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几个月,国考笔试序幕即将再次拉开。笔试是一个大浪淘沙的环节,会刷掉大批不精心备考的人。但是也有一部分同学,经过了艰苦的学习奋斗,最后却没有收获一个良好的结果,究其原因,就是在备考方法上还有欠缺。现在,和大家简单分享下我的上岸心得。
在考上本岗位之前,我曾参加过三次公考,包括一次国考,两次省考。第一次国考,分数并不理想,合在一起只有分出头。后来经朋友介绍,看到前辈们的文章,知道自己在答题技巧上存在一些不足,我就调整了自己的答题思路和答题策略,最终在16年的省考中,顺利突围,成功上岸。
一、行测答题策略:集中优势兵力,先易后难
很多同学行测成绩一直拖后腿,怎么也考不好,好像遇到瓶颈了一样。其实,大部分人没有在做题之前形成一个有效的做题规划,导致了隐性失分。也许行测考到80/90分需要天赋,但是只要稍加努力,行测考到65分以上是没有问题的。
那么具体怎么答呢?对于大部分数学不好的同学,我们优先把文字资料题做一做,比如常识、言语理解、逻辑推理等板块。这些板块内容,大概占整张考卷60%的分值和题量,尤其是常识,是可以死记硬背的。
同学们平常多背一背常识,网上有很多课程里也有专门的常识积累,大家可以去看看。对于言语理解和逻辑推理,这两块内容是有点挑战的,但实际上也不是很难,经过系统的训练,70%的准确率肯定是有把握的。
做完了这三个文字模块内容,我们再来做资料分析。资料分析最大的难度不在于解题思路,而在于找数据和计算。计算不少题目有答题技巧,比如尾数法、缩放法等等,多看看课程视频,这些技巧不难掌握。找数据尤其需要集中注意力,不要反复回看,要相信自己的瞬时记忆,相信自己的第一眼印象。只有这样才能提升作答效率。
至于数量关系题目,看最后剩余时间吧,如果还有时间就挑着做一下,没有时间了就随意选吧。建议大家蒙题时固定选项,这样对答案的时候心里也有个谱,知道自己蒙对了几个。不过现在好像答案设计都成“花卷”了,即使知道自己都选C,记不住选项也没法估算正确率了。
做题的顺序,建议按照如下顺序:常识-言语理解-逻辑推理(图推不好的同学可以暂时放掉这块)-资料分析-数量关系。
常识一般做题速度都很快,这样会给自己一个心理暗示,我做得很顺利,一来给自己热热身,二来树立自信心。之后的言语理解,注意力比较集中,抓住题目意图也会比较精准。在一小时后开始资料分析硬计算,这个时候人的专注度正是高峰期,做题、找资料效率较高,最后以平稳心态做做数量关系题,轻松收尾。
当然,如果数学能力很强的话,那就可以按照你自己的节奏来,重点做数量关系和资料分析,但是不太建议这样。
二、申论答题策略:独立思维很重要
相信同学们都经常看一些机构给出的申论题目参考答案。大家觉得怎么样呢?有些答案确实还不错,中规中矩、四平八稳,很符合体制内的语言风格。但是同学们请注意,这些答案的内容、形式,仅仅是我们模仿了就能得高分了吗?不一定吧。
所以申论不是模仿,而是通过恰当的形式传递你的思想,文章表达的流畅度最重要。最忌讳为了使自己的文章看起来很“体制化”,故意揉入一些无病呻吟的句子,看起来很像那么回事,其实和你的内容一点都不搭,自己还不知道怎么回事,而在阅卷老师那里,你已经被判“死刑”了。
我第一年参加考试的时候,申论只考了50多分,当时还百思不得其解。后来听了一个上岸多年的前辈分析,结合一些课程的讲解,才体悟到这个道理。在最终上岸的这次考试中,我就大胆摒弃了之前的写法,不追求句句往体制文风上靠拢,反而取得一个较为理想的成绩,申论考了75分。虽然也不是很高,但进步明显。
除了要有独立思维以外,我还有一点建议想和同学们分享,那就是不要轻信那些所谓的“考前密卷”。真正研究申论出题的人,都被党和政府给“关着”呢,哪能轻易放到市场上让他们去搞考前押题去?同学们要想考高分,还是得多多参考历年真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