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常识解析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为什么中国大部分的父母,都不能承认子女的
TUhjnbcbe - 2023/8/30 20:21:00

大家好,我是小点,壹点灵的点。

中国的父母,常觉得子女是“忽然”、“离奇”地得上抑郁症。甚至,非常多的父母们,否认孩子有抑郁症。

医院做心理医生的时候,我曾遇到过一对母女。

女孩刚刚读初中,家庭条件相当优渥,父母是做生意的,家中资产超千万。为了让女孩获得更好的教育条件,父母把她送到当地最好的学校,母亲也在学校附近租了一栋大房子伴读,全天候照顾女孩的生活,无微不至。

然而,由于学业压力过大,并且与老师发生过一次冲突,女孩经历了一个情绪低落期。

之后,由于受不了越来越重的人际和学业压力,女孩向母亲“求救”,希望自己可以休学1年,调整自己的状态,等状态调整好了再继续学业。

但母亲是一个很要强的人。

当她听说女孩想退学,觉得非常羞耻:

自己在事业上如此成功,之前打拼的时候不知遇到了多少困难,自己全部挺过来了,现在自己的女儿居然连学校里的“小事”都克服不了?

母亲越想越气,痛骂了女孩一顿,并在后来的一段时间内和女儿一直有冲突。

女孩最终还是留在了校园。

但后来有一天,在经历了一次激烈的吵架后,女孩绷不住了,开始出现抑郁的症状,并越来越严重,甚至出现了自杀的倾向。

母亲心急如焚,医院进行住院治疗。

虽然母亲积极配合我们的治疗,但还总会向我抱怨和质疑,她觉得自己女儿的抑郁症得的太“离奇”了:“我家孩子特别特别听话,我们家里条件又好,要什么有什么,孩子怎么会得抑郁症呢?是不是平时想的东西太多了?”

很多家长都觉得孩子的抑郁症是“离奇”得上的,实际上他们一直在忽略孩子的求救:

“情绪长时间低落”——就是“比较内向,在外人面前放不开”

“不愿意去做某事”——就是“懒,怕吃苦,娇生惯养”

“觉得活着没意义”——就是“懦弱,只知道逃避现实”

很多抑郁症患者把家当做最后的庇护所,但当父母不认真对待自己的病情时,孩子该是多么的绝望啊!

为什么父母总觉得抑郁症是“离奇”得上?

60后、70后父母,大多都经历过中国由贫穷到富足的过程。他们的年代,是一个物质匮乏的时代,他们大部分人都遭受了集体创伤:经历过饥荒、社会动荡,以及物质匮乏的不安全感。

同时,他们自己的家庭也带来了很多个体的创伤:

成长过程坎坷,受教育程度低,父母的无知和不管不顾,任自己野蛮生长,家庭氛围可能又比较压抑,经常有成员之间的冲突。

而当时的社会和家庭环境,不容许他们有过多的表达。于是,他们只能把情绪隐藏起来,长久地压抑,以致于自己都失去了感受和表达情绪的能力,变得麻木。

为了应对创伤,他们也发展出了各种防御机制来保护自己:

1.投射

他们在为人父母后发现:现在的孩子,也太幸福了,不愁吃不愁穿,只要管学习,活得如此轻松,却还不停地抱怨。如果是这样,成长过程中经受如此多苦难的他们,又该如何去抱怨呢?

于是父母们把自己对于生活的理解、自己没有完成的愿望,都投射到孩子身上,他们希望孩子也能和自己一样,勇敢地接纳生活的各种苦难,并且完成自己想要的目标。

然而,时代的变化也使得孩子身处的环境,超出了父母的理解。现在的孩子更注重精神世界的需求,已经不算是野蛮生长的一代,他们更需要的是理解、陪伴和支持。

孩子们的苦恼在于:“父母小时候除了愁温饱,什么都不愁;我们除了不愁温饱,什么都愁。”

2.压抑和否认

大多数父母的童年都是不幸福的,再往前辈追溯,则是更不幸福的童年,未被修复的创伤如同烫手山芋一般代代相传。

到了物质丰富的现代,父母们认为孩子们已经没有理由创伤了,当孩子被确诊抑郁的时候,大多数父母往往是本能地否认,更多的时候都只是觉得自己的小孩太内向了,不喜欢说话,不愿意表达自己,和什么“精神疾病”、“心理疾病”根本不可能有关系。

父母这一辈,是“没有被温柔以待的人“,他们也不懂如何去温柔对待他人。

3.合理化

在父母辈的成长轨迹中,他们可能从未接触过抑郁症,这是他们认知中的新事物。

对于抑郁症的解释,很多父母都会这样教育孩子:“你根本就没病,都是自己天天瞎想出来的!”“多出去走走玩玩就好了,待家里太久待出毛病来了。”

没有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是一个“病人”。尤其是抑郁症,外表上看起来与常人无异,父母更不希望给孩子贴上患病的标签。他们一方面否认,一方面用自己的世界观尽量合理化解释抑郁症。

有很多孩子抱怨过:“他们或许很早就知道我有抑郁症,但他们好像不愿意承认。”

抑郁症治疗中,真正需要的是什么?

孩子在抑郁症病程中,一般会回避与人沟通。

如果孩子愿意和父母聊聊,父母应该更专注于沟通的平等与尊重,尽量减少一股脑的唠叨与说教,以倾听为主,尽量避免对谈话内容的各种评判。

如果孩子比较抵触沟通,父母应该用行动向孩子传达一种信息:“我们会一直陪着你”。这种无声的陪伴与支持,往往是孩子最需要的。

如果孩子长时间没有反馈,父母也不要过多去埋怨孩子,尽量多了解与抑郁症患者的相处技巧,遵照医嘱照顾孩子。

在孩子治疗期间,父母的心情肯定是焦虑、急切的。

因此,当孩子仍存在各种消极的想法时,父母最好可以尝试给予孩子更多的理解,去体会他们的立场和感受。

父母切忌将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强加于孩子,而是需要保持对孩子背后想法的好奇心,了解孩子的行为动机才能更好地了解感受。

很多父母觉得孩子得抑郁症,是家庭的末日,实际上,父母和孩子可以以此为契机,增进彼此的了解。如果家庭中存在冲突,一定要心平气和地交流。

孩子在抑郁症期间容易攻击自己,父母可以帮助孩子用合理的方式宣泄情绪,可以带孩子一起去做做户外活动,增进亲子的羁绊。

父母的爱是有局限性的。父母可能会不理解孩子,可能会逃避问题,可能会伤害到自己的孩子。

在不完美的亲子关系中,并不一定非要互相折磨,直到一方妥协,而是要努力和对方沟通,理解对方。坚强的亲子关系,才是治愈抑郁症的一剂良药。

1
查看完整版本: 为什么中国大部分的父母,都不能承认子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