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常识解析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心理学博士曹昱一些常见的临床困境与工作要
TUhjnbcbe - 2024/6/28 20:45:00
北京治疗白癜风哪间医院好 http://baidianfeng.39.net/

在意象对话临床咨询中,我们时常遭遇种种实操困境,有些一目了然,有些则很隐秘。此文将基于对作者个人临床咨询与督导工作的梳理,做一些浅显的分享,希望这篇目前既不够成熟也不够全面的文章能够为我们刚入行的伙伴们起到一点抛砖引玉的作用。

本文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从总体上分析阻抗发生的心理动力,第二部分从临床操作上讨论阻抗的一些典型情况以及工作要点。

Part01

阻抗

一、关于“阻抗”的识别及其背后的心理意义——「共谋」与「信使」

在传统心理动力学体系中,咨询师容易把“阻抗”识别为“来访者的”,而把“症状的表达”体验为“咨询师的成功(信任关系成功建立了)”——这样的情况,虽然我们每个咨询师都在所难免,但依然需要提起观察和反思。

“阻抗”这个标定,隐含了一个对来访者的归因。虽然这揭示了一部分心理真相,但把这个困境仅仅归因于“来访者的无意识”,不仅会让咨询师陷入隐秘的自恋暴怒和无力,从而忽略咨询师自身在“阻抗”中的参与和贡献,而且还会在一定程度上撕裂安全的咨询联盟。

如果我们换一个视角,把阻抗标识为“观察对象”,我们就会发现,这只是一个“一个巴掌拍不响”的主体间关系困境。也就是说,如果没有咨询师的无意识配合,来自来访者的“阻碍成长的动机、情绪和行为”,就只是来访者的个人情结的必然“症状”而已。而只有在咨询师的无意识也参与其中,并且咨询师对自己无意识的参与还毫无觉察的时候,来访者的这些心理症状才会被咨询师识别为“阻抗”。如果咨询师虽然一开始无意识参与其中达成“阻抗”,但之后又能反求诸己,那么,这就被称为“咨询师对反移情的工作”——而这个部分,正是咨询起效的重要因素之一。

事实上,来访者所有的自发“症状”,只是一个在咨询过程中必然并且贯穿始终的发生。而把它标定成“被呈现的症状”、“自己的反移情”还是“来访者的阻抗”,只是咨询师视角的差别。也就是说,心理学概念中的所谓“阻抗”并不实有,它的本质只是咨询师和来访者双方无意识的“共谋”时刻。如果我们能够带着一分对“标定”的敏感和悬置,那么,“阻抗”就会成为一个非常忠实的“信使”(感谢史晋老师的这个带着慈悲和智慧的词汇),来提醒我们去观察我们自己的无意识在其中贡献了什么。

如果在“阻抗”出现的时候具体观察自己,我们会在“卡点”上发现两种典型情况:一种是咨询师对来访者、自己和咨询报以了不切实际的期待,另一种是咨询师对来访者的情况产生了一种一叶障目的“正确”见解,并且基于良善的动机固执地想要使用技术帮助来访者“校偏”。在第一种情况中,我们追下去往往会发现,在我们的急功近利背后,总会有“自我不确认感”和“自我证明(咨询师的焦虑、欲望、策略和无意识行动)”;

而在后一种情况中,我们追下去往往会发现,在我们的自以为是背后,其实是对自己“全知全能”的自恋幻想。前者的解药,常常指向着自己的“自卑”,而后者的解药,常常指向着自己的“自大”——有趣的是,这两者其实是同一枚硬币的两面。当我们看到,原来自己的“自恋创伤”也参与了“阻抗”,我们自己就不再成为那道“拒绝和阻碍来访者自发呈现”的“心理栅栏”了。

因此,在意象对话工作中,如果我可以给所谓的“阻抗”重新下一个定义的话,大致可以说成是:“在咨询进程中,所有阻碍和抗拒心理现实被观察和理解的无意识动机、情感和行动”——无论由哪一方率先触发,它发生的时刻一定有来访者和咨询师双方无意识的共同参与。从我这个定义来看,所谓的“阻抗”,不但是必然会发生的,而且是必然要发生的——因为它本身正是我们需要持续工作的心理素材。只是,当咨询师不能够接纳和理解这些素材的时候,我们就会把它标识为“阻抗”,而当我们能够接纳和理解这些素材的时候,我们就会把它标识为“呈现(正在向咨询师表露的心理现实和行为模式)”。

基于这样的理解,我的工作经验是,当我觉得来访者出现了“阻抗”,我就向自己内部寻找自己的“不接纳”和“不理解”,我会重新在心里回溯咨询过程,问自己:“我忽略看见了什么?”毕竟,在咨询联盟中,“表达”是来访者的份内事,而“理解”是咨询师的份内事。当双方的份内事都做了,“转化和领悟”就会自然而然地在双方个人以及双方关系中逐渐达成。

总结:一、觉的时候,“阻抗”就是“信使”;迷的时候,“阻抗”就是“共谋”。二、“来访者的阻抗”,同时也是“咨询师的自恋创伤”。

二、关于“咨询师的成功”

有一类更隐秘的“阻抗”,常常发生在咨询师感觉特别良好的时刻。

需要警觉的是,当我们开始把咨询中一些暂时显现的“进步相”居功于己有,并且因此产生洋洋自得的感受时,那只是因为我们虚弱而焦虑的自恋正在被这个“食物”所喂养着。这背后常常有咨询师的自恋情结,以及来访者有意无意的迎合。

反之,当我们真正见证着来访者的“进步”,而不用来喂养自恋,我们更多体验到的就不是“我好不好、牛不牛”,而是对来访者的欣慰、赞叹,乃至对人类心灵资源的感慨。

一时的成功失败,如果放在更长远的时间和更广阔的空间看,我们就会发现其实“成败不可确知”。一个人成功地赚了大钱,后来却因此在劫财中遇难,那么这个赚大钱是成功还是失败呢?傅青主失去了挚爱的妻子,最后却因此成为了一代妇科大医师,那么这个痛失所爱是他人生中的成功还是失败呢?某企业家发达了做慈善回馈故乡,给父老乡亲每家盖一栋房子,结果造成了大量纷争诤讼,导致有些曾经贫困却不失恩爱的人家甚至闹到大打出手妻离子散,那么这个慈善是成功还是失败呢?

咨询师们常常有一个错觉,就是从咨询开始,来访者的好运厄运都是和自己的咨询有关的了,甚至来访者的“运势”已经变成了咨询师心目中对自己实力的考试卷。这个普遍的错觉其实有点好笑,因为它其实只是一个我们心中可爱稚童的夸大幻想。实际上,对来访者来说,心理咨询只是他生活大海中汇入的一条小溪,而我们咨询师只是这条小溪里面汇入的一股时清时浊的小水流。

即便来访者“疗愈”了,我们的贡献也不过是拔萝卜的小老鼠的那份贡献;甚至有些时候我们连那只老鼠都不是,来访者“变好了”,只不过是因为他开始谈恋爱了或是她深恶痛绝的婆婆死了而已。说到底,咨询中究竟哪一次算是真正的“成功”,瞎子摸象的我们其实是无法看明白的。真正的成功也许只有一个,就是无论我们孑然一身还是身处关系、身处江湖,都能步步带着觉察,步步朝向更大的慈悲和智慧转化。

但这人人都懂的大道理,一旦涉及到自恋就会变得眼高手低。即使对于正在写下这些文字的我来说,也并不比任何读者更容易一点。但没关系,我们可以互相提醒。毕竟,自恋情结,是我们每个人永恒的功课,只要一直不忘朝向自他的觉察,做到哪儿就算哪儿吧。

Part02

临床实操中的一些典型困境

一、意象工作的几个难点

对意象对话流派的咨询师来说,意象是我们工作的核心媒介。因此,这个话题将从意象展开。对我们初学者来说,用意象工作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看不到意象、意象奔逸性涌现、意象幻化无常、意象固着与意象故事死循环,这些都不时让我们感到困扰。

如果我们把上述这些情况都看作“意象”本身去领会,我们的困局就可能迎刃而解了。有时候困境只是因为,我们误以为只有以“意象之相”出现的是意象,而忽略了那些不以“意象之相”出现的意象。

例如:“看不到意象”这个意象,可能正在努力告诉我们——“虽然我此刻很想了解自己,但我目前一下还做不到”、“我在你面前还没有那么安全”、“我还没有准备好一下子看见心灵深处的自己,我怕我可能会被吓着”、“哦,我看到了,原来我的某些部分是这样躲避着、不被看见或没有存在感”,等等。

意象奔逸性涌现,可能正在努力告诉我们——“我正在被一大堆念头所占据着”、“我内心一片混乱”、“我实在太焦虑了”、“我想一下子解决所有的问题但我真的做不到啊”、“我目前这种情绪和一大堆事件都有关联”、“我真的没办法控制自己的思想和情绪”、“我想说一个谎来自欺欺人但是简直一下子都不知道该编哪一个谎话才站得住脚”、“等一等等一等,请耐心点对我,我不是不配合,我正在尽最大努力找问题哈”,等等。

意象幻化无常,可能正在努力告诉我们——“看,我的人生就是这样变幻莫测啊”、“我拿不准自己到底是谁”、“我的情绪不稳定”、“我好想抓住点什么,可是为什么我什么都抓不住呢?”、“这一切,到底什么才是真的、我该相信哪一个?”,等等。

意象固着与意象故事的死循环,可能正在努力告诉我们——“你瞧,这就是我命运脚本中的一幕”、“我好绝望,我简直没救了”、“嘿嘿,你也拿我没办法,你以为你能摆治我,实际上我在摆治你,还是我说了算”、“是你逼我的啊,我怕被你抛弃才配合你假装好转的,但其实我们并没有真正解决问题”、“不许你改变我!你为什么还不放过我呢?”、“等等我啊,我也很想改变,但是还有一些东西我们还没看清”、“我不改变是因为你不是我要等的那个人,我必须等到那个人来我才愿意好起来”、“如果改变了,那些好处就没了,我该怎么应付接下来的人生?不行,先这样吧”、“这是我的命运,我要对家族或某某忠诚”,等等。

总结:当我们把“来访者如何呈现意象”也作为一个“意象”去观察,我们就会听到一些无意识的呐喊。意象其实无时无处不在——只不过,有时候,它显出“意象”的样子,有时候,它显出“我出意象很困难”的样子。

二、咨询关系的几个难点

虽然理念和技术很难达成一致,但所有临床心理咨询流派都有一个不争的共识——咨访关系是咨询能够产生效用的地基。因此,咨访关系的建立、修复、维持和巩固是贯穿咨询始终的议题。

毫无疑问,在咨访关系中,困境也会不时显露。除了“阻抗”之外,常见的难点还有试探与考验、融合式期待、配合咨询师的期待的假性成长、解离中的攻击与失忆等。

1●对咨询师的试探与考验

对咨询师底线的试探和对咨询师能力与爱心的考验,常常在确定缔结咨询关系不久就开始了。这是因为来访者在把自己的伤口向你打开之前,会本能地想要确定他不会所托非人。谁都知道,几乎每个人都可以毫无困难地向一个充满善意的人展露欣赏和关怀,而一旦这些“欣赏你、喜欢你”的人们看到你的恶意、丑陋和疯狂,他们几乎都会马上逃之夭夭或是以牙还牙。

所有的来访者都明白这一点,在他们的过往,有过无数次这样的经验,以及这些经验留给他们的痛苦烙印。他怎么知道你和那些虚伪而肤浅的人们是不同的呢?最方便的办法就是向你露出一点他的恶意、丑陋和疯狂,如果你纹丝不动,他就会再多加一点试探,直到他感受到已经到了你能够容忍的边缘。这时候,如果你还能带着一如既往的态度留在他身边,他才能感到踏实一点,因为他已经知道了你的容量可以到多大,这样他就感觉自己可以掌握在你这里暴露多少他的阴暗面而不会被你打击报复,这样,他在这份先天不利的关系中就获得了最基本的主动权和掌控感——毕竟,每个伤口都是他私密而脆弱的痛处,如果咨询师有一天用这些软肋来胁迫或打击他,那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当咨询师通过了爱心这道关口,他已经有了初步的安全感,此时他已经开始准备对你打开旧伤口了。这是令任何正常人都会感到恐慌的情境——如果你是一个马上要上手术台的人,你觉得一个非常有爱心的医生就足够了吗?当然不会,你的医生还需要有足够精湛的专业技能。所以,试探还要进入第二关,他会给你抛出一些困难让你解决:有时候他会显得非常懂事或理智化,看你能否有手段来挖出他真实的想法,有时候他制造一些谎言看你能否识别,有时候他夸奖你、威胁你或是向你展示受害的伤痕看你的弱点在哪里、你是否能够被他玩得团团转,有时候他也会直接暴露一些不会怕你泄露出去的创伤事件,来体验体验你的功夫如何,等等。

值得一提的是,有的来访者会一道一道关卡让你过,有的来访者会两道关卡一起设置给你。但不管怎样,通过两道试探以后,他已经对你作为一个人的性情、反应模式、功力和局限有了直觉性的大致了解。此刻,他才会感到真正足以咨询的时候开始了。

当我们遭遇这些“摸底考试”的时候,不仅是我们建立安全和信任的好时机,也正是我们“反摸底”的好时机——这个阶段也是对他进行心理与人格评估、发现他的情结与应对模式的绝好机会——毕竟,当他把护心镜挡在何处,那背后就正好是他的要害之处。当我们不动声色地对这些都了然于心,以后真正的深入与转化阶段就会变得容易许多。

2●融合式期待

这也是一个很常见的困难阶段,尤其是面对自恋型人格倾向的来访者更是如此。在这个阶段,好不容易信任关系稳定建立了,但来访者一下子退行变成了嗷嗷待哺的婴儿,充满信赖地期待着咨询师像共生期的好妈妈一样,补偿他婴儿期的亲妈没能满足到他的那些需求——全然的

1
查看完整版本: 心理学博士曹昱一些常见的临床困境与工作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