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是折射心理的一面镜子,我们可以从中观照自己,实现与自己的和谐相处,也可以洞察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行为心理学不仅仅是实验室的一门科学,更是教会我们如何进行自我行为解析、自我心理调适,并透过行为更加了解他人的一门学问。
本课程通过对50种常见的行为,进行深度的心理解析,教会大家看清自己,了解别人,看透生活的真相。
今天是很重要的一讲,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敬请欣赏。
有人给侄女介绍了个相亲对象,没想到侄女才见面几次就不愿再相处了。家人觉得那孩子看着是个孝顺懂事的,错过了可惜,让我去劝劝。
我把这话一转述,没想到侄女一脸气愤:“可惜什么?那就是个妈宝男!”
侄女告诉我,第一次见面男方就由妈妈陪着,全程都是妈妈在开口,男方一言不发……
接下来几次约会,男方妈妈倒是没再来了,但男方大事小事都要打电话询问妈妈的意见,开口闭口都是“我妈妈说”……
侄女终于是忍无可忍了。
这件事很明显不用劝了,我倒是很庆幸侄女及时远离了“妈宝”型人格的男人。
当今社会,“妈宝”现象屡见不鲜,对方看似温和孝顺的外表下,其实是事无主见,对母亲绝对服从的病态心理,在心理学上,这属于独立人格的缺失。
“妈宝”型人格不限于男女,他们最大的特点就是以母亲为中心,在母亲面前所有的是非观念、道德逻辑都不成立,过度依赖母亲,把自己与母亲看作一体,缺乏独立思想。
在当下的恋爱观和婚姻观中,都是“谈妈宝色变”,如何识别“妈宝”显得尤为重要。其实,“妈宝”型人格的人,通常有三个非常明显的特征,看到了要及时远离。
01凡事过问母亲,难以自主处理问题
“妈宝”型人格第一个典型的特征就是凡事都要过问母亲,从不尝试自主解决问题。
在“妈宝”们的眼中,自己的母亲就像是一本百科全书,自己只需要发出疑问,母亲就一定能给出完美答案。
德国哲学家金保罗把人生比作一本书,书里的故事有的精彩,有的悲伤。但“妈宝”们的就不一样,他们的人生之书上一条条都是自己的疑问与母亲的回答。
在遇到突发情况时,他们甚至只会表现出慌张无措,无法独立做出自己的判断,就比如一对恋人有一方闹分手,一般情况下另一方会做出挽留或放手的决定,而“妈宝”型人格的人就会掏出手机说:“等等,我先问问我妈妈。”
母亲是“妈宝”们的挡箭牌,无论什么事,他们都习惯让母亲冲在最前方,自己缩在舒适区等待处理结果。
我们之所以对“妈宝”有如此多的负面印象,究根结底还是因为他们的“巨婴”心理。
在一个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挫折和问题,出于天然的依赖心理,他们会选择向最亲近的人寻求帮助,而这最亲近的人往往是自己的父母。
有的父母会加以积极引导,教孩子正确迎接生活的挑战,培养出独立的人格和自主处理问题的能力。
而有的父母过分溺爱,舍不得孩子经受磨砺,对孩子的生活大包大揽,让孩子直接丧失了独立思考的机会,久而久之,孩子的独立意识逐渐淡薄,对父母的依赖性反而越来越强。
这种心理使人在潜意识里把自己看作一个孩子,一个需要保护的弱者,他们拒绝承认年龄的增长,不愿承担长大成人的责任,“巨婴”就是这样形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