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常识解析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心理学常识动作教你看懂微表情读心术
TUhjnbcbe - 2024/3/3 16:55:00

相信大家对*的电影一定不陌生,尤其是打斗部分,诙谐、幽默、机智,一改

以往动作片一贯的硬汉主角形象,成功开启了一个“用脑子打击”的新动作片时代。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效果呢?*自己在接受采访中说:“因为平时打架也这样啊,一个人来打我就打,两个人来我就拼,三个人来我转身就跑!”

其实,每个人在经过训练之后,都有*的潜质,这种潜质就是深植于人心底的逃离反应。所谓的逃离反应就是当生物躲避对自己有害事物时的自然反应。

我听过一个笑话,老一代人在一起说怎样伤害人最疼,有人说大脑袋,有人说用针扎。一个抽旱烟的老伯指了指手中的烟斗,说:烧红的烟斗放在腋下,应为腋下有疼痛感时,反应时夹紧烟斗。

逃离反应是源于条件反射下意识的反应。是非理性的,在遇到可能会伤害自己的事物时,人类会深吸一口气,紧绷肌肉,蜷缩四肢关节,准备逃跑或自我保护,而夹紧胳膊正是这种自我保护过程:肋骨很脆弱有很重要,所以必须保护好。

有危险源引发的逃离反应,有以下特征:

面部表情紧张,不安,恐惧趋势;

会有呼吸储能的反应;

由于腿部是逃离反应的制动区域,所以血液流向下半身,脸色发白;

站姿时,身体向反信息源方向倾斜;

坐姿时,腿部紧绷,以便自己随时可以起身逃跑;

语言急促紧张,会有敷衍性的回避。

除了有威胁的信息源之外,还有一种信息源可以对当事人造成逃离反应,那就是令人反感的信息源。与威胁信息源产生的逃离反应不同。反感信息源并不会给人无法战胜的恐惧感,所以,反感信息源导致的逃离,呈现的是一种形态。

一个足够强烈的反感信息源导致的逃离反应,与饱满的厌恶反应如出一辙:眉头紧锁;强烈的闭眼趋势;上唇提升至鼻翼两侧形成极深的沟壑;面颊紧绷牵动嘴角运动,嘴巴两侧产生“括弧”;

身体整体呈现条件反射式的而一系列远离信息源方向的动作,比如后仰;偏头,

语言也会产生一系列的厌恶感。这就是我们前面说的饱满厌恶反应。

还有一种可以造成逃离的信息源,是焦虑信息源。焦虑信息源的存续性很强。当逃离行为成功逃离了威胁和反感,那么这两种感觉就会消失;但焦虑心态则不同,即便信息源消失,只要使人焦虑的事物没有得到解决,那么焦虑情绪就一直存在。

反应特征:表情紧绷严肃;心不在焉,实际上此时,逃离反应当事人主要用的是大脑,语言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

身体的逃离动作由于没有具体的逃离对象,所以呈现发散式逃离,即无规则运动。

关于焦虑逃离,最具代表性的动作就是踱步。

下节讲认同反应。

1
查看完整版本: 心理学常识动作教你看懂微表情读心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