求而得的,只有通过用心发现和体会,才能获得那种满足感、幸福感!
而且幸福感本身具有很强的主观性,是难以通过努力追逐而得到的。
比如,今天,单身的你,突然收到一束玫瑰花,发现有人一直默默地爱着你,你感到很幸福;明天,相恋多年的男友,还是送了你一束玫瑰花,你可能就并不觉得幸福了。因为你原本以为,男朋友会送自己一枚大钻戒呢!于是,巨大的心理落差,不仅不会让你感觉到幸福,还会让你感觉很失落,觉得很不幸!
03心理误区二:幸福被定义为一种理想化了的、功成名就的完美状态
近些年来,理想、梦想、幸福、财务自由等这些目标类词汇,在很多时候内在含义上越来越相同。在很多场景下,追求理想、追求梦想、追求幸福、追求财务自由等这些词汇之间,基本上是可以相互替代的。因为这些词汇所要表达的意思是相同的,都是渴望达到那种功成名就的状态。
而且值得注意的是,人们所追求的这种功成名就的状态,通常是理想化的、功成名就的完美状态。
当我们为当下的拮据所烦恼的时候,我们总希望一下子挣足够多的钱,让眼下的烦恼再也不构成烦恼;
当我们为当下的不公或者委屈而痛苦的时候,我们总是希望能够遇到包青天一样的救世主,帮助自己再也不会遭遇不公或委屈;
当我们为当下的情感所折磨的时候,我们总希望一下子遇到一个暖男或者女神,从此以后,幸福美满、快乐而甜蜜
……
其实,人们对于那种近乎完美生活的向往之情,可以通过以下几处现象折射出:
首先,就是网络文学的兴起。流行的文学作品,最能反映那个时代普遍的夙愿和心声。
在六七十年代,战争已经远离了中华大地,但是,年轻人的理想主义情怀,那种英雄主义的躁动,还无处安放。于是,金庸古龙的武侠小说里,主人翁通常都是那种郭靖、乔峰、杨过等这样的大侠风范。
而当今社会比较流行的网络文学,对于男生而言,无论是穿越剧,还是玄幻剧,剧情基本上都是在讲屌丝是如何逆袭成为王者的,loser是如何一步步变成无所不能的绝对强者的;对于女生而言,剧情又基本上在讲,女孩与完美男神之间的那种完美爱情。
这些文学作品折射出的,就是人们对于完美幸福生活的渴望。
其次,最近这些年,常常会出现名人人设崩塌的现象。其实,名人的人设之所以崩塌,就在于粉丝们对于这个名人存在着某种近乎完美的想象。而当这种完美想象被打破时,粉丝们难以接受,就出现了所谓的人设崩塌。
比如说,我们对于王宝强的人设设定,就是一个憨厚老实的农村孩子,凭借着勤奋努力,成为明星。多么励志的故事设定呀!可是,如果传出王宝强不仅不憨厚老实,而且还很聪明,很多人可能就接受不来了。
再比如,在很多人的心目中,papi酱就是独立女性的代名词,可是,当粉丝们得知,papi酱的女儿随父姓的时候,粉丝们深深地表示接受不了。于是,网上吵成一团。
其实,这里有一个很值得深思的问题:名人这样了,还是那样了,只要不违法,都是自由;只要违法了,自有法律来管,作为粉丝的你,为什么会表现得那么义愤填膺呢?
其实原因很简单,当初你之所以那么崇拜这个名人,是因为你把这个名人构建成了未来自己的某个完美形象。在某种程度上讲,你不是在崇拜他(她),你只是在渴望未来的自己有这样一种近乎完美的幸福模样。所以,当名人的人设崩塌时,作为粉丝的你感觉很难接受,那是因为你接受不了自己那种近乎完美的理想的幸福模样被打碎。然后,你就会感觉很愤怒!
再次,仔细品味,你会发现,我们的欲望是无穷无尽的。对于我们很多人而言,我们所追求的幸福,都是一种理想化的、功成名就的完美状态。
十年前,我自己默默地想:等到我年薪十万的时候,就好了;十年后,我已经年薪三五十万了,我却又深感活得好孤独。
这就是我们,如果心不满足,财富、权力、能力永远不够。而且最有趣的是,我们总是能够发现自己还缺少什么,总是能够找到下一个贪婪的目标,如此一来,幸福就永远都成了一个需要不断追逐的远方。
当一个人的财富达到一定程度后,心理上满足了,觉得钱已经够多了。你觉得,这个人会停下来,就此感受人生的幸福吗?不会的,最起码即使停留,也不会停留太久。他很快就会感知到自己在其他方面的缺失,于是,竭尽所能地去追求,获得满足,从而拥抱那种幸福感。
在《蜗居》里,宋思明在权力和财富上达到了一定程度后,并没有沉浸在权力、财富的幸福光环里美美地感受幸福,而是发现自己情感的缺失和内心的孤独。于是,开始利用手里的权力和财富,去追求自己以为的爱情。在小海藻那里,他表现得像神一样,能够解决海藻的一切困难和问题。通过在海藻面前的显摆,宋思明深深地感受到了自己的成功,在海藻面前,他拥有着近乎于神的强大,也宣泄了他对爱与被爱的那种渴望。所以,宋思明会觉得和海藻在一起的那段日子里,是最幸福的时光。当然,海藻自己也会觉得这段时光,对她而言,是最幸福的一段日子。
为什么女孩子会感觉爱情是幸福的、美好的呢?
因为在恋爱的那个阶段,男人会竭力在女孩面前表现自己的关爱和无所不能。身处爱情包围的女孩,好像要什么就能有什么,就连心情不好,男朋友都会发红包哄她,或者是请她吃大餐。所以说,热恋期的女孩子,会感到幸福的。
也就是说,恋爱时期,那种被刻意营造出来的美好状态,能够让女孩感到强烈的满足感。而这种满足感,就是人们所追求的幸福。
但是,现实情况是,这种恋爱时期的美好状态,是你男朋友刻意为你营造出来的一种理想化了的假象罢了。等到结婚的时候,你的老公就不会再为你刻意营造这种假象了。所以,很多女孩子会感慨:婚姻,就是爱情的坟墓!
有人说,在我们中国,有着最大的“上进群体”,可是,这个现象背后所折射出的是,中国拥有着最大的“焦虑群体”。我们读书学习,努力上进的目的,并不是因为我们多么热爱学习,而是我们渴望这些知识能够改变我们的生活,能够改变我们的命运。
我们渴望自己有很多财富,这样自己就不用为眼下的房贷、结婚、养育孩子等各种问题所困住。
我们渴望权力,最起码自己不会再像现在这样,被领导指挥着、遥控着,管束着,我也可以按照我自己的想法做事了。
我们渴望无所不知、无所不能,最起码自己可以做一桌丰盛、可口地晚餐,治好孩子挑食的毛病;最起码自己可以知道如何和心爱的人相处,不会再因为鸡毛蒜皮的小事争吵不休;最起码自己可以……
可是,渴望越是强烈,在遇到严酷的现实之后,那种失望也就会越强烈。完美理想与残酷现实之间的对比越是明显,我们感受到的痛苦也就越是强烈。
有一个段子说,你的职业理想是什么,我的职业理想是不用工作。你的理想是不工作,而现实是你需要,甚至要式地工作,这种强烈对比,你岂能不感到痛苦呢?
04心理误区三:追求幸福,说明幸福在远方,脚下没有幸福
追求幸福,在这个表达习惯中,还隐含着一个意思:幸福在远方,需要我们不断努力、竭尽全力地追求才能获得。
在这种思想习惯下,我们当然会把眼睛盯着远处的目标,而不是把心思放在当下的生活,也就无法发现当下生活的美好之处,更无法感受到满足和幸福了。
而追求幸福这种思维方式,会让人觉得幸福永远在前方,长久以往,人们就会一直处于忙碌地追逐之中,对于当下的感受,永远都是焦虑和不安,那么,人们又如何能够感受到幸福呢?
也许,远方不过是寻常05不应“追求”幸福,而应该是经营生活、发现幸福
我们一直会觉得,我们之所以不幸福,是因为我们当下的生活太糟糕,生活中总是有各种各样的不如意。于是,我们把全部的精力都放在如何改变当下生活的种种不如意之处,以为把所有的不如意消除了,我们就获得了幸福。事实上,我们不过是一直在徒劳而已。
读《当下的力量》这部书时,书中提到的ABC理论,让我有一种豁然开朗之感,感觉像是寻找到了打开幸福大门的密钥似的。
ABC理论本身非常简单,我先简单介绍一下哈!
A,指的是引发我们感觉痛苦的事情;B,指的是,我们对A这个事件的解释或者引发的联想;C,指的是造成的结果——痛苦。
通常而言,我们都会沉浸在B的思考过程中,反复地使用不同的道理去解释事件A,不断地因为事件A而引发猜想、推断。于是,在这个思考过程中,我们有很大的精力,都在想:当初如果不怎么样、不怎样,就不会发生A这件坏事了;A这件事继续这样发展、那样发展,我要怎么办呀,我的天呢,我的生活又将会走向何处呢?
于是,我们的大脑,绝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在和事件A进行对抗,既无法接受这个糟糕的事件A这枚恶果,也无法接受事件A所引发的对生活造成不良后果或者变化。由于思想上对于事实的抗拒,使得人们总想逃离当下的这个时刻,于是,就会觉得自己身处苦海。
弄懂了这个ABC理论之后,我恍然间发现,对于当下的生活,我们会把太多地注意力都放在了那些问题和困难上了。然后,又对于彻底解决当下的问题和困难充满了强烈的渴望。于是,一方面我们对于未来生活存在着近乎完美的憧憬,另一方面对于当下生活存在着难以忍受的不满,两相对比,我们往往会感觉自己就像生活在地狱里一般。
当下的力量(白金版)中信出版社京东月销量好评率99%无理由退换京东配送官方店¥27.3购买受到ABC理论的启发,我觉得,追求幸福,应该改成“发现幸福”。具体就做法来讲,我觉得可以分为以下几点:
第一,接纳当下的自己,接纳当下的生活,发现当下生活的美好,发现自己生活中的小幸福。一个人,要想摆脱痛苦,首先,一定要接纳自己,和自己和解。
那个颓废的自己、拖延症的自己、有些胖的自己,也是自己。别总是以挑剔的眼光看待自己,否定自己。
我遇到过一个女孩,长得蛮好看的,身材非常好。可是,她却总是会动不动称重,然后说,坏了,胖了胖了,然后就是节食。后来,硬是因为节食,饿晕了。
有点不够完美的那个自己,那也是自己,我们不是完人,我们除了有积极向上的一面,也会有甘于堕落的平凡一面。接纳自己,承认自己是个平凡人,这反而可以帮你更加清晰地看清你自己。
其次,我们要学着接纳自己当下的生活。
我知道,当下的生活一定有很多糟糕之处。但是,再糟糕的生活,终究还会有那么一米阳光吧?只有真正地发现当下生活中的一些美好之处,你才能发自内心地感受到幸福。否则,你永远都感受不到幸福。
其实,这和与人相处是一样的道理,你只有真正地发现一个人的优点,以欣赏、崇拜的心态与之相处、交往,你才能发自内心地接纳这个人。然后,这人看到你对他如此地抱有善意,也会不好意思给予你恶意的。这样一来,双方都是善意地相互交流,人际关系也就融洽了。
生活也是如此,你只有看到生活的那部分美好,你才会发自内心地感受到幸福,才能热爱生活,然后,才有更大的动力去经营生活。
总之,接纳自己当下的生活,是你走向良性循环的第一步!
第二,承认当下生活中的问题和困难,但是别夸大,别畏惧,慢慢地去经营生活,逐步解决就好了。生活在快节奏的今天,我们很容易浮躁。对于生活中的那些难题,我们总希望能够一下子全部解决了,总希望有一个一揽子计划,把所有的困难一扫而空。从此,生活只有甜蜜和美丽。可是,这只是我们的奢望罢了。
我也读过一些强调幸福是一种感受的文字,可是,这些文字又往往会走向另一个极端——一味地强调幸福是一种主观感受,进而要求人一味地接受事实,感受美好。我觉得,这种无论生活境地如何,都要求人要感受到幸福的人,是在企图让人自我麻痹,以达到他们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比如,我就非常反对马云说的,能够是一种幸福,要珍惜。这就像是一面穷的揭不开锅,一面让人家笑对人生。一方面让员工加班加点、过劳死,另一方面又要让员工认为这是一种值得珍惜的幸福。
幸福,的确是一个主观感受,但是,这个主观感受并不是凭空出现的。必须的的确确存在一些美好,我们才能感受到幸福。另外,我们承认现实生活中美好的同时,也应该正视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和困难,竭尽所能地解决它就好啦!
举个例子,一个女孩长得不好看,个头也矮,身材也胖。到了该恋爱的年纪,也没人追。她是不是会感到痛苦和沮丧呢?这当然是不愉快、不幸福的。
通常而言,这个女孩会想着如何整容和如何减肥上下苦功夫。觉得整容了、减肥了,变得漂亮、美丽了,自然就会有人爱、有人追,就会变得幸福了。
可是,整容需要一大笔钱,既要担心副作用,又要担心被人发现。而减肥,往往是一个长期性的与自己死磕的一个过程,短期内收效不大,或者是出现反复,就很容易让人焦虑。
面对自己的当下的问题和苦恼,如果这个女孩,懂得了ABC理论,先从自己心态上、思想上入手,接纳自己长得不好看、个子矮、身材胖的这个劣势特点,再来思考如何解决问题,跳出苦恼,可能就会找出不一样的解决方案。
长得不好看、个子矮,这是生来如此的事实。如果想整容又怕人发现了,那就别整容了,因为自己不能一辈子生活在无谓的担心和焦虑中。
接下来,再来思考怎么办。长得不好看,我是不是可以很有学识,让自己成为一个有学问、有思想深度的女孩呢?是不是可以让自己阳光、快乐,做一个可爱的女孩呢?
其实,你别觉得这方法不靠谱。现实生活中,就有活生生的例子。
现在的女明星,可以说是,各式各样的美女如鲜花般争奇斗艳,可是,在这些鲜花中,有一朵花,很是奇葩。别的女明星都是争奇斗艳的花朵,她却长成了一朵多肉——贾玲!
贾玲—女明星中的一朵多肉贾玲这个女明星,绝对是明星界的一个另类,你无论从什么角度看,她都算不上美女,但是,这不耽误人家成为人见人爱的女明星。
客观事实就是那个样子,它就摆在那里,你视其为问题和困难,它就是阻挡你成功的最大障碍;你不觉得它能阻挡你成功,那么,它最后一定成为你成功路上的垫脚石!
这就是我对于“追求幸福”的思考:
不要总觉得幸福在远方,需要马不停蹄地努力追逐;应当放慢脚步,发现当下生活的美好;只有发现生活之美好,你才能发自内心地感受到幸福;然后,因为感受到当下生活的幸福,从而更加热爱生活,拥有更强的动力去奋斗和努力,进而生活才会变得更美好,你也就更能感受到幸福!
发现美好,感受幸福,热爱生活,努力经营,然后再去发现人生的美好,这是一个良性循环的过程!
希望这篇文章能够引发您的反思,激发您的行动,进而可以帮助您改变生活,发现幸福,获得成功!
还是有必要补充说明一下!
大家可能觉得这篇文章好长呀,八千字了。可是,事实上,围绕“幸福”的这个话题,我本来只想写一篇五六千字的小文章就算了。可是,当我真正开始探究“为什么我们总是会感到痛苦和不堪忍受”,“秉持什么心态才能发现幸福、热爱生活”,“如何才能摆脱痛苦的恶性循环”,“如何才能一步步构建美好生活的良性循环”等问题之后,我才发现,仅仅草稿版的粗糙内容,我竟然就写了两万多字。
正当我嫌弃自己絮絮叨叨的时候,仔细一想,“幸福”这个命题本来就是一个很大的人生哲学命题。这个问题本身的复杂性就决定着,我不可能仅仅通过几千字的一篇小文章就能够讲得透彻。认识到这一点之后,我决定拆成很多篇文章,将那些思想、心态、方法都剖析透彻,把“幸福”这个人生哲学命题,竭尽所能地探索清楚。
我写作的本意,是反思自己的人生,梳理自己学习而来的那些道理,探究自己的人生追求、人生心态、做事方法,希望自己能够成为一个幸福、快乐的明白人。把相关文章分享出来,一方面可以督促自己持续写作,另一方面可以获得反馈,矫正自己。
也希望自己的这些文字,能够给你以启发和帮助!欢迎你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