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hjnbcbe - 2023/10/16 17:24:00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有人提问说:为什么自己越来越沉默,即使对着家人,自己也无话可说?这到底是怎么了?在旁观者看来,能如此自问的人,心理状态尚属正常。因为,在思维层面,他尚能对自己的行为有所审查和判断,并希望找到答案。与其说这样问的人是想给自己找答案,不如说是潜意识里的那个自我,驱赶他走出或改变当前这种生活状态。这种生活状态可能会是什么样的呢?1.被孤独包围,无人可以交流2.内心想法很多却找不到可以信赖的人加以倾诉3.自己把自己隔离在人群之外,既享受孤独的安全感,又焦虑于自身的孤寂状态,恐慌自己被人彻底遗忘和误解。我们都知道,独身状态久了,一个人会渐渐失去生活坐标和行为参照,甚至无法从他人的行为和言行中判断出自己到底有什么怪异之处,自己的行为言行举止是否得体或合理,是否与周围大环境有较大的差异。若从心理学角度去分析,我们还会发现,当一个人经常陷入孤独不语的状态时,他的语言系统以及行为指针会发生明显的变化。首先,语言倾向于自言自语,内心独白式表达。一说话就显得深刻无比,比思想家还凝重。其次,行为上不修边幅,以自身舒适为主,却失去了对周围环境的参考,并完全不照顾陌生人的感受。此外,举止拘谨,肢体动作上,会表现出明显的拒人于千里之外的冷漠、孤寂、拒绝感,整体给人一种冷冰冰的,不可侵犯的姿态与暗示。最后还倾向于武力、暴力、科幻、犯罪等重口味表达,试图以空间故事情节上的夸张深重,来改变现实生活的乏味与平淡。以上种种特征,虽然有些不甚明显,但纵观离群索居者的日常,基本上都有如上特征。即使他们偶尔回家与家人相聚,感情上也因为长久的隔离不沟通,而显得生硬、冰冷。甚至会对家人过于私密的询问心生厌烦和抗拒。因为,长久不与人交往的他们,会变得异常敏感,稍微一点风吹草动就会撩动他们敏感而脆弱的心理和神经,使得他们像猫遇见了狗一样,立刻拱起身子,以紧急状态应对外人对他们的问询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