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
印第安部落流传着一个关于两只狼的古老故事。
部落长老告诉成长中的孩子们:“我经常感觉到,我内心好像有两只狼在打架。一只小气又贪心,另一只却宽宏大度并且而热心慷慨……”
“那么哪一只会赢呢?”孩子们问长老。
长老笑着说:“你喂养的那只。”
这一则智慧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的内心所想或心理状态,与外界关联不大。
但是这个人选择在内心喂养哪一种观点或想法,往往决定了这个人的内在心理状态和他最终会成为什么样的人,用什么样方式与世界相处。
今天我们所说的这种心理状态,可能在现实中不太容易区分出来。
因为在这场看似以施暴者+受害者为主线的剧情里,绝对的坏人不一定是那个表面施暴的人;而被伤害的“好人”,也全然不是大家表面上所见的那么单纯可怜。
典型受害者心理
“你必须满足我的需求,否则我就痛苦给你看!”这种人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是比较常见的。
通常,这样的人这一种状态总能成功让周围的人感到难堪和不解——一段关系中原本谁也不欠谁,但其中一个人总会把自己痛苦的原因,完全归结为他人。
在他们眼里,一切坏结果都是别人造成的,而自己是没有任何责任的小可怜。
比如,一女生喜欢一个男生,向这个男生告白。结果男生以“抱歉,我不喜欢你这种类型”为由拒绝了她。
遭此拒绝后女生整日以泪洗面四处哭诉:
“虽然我不是他喜欢的类型,可是我这么爱他,他为什么要这么残酷的拒绝我,拒绝我对他的真爱?这个世界太残忍了,像我这种女生,是不是根本不值得被人爱?我太可怜了,就因为爱上了他。”
群众不明真相迅速围观也跟着劝男生:“你虽然不喜欢她,但是也不能这样折磨她看不起她吧?为什么你要让她对这个世界这么绝望?”
男生有苦难言:“我都做什么了?只是拒绝她而已,她就喊世界很残忍,对她不公平,这为啥就一定是我的责任呢?那我招谁惹谁了?”
再比如,我们经常会听到一些这样的说法:这件事要不是XXX,也不会变得这样,为什么要来怪我。我也是被迫才这么做的,能不能体谅我。我付出了那么多,为啥什么都没有得到。
以上种种,都明显透露出受害者心理的影子和特征。
拥有受害者心理的人,总是能成功的在一段关系中将别人错位设置成施暴者,而自己则一直保持受害者的身份,自己从头到尾完全没有任何责任,全世界都在欺负和亏欠她。
怎么样,感觉到恐惧和甩不掉的粘连感了吗?
跟这样表面正常,其实不知不觉中让你成为撒旦的人交往,久而久之,人就会陷入“我是不是真对她/他做错了什么?”
这种自我诘问中,但其实,细致梳理事件和关系中的每一个节点你就会知道,有问题的是对方,就是那个看似楚楚可怜的人。让我们从心理学角度来探究一下这一类人的心理状态。
受害者心理行为的心理学解释
通俗的讲,受害者心理是指一个人将自己的悲惨状况归因于外界,或把事情归因为客观环境或人力等不可控的偶然性因素,并且通过指责外界来获得自我宽慰,进而催生自怜心理的一种思维模式。
拥有这种思维模式的人,不但没有改变现状的能力,更习惯于将自己定位为情境中的“受害者”以逃避责任,日常中也表现得比较消极和被动。
“受害者模式/心态”,既是一种常见的思维定势,也是一种不健康的心理状态。
一旦一个人进入“受害者”思维模式,他/她就会把他人或外界投射为“加害者”,在实际上把自己和外界对立起来。
这种将一切不快乐不幸福归咎于外人的方式,虽然使自己短暂获得同情、安慰甚至照顾,实际上却是内在自我的匮乏与人生掌控能力的丧失。
被受害者思维模式和心态所控制的人,通常都有以下几大特征:
拥有悲剧和自毁的个性暗含对人生的全面放弃以爱之名施虐,以听话之名受虐在一段关系里是重度依赖的那一方把自己的快乐痛苦悉数依附在别人身上潜意识里从来不相信自己+完全放弃自己以上特征中,我们只从一段关系中展开来解说。
拥有受害者心理的人,在关系里总是过度依赖,这就会使他人很想要逃离。而他人的逃离,正好就成为了受害者心理的人发泄一切的借口。
他/她完全拒绝反省自己在一段关系中的角色和起到的作用,而是把自己的一切喜怒哀乐的缘由都堆垒到他人身上,让人痛苦不已。
比如,“当初你说你要管我一辈子,所以你要为我下半生的一切负责,你要爱我、对我好、保护我不受到任何伤害”类似的语句和思维,让关系中的另一方十分劳累的同时,也十分自责。
通常,生活中许多善良的人会尽力帮助一个他们爱着的受害者。
但是这种帮助与关心,往往不会持续很久,受害者心态会导致对方所需要的关怀成为一个无底洞,无休止的消磨掉心底的爱,人们最终会感到厌倦,慢慢地离开。
受害者思维的人如何自救
其实,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或多或少有受害者情结,有的人是来自原生家庭,有的来自情感经历,有的是通过和自己的关系来演自己的这个受害者。
我们应该警惕的是,一个人越是把自己扮演成受害者,就越会吸引更多人来演加害你的角色。
但只要我们的潜意识拥有追求美好生活的概念,人就会开始拒绝受害者这种角色。
因为,既然都已经是成年人了,就应当拿起自我的责任感,将快乐的权利和人生模式收回自己心中,不再依赖别人,不再隔离自己的智慧。
那么跳出受害者思维的正确的方法是什么呢?
第一、自我质疑。
当你愤怒想要责备他人,将事情一团糟的责任归咎他人的时候,自我质疑和诘问,可以帮你看清楚周围环境。你要认真思考:自己是否真的在精神虐待他人,并以此为借口就为逃避自己的责任。
第二、确认自己的优点。
当你发现和确认自己的优点之后,你会不由自主的放开紧抓不放的那个人的手,进而发现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
第三、充分尊重自我。
一个不尊重自己的人,其内心也往往缺乏安全感和自信。与其寄希望于他人给予,不如自己发现自己的宝藏。你从自己身上确认的越多,对这个世界的理解和热爱也就更多。
跳出受害者思维和心理状态,需要对自己有所期待与期望。希望每一个你,都能在对自己的期望中发现自己的可贵之处,树立起强大的内心,摆脱对他人的依赖。
-TheEnd-作者
神奇小小第一心理主笔团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参考资料:《Journalofpersonalityandsocialpsychology》《Behavioralbrainscien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