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大部分人都听说过催眠术,有的相信、有的不屑,那催眠术究竟有没有?本书有答案。
本书作者舒娅是一位有超过小时的心理咨询经验的高校心理学老师。全书内容浅显易懂又有趣实用,是心理学入门的好读本。
内容从心理学的起源到主要心理学派系再到众多心理学定律和效应,分为9大篇99小节依次以通俗化、故事化、简介化的语言述说。
九大篇分别为“入门篇、认知篇、自我篇、情绪篇、行为篇、社交篇、婚恋篇、调适篇、成功篇”,几乎涵盖到生活、工作中的方方面面。
个人在看的过程中为众多具有“心灵鸡汤”的营养又确实可行、有用的定律、效应而促动振奋。
人都会不可避免的出现低谷、失落、挫败期,心灵鸡汤的书不敢推荐,积极心理学的书却可以好好的阅读一些,这不仅仅是语言的安抚,还有实践检验过的支持。(《论语》、《道德经》还有部分唐诗、部分宗教典籍就具备“积极心理学”的疗效,个人意见)
告诉自己“没有过不去的坎!”“你能行!没问题的!”“笑一笑,十年少!”这些话是有心理学的理论支撑的。
二、
心理学的英文词源于古希腊语,原意思是“灵*之科学”。
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或动物的心理状态、心理过程和心理特征及其行为的学科。
年,德国哲学家葛克尔首次用“心理学”一词标明自己的著作,再后来德国哲学家沃尔夫的《理性心理学》《经验心理学》陆续问世,“心理学”一词才得到公认和流行。
年,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才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三、
看高铭的《催眠师手记》的时候(也是《天才在左疯子在右》的作者),觉得这个催眠术好神奇,是否瞎扯的?
看完本书,知道催眠术是真实存在的,《催眠师手记》里的描写无非就是加入“小说”笔法而已。
催眠术源自18世纪奥地利麦斯麦(上图)医生的“动物磁力法”心理暗示技术,是一种以“磁铁棒诱惑病人进入意识恍惚的状态中”。
19世纪,英国医生布雷德研究得出,让患者凝视发光物会诱导其进入催眠状态,创立“催眠术”一词,在其著作《神经催眠术》中将心理暗示技术正式定名为“催眠”。
催眠术不是对所有人都有效的,5%~20%的人不能完全被催眠,大约15%的人很容易被催眠,大多数人介于这两者之间。临床催眠实践证明,注意力集中、身体易于放松、感受性高、想象力丰富的人,更容易进入催眠状态。
催眠是“两情相悦”的,受者如果抵触情绪大是无法进入催眠状态的。
四、
其实这本书更好的在于介绍了众多心理学的定律和效应,简单举三个。
安慰剂效应:牙痛的人进了牙科诊所,就觉得牙痛好多了。(这是因为焦虑和恐惧减少,情绪放松了下来。所以,当不如意的时候,适当学会安慰自己,让自己情绪放松。)
皮格马利翁效应:一万句指责,敌不过一句赞美。(多赞美,“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飞轮效应:最艰难的时刻,就是改变的临界点。(为了使静止的飞轮转动起来,一开始必须花费很大的力气,一圈圈周而复始地推,每转一圈都很费劲,但每一圈的努力都不是无用功,因为飞轮会转动得越来越快。在达到某个临界点时,飞轮的重力和冲力会成为推动力的一部分,此时无须再费力,飞轮也会快速转动,且会不停地转动。万事开头难,但只要坚持不懈的推动事业的飞轮,终有一天,它会自己飞快旋转。)
五、
心理学主要流派有:
1、内容心理学派(主张用实验和测量的方法来研究心理学)。
2、意动心理学派(主张以内省的方法研究心理的互动)。
3、构造主义心理学派(主张把意识经验分析为三种元素:感觉、意象和感情)。
4、机能主义学派(反对分解元素,主张心理是一个连续的整体,且不能脱离社会环境研究人的心理现象)。
5、格式塔学派(反对构造主义,主张直接经验〔即意识〕和行为,强调经验和行为的整体性,认为整体并不等于且大于部分之和)。
6、行为主义学派(认为心理学不应该研究意识,而要预测和控制人的行为)。
7、精神分析学派(强调人的本能的、情欲的、自然性的一面,并首次阐述了无意识的作用,肯定了非理性因素在行为中的作用,开辟了潜意识研究的新领域)。
8、人本主义学派(认为心理学应该着重研究人的价值和人格发展,核心有四个方面:强调人的责任;强调此时此刻、从现象学角度看个体、强调人的成长)。
9、日内瓦学派(侧重于儿童智力发展的认识活动)。
巴甫洛夫(下图)说:“争论是思想的最好触媒。”学术方面早有“百家争鸣”才能“百花齐放”一说,派系之争不一定是坏事,特别是学术方面的,越辩才能越广博。
六、
主要心理学大咖:
心理学之父——冯特(德国人)
条件反射的发现者——巴甫洛夫(俄国人,他抵触心理学,讨厌别人称呼他是心理学家)
精神分析大师——弗洛伊德(奥地利人,多年来一直褒贬不一,投资大师查理·芒格觉得他的理论是“胡扯”)
分析心理学先驱——荣格(瑞士人,弗洛伊德的学生,不同意老师的“泛性论”)
动物心理学首创者——桑代克(美国人)
环境决定论者——华生(美国人,不是福尔摩斯的搭档华生)
儿童心理学之父——皮亚杰(瑞士人)
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美国人)
人本主义的代表——罗杰斯(美国人)
七、
科普一下,不要觉得心理学就是研究心理疾病和精神疾病的,也不要觉得做心理咨询就是自己有什么病。心理学和心理咨询面向的不仅仅是病患,也面向正常群体,大部分人都会有情绪、沟通、工作、婚恋、悲伤、困苦的困扰,如果压抑在心里解不开,寻求心理咨询或心理学化解都是解决之道。据一项调查显示,美国有30%的人会定期看心理咨询,80%的人会不定期去心理诊所。
有些学者认为“心理病”是“富贵病”,穷苦人家没有时间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