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常识解析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我开心了2秒随即拒绝你也有幸福恐
TUhjnbcbe - 2023/8/27 22:05:00

一个朋友告诉我,她喜欢的男神向她告白了。

但是,她开心了2秒,随即拒绝了。

听到她说拒绝的时候,我替她深感惋惜。

有多少人能如此幸运的,和自己喜欢的人在一起呢?

为此,我决定为这个朋友写一篇文章。

你也会像我朋友这样吗?明明很喜欢对方,却用力推开对方。

明明渴望幸福,却又亲手推开它,这可能是“幸福恐惧症”。

什么是幸福恐惧症?

幸福恐惧症是指我们在无意识的情况下拒绝幸福,情愿使自己一直处于不幸的感觉之中。

患有幸福恐惧症的人,通常会有这些表现:

①在伴侣的选择上,他们不会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人,而是会选择自己第二或第三喜欢的人。

②在和伴侣相处时,他们会故意增加摩擦,以此来破坏彼此的感情。最常见的,在约会中故意迟到或者挑起事端,以此来破坏约会的氛围。

③在面对困难时,他们想法会比较消极,会把自身的不幸归咎于他人和环境。

④在面对宁静平和的生活,他们会有种要逃离的冲动。

⑤对于未来,他们不抱有美好的憧憬。

如果,你觉得上面说的就是你,那你可要注意了哦。

幸福恐惧症是怎么产生的?

或许,有人会质疑,我们毕生都在追求幸福,又怎么会恐惧、排斥幸福呢?

而恐惧幸福的人,他们往往会有一些不合理的信念,

比如以下常见的3种,你有没有呢?

第一种:“快乐之后,就会有坏事发生”。

从小到大,我们都被教育: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于是,在我们开心得意之时,父母常常会泼一盆冷水,甚至恐吓我们:“你别得意的太早,考好一次而已,下次可能成绩就没这么好了。”

或是在我们游戏玩得尽兴的时候,被父母打断,“别玩了,玩疯了都,作业写完了没?”

这会让我们觉得,快乐是不被允许的,快乐之后,就会有坏事发生。

加上一次次“乐极生悲”的上演,会强化我们这样的认知。

比如,在玩冲浪超开心的时候,一个浪拍来,把自己平时戴的眼镜给拍走了;

比如,在高考结束后,邀请了一群好朋友吃炸鸡,聊得非常开心,结果喉咙被鸡骨头卡住了;

又比如,某一天,自己心情特别好,哼着小曲在路上放肆走,结果,踩到了一块冰,就四脚朝天了;

渐渐地,我们有一个思维惯性,我不能太开心。不然,我会遭遇不幸。

就这样,这种忐忑和担忧一直伴随在我们身边,让我们无法好好享受快乐。

第二种:“幸福会使人变糟糕,失去创造力”。

在我们的文化里,人的磨砺离不开苦难,而幸福则是洪水猛兽。

谈起一些历史名人,我们总会想到著有《岳阳楼记》的范仲淹,《醉翁亭记》的欧阳修,《赤壁怀古》的苏轼,《离骚》的屈原。

随即,我们把他们的惊天才华,归功于生活的不顺和仕途的衰落。

我们觉得,如果他们生活安逸,对生活就不会有那么深刻的思考和理解,更不用说创作出惊天地泣*神的著作了。

自然而言的,我们大部人都会觉得苦难是个好东西,是我们成长所需要的,甚至是值得追寻的。

于是,父母们总苦口婆心地唠叨说,“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更有父母,给孩子进行打击教育,美其名曰希望孩子可以更坚强。

但事实上呢,苦难就只是苦难而已,对痛苦的思考才是财富。

第三种:“展露幸福,会对自己和身边的朋友不利”。

人们喜欢在朋友圈里秀炫晒,可是,有研究发现,使用社交媒体(经常刷朋友圈)会让人的幸福感降低。

也就是,对于多数人来说,他们看到别人的幸福,自身的幸福感反而会降低。

偶尔你在“炫耀”的时候,明明只是单纯地想要把自己的幸福和别人分享,但身边的亲人、朋友可能会忍不住地提醒“你要低调”。

我们大家害怕表达快乐,担心会引起周围人的嫉妒与不满,制造不必要的纷争。

渴望幸福,却畏惧幸福,怎么办?

虽然我们称呼它为“幸福恐惧症”,但它并不是一种疾病。如果你生活得很舒心,并不需要刻意改变。

但是,如果这种幸福恐惧阻碍了你变得更好,可以尝试认知行为疗法(CBT)。它是一种可以帮助一个人识别不合理信念并改善行为的疗法。

以开头“我朋友不敢接受喜欢的人的表白”为例,具体可以这么做:

第一步:记录这个情境中的具体事件、你的想法、情绪以及行为。(见下图)

第二步:重新构建新的认知。

这一步,非常非常关键。

希腊哲学家埃皮克提图曾说,人的烦恼并非来自实际问题,而是来自于人类看待问题的方式。

在我朋友被喜欢的男生表白之后,她产生了“在一起后,对方会发现我的缺点,并因此离开我”的想法。

但是,想法不等于事实,还会有其他可能的情况,比如,“对方和她在一起后,包容她的缺点,看作是她独有的可爱”;又或是,“帮助她改善缺点,一起成为更好的人”。

在这一步中,我们要变换思路,看到原来想法的局限性,并用更合理的想法去替换它。

第三步:行为暴露。

当我们意识到原有想法的不合理之后,就需要用行动来证实。比如,让我朋友去试着和对方在一起,看看是不是会有自己担心的事发生。如果没有,那先前的想法就自然被打破了。

第四步:行为实验。一次的行为记录,并不够精准。

我们可以在自己特别开心的时候,跟踪记录下,到底有没有发生不幸的事。

反复多次,验证了开心并不会带来不好的结果,旧的信念就会坍塌,取而代之的是更合理的信念。

幸福恐惧症的背后,是我们没有意识到的“常识”。

很多时候,常识由于太普遍,我们往往不会质疑它正确与否,也忽略了它的影响。

常识与无知,可能如影随形。请学会不轻易下结论,多质疑结论,这会让我们更客观。

1
查看完整版本: 我开心了2秒随即拒绝你也有幸福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