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幼儿认知的发展
(一)幼儿记忆的发展特点
1.记忆容量的增加
成人短时记忆容量为7士2个信息单位(组块),而7岁前儿童尚未达到这一标准。一般认为,儿童的记忆容量随年龄增长而增加。
2.无意识记和有意识记的发展
幼儿初期的儿童无意识记占优势,凡是儿童感兴趣的、印象鲜明、强烈的事物就容易记住,让记忆服从于一定目的还有困难。在教育的影响下,幼儿晚期的儿童有意识记和追忆的能力逐步发展起来。有意识记的出现标志着儿童记忆发展上的一个质变。
3.形象记忆和语词记忆的发展
整个幼儿期,形象记忆占主要地位。儿童两种记忆效果都随年龄增长而提高,而语词记忆效果的发展速率要高于形象记忆。
研究表明,无论哪个年龄阶段,形象记忆效果都优于语词记忆效果。
4.自传式记忆的发展
自传式记忆是指对个人特别重要的回忆或经历。儿童的自传式记忆在3岁以后才有一定的准确性,而其准确性在随后的整个幼儿期逐步缓慢地提高。但婴幼儿对于事件的记忆非常容易被误导,他们会以为一些虚构的事件或强加在自己身上的事情真的发生在自己身上了。
5.记忆策略和元记忆的形成
儿童记忆的发展还表现在记忆策略和元记忆的形成。
(1)记忆策略的形成
记忆策略是人们为有效地完成记忆任务而采用的方法或手段。个体的记忆策略是不断发展的,弗拉维尔等人提出记忆策略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0~5岁,无策略;5~7岁,不能主动运用策略,需要诱导;10岁以后,可以主动自觉运用策略,记忆策略逐步稳定发展起来。年幼儿童自发运用记忆策略还有困难,但训练可以有效地改善儿童运用记忆策略的能力。
两种记忆策略的形成:
①复述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储存策略。相对来说,7~10岁儿童能更有效地使用复述策略,而且复述得越多,记忆成绩越好。
②组织(系统化)指个体找出要识记材料所包含项目间的意义联系,依据这些联系进行记忆的过程,包括对信息储存和提取两方面的系统化。
(2)元记忆的形成
元记忆就是关于记忆过程的知识或认知活动。包括有关记忆主体方面的知识,有关记忆任务方面的知识,有关记忆策略方面的知识。即使是3~4岁的儿童也知道人的思维是有限的,而且有些信息更容易学习和保存。
(二)幼儿思维的特点
具体形象性思维是指儿童的思维主要凭借事物的具体形象或表象,即凭借具体形象的联想进行,而不是凭借对事物的内在本质和关系的理解,即凭借概念、判断和推理进行的。
1.思维的抽象逻辑性开始萌芽
在整个幼儿期,儿童的思维水平不断提高。幼儿初期的儿童更多运用直觉行动思维,幼儿中期以后开始出现抽象逻辑思维的萌芽。直觉行动思维、具体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这三种思维形式并不是彼此孤立和相对立的,它们在幼儿思维中所占地位随年龄增长而变化。
2.言语在幼儿思维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增强
言语在幼儿思维中的作用最初只是行动的总结,然后是伴随行动进行,最后才成为行动计划。思维活动起初主要依靠行动进行,后来才主要依靠言语进行,并开始带有逻辑的性质。
(三)皮亚杰关于幼儿思维的实验研究
皮亚杰认为2~7岁儿童的思维属于前运算阶段,这一阶段儿童主要是表象性思维,思维的基本特点是相对具体性、不可逆性、自我中心性和刻板性。
1.三座山测验
前运算思维的基本特征是自我中心,即从自我的角度去解释世界,很难想象从别人的观点看事物是怎样的。
实验是这样的,三座山以不同的颜色来区别,一座山上有一间房屋,另一座山顶上有一个红的十字架,还有一座山上覆盖着白雪。让儿童坐在桌子的一边,桌上放着这个模型。实验一中,实验者把一个娃娃放在桌子周围的不同位置,问被试“娃娃看到了什么”。实验二中,实验者向儿童出示了不同角度拍摄的三座山的照片,让儿童挑出娃娃所看到的那张。实验三中,实验者给儿童三张硬纸板,要儿童按娃娃所见把三座山排好。结果显示,8岁以下儿童一般不能成功,大部分儿童是以自己的观察角度而不是娃娃的观察角度。因此,皮亚杰认为幼儿在对事物进行判断时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不能采纳别人的观点。
博克设计了农场景观模型,测验结果比皮亚杰的要好,说明当场景是儿童熟悉的,问题也容易让儿童理解时,幼儿是能够考虑到别人的观点的。
2.守恒
守恒是皮亚杰的术语,指物质从一种形态转变为另一种形态时,有关物质含量保持不变的认识。在液体守恒实验中,向儿童呈现两只相同的玻璃杯,杯中装有等量的液体。在儿童确知两只杯中的液体是等量的之后,实验者把其中一杯液体倒入旁边一只较高、较细的杯子中,液面自然升高。然后问儿童,新杯子中的液体比原先杯子中的多一些或少一些,还是一样多?大多数3~4岁的幼儿会回答“多一些”,因为他们只注意到了新杯子的高度。5~6岁儿童处于守恒的转折阶段,他们似乎意识到必须同时考虑杯子的高度和粗细,但在比较时,同时考虑两个维度还有困难。皮亚杰认为儿童一般在8岁左右达到守恒。
3.类包含
类包含指一类物体与其子类的关系。原则上,总类中物体的数量必然大于任一子类中物体的数量。皮亚杰认为前运算阶段的儿童缺乏这种推理能力,不能同时想到一个子类和整个一类。如他给儿童呈现一束由4朵红花和2朵白花组成的花束,问儿童“红花多还是花多”,前运算阶段的儿童通常回答“红花多”。
此外,皮亚杰还认为幼儿不能区分一个物体表面看来像什么和真的是什么,不能进行因果推理。
元认知实质上是个体以自身认知活动为对象的认知:是对自己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自我体验、自我调节和控制。
(四)心理理论
心理理论是指个体凭借一定的知识系统对自身或他人的心理状态进行推测,并据此对行为做出因果性解释与预测的能力(儿童是“常识心理学家”)。
心理理论是关于儿童心理边界的知识,是关于知觉、情绪、愿望和信念等如何联系,并实施组织建构的一种理论解释。一般认为,对心理状态的成熟认识是建立在“信念-愿望系统之上”,4岁开始形成,其标志是成功完成“错误信念任务”,6岁儿童能理解“二级错误信念任务”。错误信念是衡量是否具有心理理论的重要指标,要通过错误信念的测试,儿童要掌握以下几点:
1.对事物形成正确的观点;
2.知道信念有正误之分;
3.明白正误信念可以共存。
---------每日书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