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心理健康50问》。出版社供图
人民网北京4月20日电(刘颖颖)由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国民心理健康评估发展中心团队撰写的《日常生活心理健康50问》近日在商务印书馆出版。
该书在年全国心理健康素养调查基础上形成,研究团队经过文献梳理和专业研讨,提炼出心理健康知识题库,经过专家评审保留其中重要而有共识的知识题,经过问卷测试确定了50问。研究中发现,参与答题的人都好奇正确答案是什么以及为什么,研究团队回应这些需求,为这些判断题撰写了答案手册,并逐步丰富,形成了《日常生活心理健康50问》这本科普读物。
该书作者之一、中科院心理所陈祉妍教授表示,心理健康素养是维护和促进心理健康的重要基础。高水平的心理健康素养有利于心理疾病的早期识别,减少心理疾病的病耻感,获取及时有效的求助和治疗,并有意识地学习和运用更多心理健康技能,从事更多有益于心理健康的行为,从而有效提升心理健康水平。从个体到全社会,提高心理健康素养都具有重要意义。在我国《健康中国行动(—年)》中“心理健康促进行动”是其中的专项行动之一,该行动第一项结果性指标即“居民心理健康素养水平”,提出“到年和年,由当前基线值12%提升到20%和30%”的具体目标。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提升心理健康素养是提高全民心理健康水平最根本、最经济、最有效的措施之一。调查显示,近十年来国民心理健康意识显著提升,对心理健康越来越重视,但心理健康素养不仅包括心理健康意识,还包括心理健康知识与技能,这些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提升。
清华大学田林博士认为,狭义的心理学是一门交叉科学,而广义的心理学是每个人都有的生活哲学。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会形成一套自己的心理学。每个人自己的心理学,其实在改变着自身的生活,正确的理解有助于避免落入心理陷阱,而错误的理解就可能让人走很多弯路,甚至导致一个人在尝试努力解决问题的时候反而带来更多的问题。因此,识别生活中常见的一些误区,获得有科学基础的心理健康的知识,对维护我们每个人自己和身边人的心理健康都是十分有价值的。
北京大学心理学临床学博士李松蔚称:“《日常生活心理健康50问》是心理学大家为非专业读者撰写的一本心理健康普及读物。以成年人和儿童两条线索,对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需的心理健康常识给予了清晰详尽的说明。用语通俗,说理透彻,同时贴近实际,在具体的知识、方法、生活建议方面都极具指导性。”
据悉,本书是商务印书馆“国民心理健康素养手册”丛书出版的第一本。该丛书聚集生活中常见的心理健康知识误区,兼具专业性和可读性,向大众介绍心理健康知识。该丛书接下来将针对青少年、家长、医疗工作者、教育工作者等重点群体连续出版心理科普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