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常识解析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想要认识和学习哲学,这10个常识你得知道
TUhjnbcbe - 2024/5/17 16:57:00
北京白癜风医院 https://m.39.net/disease/a_e2p2lkk.html

想要了解和认识哲学,下面这几个常识是必须要知晓的。都哪些呢?一起跟随哲学诗画精细进入。

1

何为哲学?

哲学是世界观的理论体系,是关于自然界、社会和人类思维最一般规律的学问,哲学具有极端的抽象性和概括性,包含有十分广泛的内容。哲学涉及世界的本原及存在形式问题,对世界的认识问题,人和整个世界的关系问题,人的形体与精神的关系问题,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和动因问题,人的伦理关系、审美关系及人类思维的形式问题等等。全部哲学中最基本的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对这一基本问题的不同回答划分了哲学中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两大阵营。

哲学以最概括的形式表达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根本看法,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总结。从抽象度和涵盖量来看,哲学处于人类知识的最高层级。哲学还包括:自然观,即对自然界及其发展规律的总看法。社会历史观,即对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的总看法。认识论和逻辑学,即对人类认识和思维及其发展规律的总看法。它们处于知识的第二层级。

2

世界观问题

世界观亦称宇宙观,是人们对于整个世界的根本的、总的看法。它是人类自然观、社会历史观、科学观、价值观、伦理观、审美观以及人对自身与外部世界关系的看法的总和。世界观涉及的基本问题有:世界是精神的、还是物质的,由此划分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阵营;世界是运动发展的还是静止不变的,是无限的还是有限的,由此划分出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世界是可以认识的还是不可以认识的,由此区分为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3

方法论

学习哲学必然要面对一个问题,那就是方法论问题。方法论是关于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的理论。方法论具有不同的层次:关于探索和改造世界的最一般方法的理论是哲学方法论。适用于多门科学,具有一定普遍性的方法理论是一般科学方法论。仅适用于一门具体科学的方法原则是具体科学方法论。哲学方法论与世界观具有内在统一性,运用一定的世界观原则指导认识和实践就形成一定的方法论。因此,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即有什么样的方法论。不存在游离于世界观之外的方法论,也不存在超脱方法论的纯方法论。

4

哲学中的基本问题

研究哲学其实就是面对问题,哲学中的最高问题或根本问题是指思维和存在、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一书中,恩格斯首次对此作出明确表述,指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哲学基本问题包含两方面的内容:(1)思维和存在、精神与物质何者为第一性,即何者为世界本原的问题。(2)思维对存在的关系怎样,即思维能不能反映存在,能不能把握存在的本质的问题。

古今中外的哲学家依照此思路发展出了很多有关的理论和见解,极大地丰富了现代哲学的内容,延展了哲学的广度和深度,充实了现代哲学的时代内容。

5

哲学中的不可知论

不可知论否认认识世界的可能性或否认彻底认识世界的可能性的哲学观点。古代不可知论表现为怀疑论和相对主义。怀疑论代表人物是古希腊的皮浪。他否认人具有认识世界的能力,主张放弃认识和判断。相对主义代表人物是中国古代哲学家庄子。他否认事物的相对静止状态,否认事物的差别和对立,从相对主义陷入怀疑论和诡辩。不可知论作为一种系统的哲学理论成型于18世纪欧洲,而“不可知论”的术语则是英国生物学家赫胥黎于年提出的。

近代不可知论的代表哲学家有英国的洛克和贝克莱。而英国的现代哲学家威廉森对相对主义和怀疑主义一直持批判和否定态度,因为他认为相对主义把我们把握一件事物核心的能力给一步步地拆解和消隐了,由于相对主义的存在,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是有问题的,无法得出一个统一的结论。

6

唯物主义

哲学上两大对立的基本派别之一,是与唯心主义对立的哲学体系。唯物主义坚持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原,物质不依赖于意识并先于意识独立存在;意识是物质的最高产物,不能脱离物质而独立存在。唯物主义是在人类实践活动基础上形成并发展的。随着自然科学领域中每一划时代的发现,唯物主义也必然改变自己的形式。唯物主义经历了3种基本形态。朴素唯物主义,亦称自发唯物主义或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是唯物主义第一形态。通过后世哲人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现代唯物主义已经逐渐发展成为一种体系,一个系统性的认知范畴,分为了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和实践唯物主义。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跟人类的唯物主义思想不无关联。但由此也造成了,现代社会普遍价值和意义感降低,信仰普遍缺失的尴尬境地。

7

唯心主义

唯心主义是同唯物主义相对立的哲学基本派别。近代初期,在欧洲被称为唯灵论或有神论。17世纪末,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开始使用唯心主义一词。18世纪,康德称自己的认识论为先验唯心主义。尔后,唯心主义术语在欧洲通行起来。唯心主义的共同本质是认为精神是世界本原,精神产生物质,精神第一性,物质第二性。

唯心主义有两种基本类型: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认为,人的主观意识是世界的本原,世界是感觉或心的产物。主体的心灵,如其感觉、经验、意识、观念和或意志等是世界中事物产生和存在的根源与基础,而外部世界中的一切事物则是由这些主观精神所派生的,这些主观精神的显现。中国陆九渊心学的“吾心即是宇宙”,英国贝克莱的“存在就是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等观点,都是有代表性的、典型的主观唯心主义。

客观唯心主义是唯心主义哲学的两种基本形式之一。它认为在物质世界和人类产生之前就独立存在着一种客观精神(理念、理、绝对精神、绝对观念等),这种客观精神在其发展过程中,产生了物质世界。因此,客观精神在先,是物质世界的本原,是第一性的;物质世界在后,是客观精神的表现和派生物,是第二性的。代表人物有中国宋代的朱熹,他认为精神性的“理”是世界的本原,物质性的“气”是“理”的派生物,主张“理在气先”。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称先于物质世界存在的客观精神为“理念”,认为只有“理念”世界才是唯一真实的存在,现实世界不过是“理念”世界的摹本或影子。黑格尔称客观精神为“绝对精神”或“绝对观念”,认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等一切事物都是绝对精神在其运动变化过程中的外化、体现。

8

意识问题

意识是与物质相对应的哲学范畴,指与物质既对立又统一的精神现象。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经历了曲折复杂的发展过程。其中具有3个决定性的环节:

(1)从无生命物质的反应特性到低等生物的反映特性。

(2)从刺激感应性到动物的感觉和心理。

(3)从动物心理到人类意识的产生。

意识的形成不是单纯的生物性过程,而且还是社会过程。劳动在人类意识形成过程中具有决定性作用。劳动创造了人类自身结构,使猿脑变为人脑,为意识的产生奠定了生理基础。

9

辩证法

辩证法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最一般规律的科学,是与形而上学相对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辩证法”一词来源于希腊文,原意为谈话的艺术。辩证法作为哲学范畴,在哲学史上曾经在不同的意义上使用。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哲学派别间争论之风盛行。为了驳倒对方,人们十分注重争论技巧。苏格拉底把在辩论中通过揭露和克服对方矛盾以求得真理的方法称为辩证法。而中国的老子,开创了东方最为朴素的辩证法,他认为万物由阴阳相辅相成,我们在考虑问题时,既要考虑到事物好的一面,也要考虑到不好的一面。

10

形而上学

形而上学既指对世界本质的看法。形而上学有两种含义:一是指超经验超形体的对象的哲学学说,二是指与辩证法相对立的孤立静止片面的思维方式。“形而上学”一词最早是古希腊罗德岛哲学教师安德罗尼柯为亚里士多德的一部著作起的名称,意为《物理学之后》。这部著作专门研究超感性超经验的对象,如实体、形式、质料、现实、运动的第一推动者等等。这本书传入我国后被译为“玄学”,被我国魏晋玄学派发扬光大。现在形而上学被普遍认为是一种研究超感性、非经验领域的抽象学问。

1
查看完整版本: 想要认识和学习哲学,这10个常识你得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