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少点聪明,就变得智慧。
做的好,不如说的好
在职场中,我们不难听见,很多人踏实做事,处境却不如在领导面前能说会道的同事。
当我们探求周围的案例,好像也会得到这样的结论,聪明的做法是:
时刻照顾领导的面子,才更受领导的重视;
学会察言观色,才更受领导的喜爱;
培养一致的爱好,才方便和领导交流;
总之,和领导打成一片,我们才更有机会。
难道身在职场不管能力如何,都只能做别人口中那种“领导喜欢的聪明人”?
别把“做人”和“算计”划等号
照顾面子没有错。把情面留给一个人,这是我们为人处世的德。
察言观色没有错。避免别人的尴尬,这是我们为人处世的智。
投其所好没有错。寻找话题,拉近距离,这是我们为人处世的趣。
唯一有错的,是在职场上,将这些本来的人际关系常识,视作奉承领导的技能。
当我们一味追求升职加薪,眼中只有权力和金钱时,与领导的人际关系便覆盖了正常的人际关系,一些自然的事当然就在我们眼中拥有了不一样的定义,这是一种心理的投射结论。
其实,前者是在“做人”,而后者是在“算计”。
诚然,“做人”和“算计”可能都会得到领导的赏识。
但不同的是,“算计”早晚会被人识破。
在工作中,“做人”才是正确的选择,即使它看起来不是那么聪明。
别再认同“枪打出头鸟”
“做人”是基本,但还不够。
我们还需要能够为了团队目标,更加无私的付出,去获得一些显而易见的功劳,这和“抢功劳”是不同的。
有人会说,这是职场大忌。
一点不奇怪,因为我们常常听到“枪打出头鸟”的警告。
心理学家PatBarclay教授和他的学生AletaPleasant做过一场名叫“公共物品分配游戏”(publicgoodsgame)的实验。
参加实验的人,被分为很多个小组,根据分配游戏给出的规则,每个人都可以在轮到自己时作出对自己有利或对团队有利的决策,另外,他们也可以看到别人的决策,并通过减少自己的得分来惩罚想要惩罚的任何一个人,这个人将失去更多的得分。
教授还在每个小组中都引入了“观察者”,这位观察者会在看到所有人的表现后,选择搭档和自己合作。而组员需要互相竞争来赢得观察者的认可。
这个实验的目的就是为了验证“反社会的惩罚”现象,也就是中国人常说的“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让人无法快乐的是,实验也的确得到了这样的结果!
有趣的是,同样是上面的实验,也出现了另一个让人无比安慰的现象:
所有的观察者,都选择了那些愿意为团队付出最多,功劳最高并因此受到周围人诋毁的人。
观察者觉得他们愿意为团队利益付出更多,这样的人才更值得信赖。
这不就是职场中正在发生的事情吗?
我们的领导就正扮演着“观察者”的角色。
职场和人生也许没什么不同,我们其实只需要记得一句话:低调“做人”,高调“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