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常识解析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创新遭遇失败很正常,但绝不能妥协,灵感从
TUhjnbcbe - 2024/8/7 17:38:00
白癜风怎么治才能好 https://m-mip.39.net/nk/mipso_4478461.html

每个人对失败的承受能力是不同的,同时失败后采取的措施也是不尽相同,有人会迎难而上,不到黄河心不死,而有的人一次失败就让其心理产生阴影,从此不敢再次尝试,特别是对于那些自己在某些领域已小有成就的人而言,他们也有创新的动机,但有时候却对失败的承受力和认知方面会出现退化,这种看似有悖于常识的心理现象在我们生活中并不是多么罕见。

我喜欢从事写作,很多自媒体平台会针对优质图文创作者推出一系列奖励计划,比如我的认证信息属于情感领域,我会和志同道合的朋友在网上交流心得,我们情感领域主攻的领域一般有书评、影评和心理学这三大块,每个人都有自己擅长的体裁,形成自己固定的写作风格。

但是最近在和这帮志同道合朋友聊天的时候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有个常聊的朋友习惯写书评,尤其对书评这个体裁如何获得成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但是最近突发奇想,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面,一定要多面开花,他想尝试其他体裁的创作,这本是好事,毕竟对于未知的新领域,有探索精神总归是好的,值得让人鼓励。

过了几天再次询问这位朋友的进展情况,他说了一句丧气的话:“本来我是研读了不少心理学的优质文章,也开始尝试写心理学方面的文章,但连续两次都没获奖后,彻底打击到了我的信心了,我发誓以后再也不涉足心理学这块了,我就安安稳稳写我的书评吧!”

作为朋友的我还劝说了他两句:“你才写了两篇而已,当初我也是废了很多篇之后才慢慢摸索到其中的方法,做什么事一定要坚持,要有毅力。”

然而我的劝说并没有起到任何作用,朋友只是哀叹道:“算了你也别劝我了,反正我还有书评拿得出手,也不至于每个月都是空军司令,不写心理学其实对我也造成不了什么影响,谢谢你的好意。”

我见朋友已下定决心了,也就不再劝说了,不过对比我自己当初写废了很多篇文章才开始获奖,朋友承受失败打击的能力比我还脆弱,其实细细一想,这也正常,毕竟当初我一无所有,没有任何拿得出手的东西称得上优质文章,而他在自己的书评领域已小有成就,自然对失败的承受力要比我低得多,并且正是因为有了这个理由,所以在面对失败时,可以找到让自己放弃的合理借口并让自己能够坦然接受。

我是退无可退,朋友自己有退路,所以我能咬咬牙坚持写下去直到达到自己的目标,而朋友则浅尝辄止,这种形成强烈对比的心理现象让我想起了“贝尔纳效应”,一个人如果很有天赋,也在某些领域有属于自己的成就,那么Ta或许会有很多灵感和创造力,但是Ta的恒心与毅力却会有所欠缺,一旦在某些自己想尝试突破的领域遭遇了失败,那么也很容易将他们打回原领域,不再踏足新领域半步,这种“贝尔纳效应”的心理现象往往会阻碍我们在新的领域中坚持探索下去。

一、我们为何会如此安然地向失败妥协

我们在新的领域探索时遭遇失败后,为什么有的人浅尝辄止,有的人仍会继续咬定青松不放松,这里面就与我们的“自我设障”有关了。

自我设障指的是个体面对即将可能来临的失败威胁,自我内心会事先设计障碍的一种防卫措施,我们大多数人对失败有惧怕之感,尤其对于涉及到重要的时间节点和场合,对失败的惧怕也会愈发强烈。

自我设障往往是我们潜意识的思维,就像很多学生在做题目的时候,或许这条题目确实有一定的难度,自己在尝试了一段时间后发现无法解决,就想放弃,或许这时候他的放弃感并没有那么强烈,倘若看到平时比自己学习还要好的学霸也做不出来,那么他就会立马放弃这条题目,他潜意识的想法就是:“比我厉害的人都不会做,这条题目肯定很难,我做不出来也情有可原。”

他自己或许就没想过:平时比他厉害的学霸难道一定在所有的题目上都比自己厉害吗?自己或许稍微动动脑就能破解这条难题呢?但很明显一般而言,他放弃了抵抗,而且自己找了原谅自己的理由,其实深思一下,并不是这条题目有多难,学生只是想给自己找个原谅自己失败的借口,他在潜意识中就给自己成功解决难题人为设置了障碍,而且自己也能坦然接受自我设障碍的借口。

我们一旦存在这种“自我设障”的心理,那么我们在接受挑战的时候,遇到困难就会自己给自己找能接受的理由,从自我内在的心理防线上,我们就不愿意主动克服困难,倾向于投降主义,这种自我设障造成的投降主义会严重降低我们接受挑战的主观能动性。

二、“贝尔纳效应”的概况介绍

顾名思义,说起贝尔纳效应,其实贝尔纳是英国的一位著名科学天才,但是他却很遗憾,一辈子从未获得过诺贝尔奖,很多人认为他这么一位才华横溢的天才之所以没有获得诺贝尔奖其实是因为他在研究一个新领域的时候,会提出自己独特的思想和见解,并且自己会首先尝试一番,然后就停止深究,将自己前面做出的贡献拱手让人,因此全世界很多原始的思维要归功于贝尔纳名下,可惜最终的成功却属于他人,并在别人手中发明光大,贝尔纳因为缺乏研究的恒心和毅力因此错失了很多成名的机遇,后来人们将此效应称之为“贝尔纳效应”。

贝尔纳拥有丰富的想象力和锐敏的洞察力,据传言他在饭桌上随便说的一席话就可以够其他人研究一辈子,也就是这么一位天才,他总能发现重大闪光点,却总是最后将成功被动让人,着实让人惋惜。

“贝尔纳效应”其实直白说来,就是针对有天赋,有成就的人而言,他们有对未知领域的探索欲望,也有探索的能力,但是却缺少一定的毅力和恒心,导致他们的行动往往会半路夭折,最终在功亏一篑的惋惜中铩羽而归。

三、我们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浅尝辄止的畏缩行为

1、眼高手低会造就思想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人

很多人总是在成功的路上半路夭折,而且无论做什么事都是会出现类似失败的现象,先期热情高涨,规划满满,对挑战充满信心,但是当真正开始着手的时候,总是无法坚持到底,常常以放弃而告终,这种思想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人现象也是造成很多人永远止步于成功大门前的重要原因。

现在很多大学生毕业走出校门后的二次待业现象也颇为严重,当邻近毕业的时候,他们对未来充满信心,也对吃苦耐劳做了充足的心理准备,可是当真正踏足社会后,面对从基本做起各种繁琐的劳累活计,拿着微薄的薪水,虽然心里也清楚很多成功人士都是从基层开始起步,历经各种困难后才最后成为成功人士,即便如此,面对当下的这种困顿,仍然表示很厌恶和畏惧,冲动之下极易辞职,最后低的基本工作看不上,高的复杂工作又无法胜任,成为寄生在家里的大龄巨婴。

口号不是靠喊得,无论做什么事都必须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如果无法正视自己从眼前最基本的工作做起,那么自然也肯定做不到那么让人敬仰的高位,过高的眼界只会让我们看不清眼下的路,过低的手又无法托举起我们的理想。

2、退路的存在会让人们产生安逸惰性的心理

“背水一战”这个典故大家都听说过,在楚汉相争的时候,韩信率兵攻打赵国,当时韩信只带了一万两千士卒,而赵王带了二十万的大军,韩信为了取胜,将一万人在河边列队驻扎,另将两千士兵埋伏在赵军军营周围,等到两军交战之时,二十万赵军杀向汉军,汉军如临大敌,前面是赵军强敌,后面是河水,退无可退,只能拼死作战,而埋伏在赵军军营附近的两千士兵则乘虚进攻,赵军遭受前后夹击,溃不成军,最后韩信仅凭一万两千对比二十万赵军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人在没有退路的时候,会激发出内心无限的潜能,因为我们知道如果不超常发挥,自己必将坠入深渊,这就是利用人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心理才逼出我们的潜能,相反,如果我们知道自己有后路,那么必将不会如此拼命,不但不会超常发挥,有时候甚至还会失常发挥。

就像高考的时候,贫穷家境的孩子往往能超常发挥,而富裕家境的孩子因为知道自己即使考不好,也有其他方法可以安排自己的命运,自然不会像贫穷家境的孩子那么拼命。

在某领域已小有成就的人,他们在探索未知领域的时候,他们知道往前进一步可以锦上添花,后退一步还有之前的老底可以保本,因而他们在开始进军未知领域的时候,内心初始动力的那根弦就没绷劲,甚至存在耷拉的现象。

3、心理承受失败的标准线过低,对失败缺乏乐观与理性的认知

在对未知领域探索的时候,不可能一帆风顺,失败是难免的,正所谓:胜败乃兵家常事,一次两次的失败有时候并不能对整个大局造成动荡性的影响,我们如果无法客观看待失败,那么我们将很难在前进的过程中处理好失败带给我们的影响。

我们对失败的心理承受底线有高有低,这就像我们看一部感人电影的时候,有人哭得稀里哗啦,有人面无表情,我们会说有的人泪点高,有的人泪点低,那么类似,对失败的承受极限也存在这种高低刻度点,有人失败一次两次整个人就如霜打的茄子—一蹶不振,而有的人历经多次失败,仍旧笑迎人生。

对失败承受力偏弱,这也变相地说明我们对成功有较高的期望,有句话说: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我们只要做好自己范围内应该做周到的事,相信努力的结果不会让人失望,当然,无论结果为何,只要尽力了,努力了,结果就不在我们可控范围了,成功了说明我们的方法和方向是可行的,失败了我们对此进行总结和完善,争取下次能成功,如果因为一两次的失败而产生退缩和放弃,那么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很难克服失败带来的阴影,自然也就很难获得成功。

四、我们应该怎么做才能避免“贝尔纳效应”带来的负面影响

1、蜻蜓点水不如精耕细作

从小家长和老师就教育我们:“无论做什么事,一定要有恒心和毅力,千万不要半途而废”,这话其实让我们很受用,他们在教我们做事一定要专心在一件事上,不要三心二意将精力过于分散,这样极为不利于我们在某个领域深耕。

在我国西汉的时候,梁国榖丘人乐羊子在去远方求师问道的时候,过了一年,乐羊子回家了,妻子问他在外面学得好好的,为什么回家,乐羊子回答道:“出去久了就想回家看看,也没别的什么事。”妻子这时候拿着刀走到织机对乐羊子说:“这绸布是蚕吐出来的丝经过织布机一根一根积累起来的,才积累到一寸这么长,然后又一寸一寸不停地积累,这才又能成丈成匹,如果此时用刀割断这块绸布,那么就会前功尽弃,白浪费时间,你外出求学半路回家和我现在用刀割断这块绸布有什么区别?”乐羊被妻子的话语触动到了,立即回去修完了学业,这就是著名的“乐羊子妻”的典故

这则寓言故事对我们很有启发作用,做什么事一旦认定了,就要持之以恒地完成下去,这样才能在某个领域深耕成为专家,那种多面开花,蜻蜓点水,浅尝辄止只会让自己变成什么都懂却又什么都不精通的庸才。

就像现在的年轻频繁跳槽换工作,过了几年回首来看,他们做过很多工作,面试的时候什么都能有所了解,却无法往深处讲,而耐得住寂寞的人,利用这几年坐冷板凳早已成为本领域的专家,一边是庸才,一边是专才,谁在市场上更受欢迎,一目了然,我们要么不做,一旦认定某个目标,除了要有合理的规划外,最需要的就是专注和毅力,这样才能避免成为像贝尔纳那样的悲剧人物,白白将自己想出来的金点子让给别人去深耕研究。

2、灵感上的激情需要恒心在行动上予以配合

我们发现身边其实并不缺乏人才,有的人头脑甚至特别灵光,金点子特别多,他们并不是意识不到金点子带来的价值,他们也有尝试成功的举动和冲动,但是我们在进行探索的时候,仅凭三分钟热度和灵光一闪的金点子并不能将想法进行变现,灵感就是我们的眼睛,恒心毅力是我们的耳朵,两者只有结合才能耳听八方、眼观六路,缺少了默契的配合,只会成为残障。

莱特兄弟发明飞机的故事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励志典范,他们从小对机械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年6月,他们一家从俄亥俄州的代顿市搬到了依阿华州的锡德腊皮兹市,圣诞节的时候,他们的爸爸给他们买了一个蝴蝶“玩具并告诉他们,这是飞螺旋而且还可以在空中飞,让莱特兄弟第一次看到除了蝴蝶和鸟以外,人造的东西也能飞上天,他们立即回头将其进行拆解研究,想造一个人造的能在天上飞的东西,这个愿望从小就在他们心中种下了种子。

长大后,他们从鸟飞行的原理中得到启发,尝试研发飞机,说干就干,并不仅仅有了想法说说而已,莱特兄弟前后历经十年终于成功研发出来成熟的飞机实物,他们仅仅从年至年期间,就进行了多次滑翔试飞之外,还自制了多个不同的机翼进行了上千次风洞实验,在此期间,莱特兄弟并没有惧难退缩,反而一门心思坚持下来,终于完成了自己既定的目标。

独特的想法和思维固然重要,但是要把我们的思维想法变成现实中有价值的实物,可不仅仅是空想空谈即可,更需要做好打长期战的心理准备,越是巨大的成功耗费的时间和周期就越长,对人的耐力考验也就越大,如果能像莱特兄弟一样忍受下来,那么相信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没有什么挑战我们不能接受,也没有什么长征漫线我们不敢去走。

面对未知领域的挑战,激情可以让我们对成功充满渴望,灵感可以让我们对未来的框架有大致的临摹,而恒心则是将这种渴望和临摹落实的手段,成功也就成了隐藏在这种手段后面的惊喜。

3、失败乃成功之母,习惯失败、享受失败才能正视失败并总结失败带来的经验教训

失败乃成功之母,这句话我们从小听到大,但是对这话的理解却有很多解读,但最重要的是需要正视失败,习惯失败带来的冲击,并善于从失败中寻找蛛丝马迹,为下一步的成功打下坚实的基础。

我们都知道美国的爱迪生是著名的发明家,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爱迪生发明电灯的典故,为了获得合适的灯丝材料,他试验了多种材料之后才找到合适的灯丝材料—钨丝,这起码说明爱迪生在寻找灯丝的过程中失败了多次,但他从未气馁,也没轻言放弃,而是靠着自己百折不挠的毅力,硬是咬着牙坚持下来,不断从失败中汲取经验,为此他做了一百五十多本笔记来记录下自己试验失败的参数和注意事项,正因为他这种不服输、不怕输的精神最终成为了举世闻名的“发明大王”。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也需要面临各种各样的失败打击,但相比于爱迪生光发明一个电灯就多达多次的失败打击,相信常人很难超越爱迪生的失败次数,虽然他是大科学家,是我们心目中灯塔式的人物,但是如果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连几次失败都无法承受,那么注定将无法在某个领域获得成功。

我们应该学习爱迪生的就是他这种视失败为常态的心态,甚至将失败视作一种科研道路上的习惯,而从失败中获得的总结经验则让人感到离成功越来越近的喜悦,享受失败带给我们别样的收获,从现在起,不惧怕失败,习惯失败是自己生命中如影随形的伙伴,那么成功也早晚会走进我们的生命中。

五、总结

本文从生活中一则关于冲刺今日头条青云计划的案例说起,有的人在自己的领域内小有成就后,当他们再次尝试突破创新的时候,一旦遭遇失败,哪怕这种失败在别人眼中显得非常微不足道,但对于他们而言,却会彻底打断他们前进的步伐,从此固步自封在自己原有的领域中,从中我们可以发现“自我设障”的存在让人我们会如此心安理得地接受自己放弃的现实。

而究其失败的原因,则是“贝尔纳效应”在日常生活中的存在让我们光有一腔热情,但缺少持之以恒的毅力以及抗失败打击能力,针对“贝尔纳效应”,本文对其概况进行了介绍,并对“贝尔纳效应”造成的浅尝辄止现象进行了剖析,最后为了避免“贝尔纳效应”给我们日常生活中造成负面影响,提出三点建设性看法与建议:

1、蜻蜓点水不如精耕细作;

2、灵感上的激情需要行动上的恒心配合;

3、失败乃成功之母,习惯失败、享受失败才能正视失败带来的经验教训

研究和分析“贝尔纳效应”不是最终目的,从其造成的负面影响中获得启发,进而避免它对我们在探索未知领域时产生不利的影响。

六、参考资料

[1]司岩,石佾.贝尔纳与贝尔纳效应[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4):43-43.

[2]林雪涛.贝尔纳效应:用持之以恒的小步子征服大目标[J].课堂内外创新作文(高中版)(4):1.

[3]陈阅.简析自我设障[J].职业圈,7(14):-.

[4]朱晖.当失败成为习惯[J].思维与智慧,8(7):48-48.

培大大,侵权必究,转载请注明出处

1
查看完整版本: 创新遭遇失败很正常,但绝不能妥协,灵感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