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常识解析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张耀翔与百年前的心理学期刊心理学是最有趣
TUhjnbcbe - 2024/7/5 18:42:00

李桦

中国心理学会前身中华心理学会会刊《心理》于年1月创刊,这是中国也是亚洲第一份心理学专业期刊。今年这份杂志迎来了创刊周年,《心理学报》专门刊发了创刊号照片,以纪念年前心理学前辈锐意进取的开创精神。该创刊号为张耀翔先生(-)的家藏,由其外孙周昉、周晔提供。而它的发刊还得从年中华心理学会的创建说起。

年夏,东南大学和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共同举办暑期学校。其间,心理学课程的学员们认为心理学与教育有着重要关系,于是签名发起组织中华心理学会,并邀请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张耀翔、东南大学兼南京高等师范学校陆志韦、廖世承、陈鹤琴等多位教授参加。

据河北师范大学心理学系阎书昌考证,年8月,在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大会堂举行了中华心理学会成立大会,到会百余人。大会投票选举张耀翔为会长,下设总务股、研究股和编译股。总务股和研究股的办事处设在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中华心理学总会和编译股的办事处设在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办公地点设在张耀翔于年成立的心理学实验室所在的那两间屋子。

张耀翔,年出生于湖北汉口。由于汉口人口稠密、陋巷窄狭不适合户外玩耍,张耀翔便沉迷于与心智有关的室内游戏。他15岁开始自编各类常识问答游戏,并给其起名“养脑片”,认为它们可以测验和锻炼同学们的反应能力。张耀翔在少年时代形成的游戏兴趣、知识功底和科学救国思想,为其以后选择并从事心理学科学研究奠定了基础。年他在北京清华学堂毕业,留学美国,获哥伦比亚大学心理学硕士学位。年回国,历任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北京师范大学、暨南大学、复旦大学、大夏大学、沪江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校心理学教授。

张耀翔曾对自己有这样一番评价:张某对心理学并没有什么特殊贡献,不过把心理学在国人心目中演绎成一个饶有兴趣、惹人注目的学科,则是事实。年以前心理学在中国太神秘了,太枯燥了,太与实际生活问题漠不相关了。凡听过讲授或读过文章的人,大都感觉有兴趣,留下深刻的印象,从此对心理学注意的不知凡几。因受到影响而志愿专门研究,终以心理学得名的也大有人在。其学生、毕业出去担任同学科而成功的,亦不乏其人。

“经过四个月的筹备,年1月,中国第一种心理学杂志,不,东方第一种心理学杂志在上海问世了。左(舜生)先生以快邮寄我一册,外书‘先睹为快’四个大字,你想我收到了是如何愉快”。张耀翔如此真实地记录下收到《心理》创刊号的心情。有意思的是,年《心理学报》刊登的《心理》创刊号为张耀翔先生的家藏,由其外孙周昉、周晔提供,封面上有“C·Y·Cheng 1 28  Peking”字样,此系张耀翔当时的恋人程俊英的英文签名。年,张耀翔初识程俊英。年夏,程俊英大学毕业,当年秋天二人订婚。由此想见,这本创刊号既见证了中国也是亚洲第一份心理学专业期刊的诞生,也印证着张程二人的相识相知。

《心理》杂志作为中华心理学会的会刊,其创刊号的“本杂志宗旨”中写道:“中华心理学会会员研究心理学是从三方面进行:一,昌明国内旧有的材料;二,考察国外新有的材料;三,根据这两种材料来发明自己的理论和实验。办这个杂志,是要报告他们三方面研究的结果给大家和后世看。”

在创刊号上,《心理》强调心理学自身是世上最有趣味的一种科学,其研究就是要获得这种精神上的快乐,办这个杂志得要别人也得同样的快乐。”“心理学是世上最有用处的一种科学,不但可以用在教育上,还可以用在实业、商业、医学、美术、法律、军事、日常生活上。他们的研究就是要为求得许多的应用,要让别人也得到这些应用”,内容上涵盖普通心理、实验心理、动物心理、儿童心理、青年心理、社会心理、变态心理、心理学史、应用心理、教育心理、智力测验等等,每期不尽相同。

《心理》杂志第一期出版不到一个月就再版了。这类科学杂志短时间得以再版,在当时并不多见。那时日本还没有这一类杂志,所以很注意中国的出版,订购者踊跃。当时到过日本考察教育的学人,回国后告诉张耀翔:“中国的心理杂志几乎在该国每个大图书馆里都找得出全份。”日本的第一种心理杂志是在一年后(年)问世的。张耀翔颇为自豪:“吾杂志总算占先,在东方堪称为最早的了。”

《心理》第二卷第1期刊登了中国第一个民意调查研究。这个民意测验是一个匿名研究,回答者只需填上年龄和性别即可。问卷一共8道题,有国家大事、地方内政,还有风俗改良,大多为开放性问题。从现在的标准看来,并不是一个有信效度的心理学研究,但确实开创了中国民意调查之先河。比如有一个问题是“你赞成女子参政吗?”,85%的受访者给予了肯定答案。还有一个问题是“在当今活着的中国人中,你最敬佩的是哪一位?”结果孙中山以票名列榜首。但是有趣的是,第二位竟然是吴佩孚,有60票,还有59票回答“没有”或“无一人”。由此可以想见,很多研究的结果势必要放在大的历史维度来考察。

在社会心理方面,发表在第2卷2、3期的“国人之迷信”,收集了流行在全国20个省的迷信观念14类共计条,对其起源进行了分析,结果得出起源因由17件,作者张耀翔提出迷信阻碍中国科学进步,甚至危害整个民族,由此提倡新精神生活运动,这远早于蒋介石在年提出的“新生活运动”。

《心理》杂志最初是靠中华心理学会会员会费来维持出版,但是因为会员四处分散,会费不易收齐,不足的部分由张耀翔个人予以补充。《心理》出版了4卷,总共14号,即年1月出版第1卷第1号,年7月出版第4卷第2号之后停刊。实际上最后这一期当年1月就交给了中华书局,半年后才得以印刷出版。

年大夏大学校务会议全体同仁摄影,中排左4张耀翔

张耀翔在当时万分艰难的时局之下,苦苦支撑着《心理》杂志,但终因一己之力难敌外在时局的压力,杂志不得不停刊。14期杂志发表论文篇,余页,万字,其中创作约占一半,是当时出版的杂志中创新作品最多的,因而在国内外享有很高声誉。著名学者梁启超、陆志韦、陈鹤琴、廖世承、谢循初、艾伟、沈有干、曾作忠、潘际昌、朱君毅、赵演、陈大齐等均参加撰述。张耀翔在该杂志上发表29篇文章,约占总数的1/5,其中多篇都较有影响。

《心理》(年1月至年7月)发行之后,又经历了《中国心理学报》(年9月至年6月)、《心理学报》(年11月至年5月,年6月复刊),作为中国心理学会的会刊,从《心理》到《中国心理学报》,再到《心理学报》,它们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和变革经历了跌宕起伏的命运。

1
查看完整版本: 张耀翔与百年前的心理学期刊心理学是最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