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常识解析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道德经里的心理健康知识解读道德经一
TUhjnbcbe - 2023/10/26 17:36:00

《道德经》是我国一部伟大奇书,仅仅只有五千言,八十一章,分为道经和德经。

前面的三十七章为道经,后面的四十四章为德经。老子的道德经思想深远,脱俗不凡,是我国哲学领域的不朽的一笔。

道德经在心理治疗学中许多方面可以用来借鉴,特别是改变认知、不断地修心甚至养生这些方面都有非常好的指导价值。如果我们要在工作、生活、社会这三环里保持健康心理,就可以读一读《道德经》,让你超越窠臼,精神洒脱一些,逍遥一些!

今天我们来一起解读道德经的第一章原文: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第一章是整部的重点,也是我们古代哲学基础。讨论的就是有和无。发展到阴和阳。“无”为道的体,“有”为道的用。两者是缺一不可的。

“无”是先天的力量,孕育天地万物。“有”是道后天的显化,塑造我们所见的有形之物。打个比方,比如雕刻一块石头,“无”就是背后雕刻的人(思想),“有”就是我们最终看到的一件作品。比如生活中冲动的行为,“无”是我们的心情(情绪),“有”就是我们的动作(行为)。“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这句是说,如果不带着欲望,我们可以看到事物背后的法则。有欲望,我们看到的是事物呈现的结果。

老子提倡大家少欲,按照道本身的法则去生活。但是“无”和“有”,也是一体的。没有结果的呈现我们也感受不到背后的规律。这个道理其实在我们生活,随处可见。庄子说:道在稊稗,道在屎尿。国学的各个方面都离不开这个“有无”。

比如书画,古人喜欢山水画,一幅好的画,首先看的是全画的气势,这就是后背的“无”然后才是山水呈现的形。

中医更是,治病的基础就是阴阳。把人按照不同刻度分为偏阴之人或者偏阳之人。然后根据相生相克的方法治疗疾病,也就是在纠偏,把人调整到阴阳平衡的状态。

易学也是,易学就是在研究先天和后天的关系,从而模拟未来的变化,趋吉避凶。还有我们心理健康中,认知层次,思维方式,都是心理问题出现的因素,只有改变我们不正确的认知,建立良好积极的思维方式,就能解决许多心理问题。

*部分图片和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可联系删除!

1
查看完整版本: 道德经里的心理健康知识解读道德经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