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上半年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
1.我国第一位系统传播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并出版《新教育大纲》的教育理论家是()。
A.杨贤江
B.陶行知
C.*炎培
D.李大钊
A杨贤江
2.年,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发表的系统阐述其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著作是()。
A《理想国》
B.《巨人传》
C.《太阳城》
D.《爱弥儿》
D卢梭爱弥儿
3.有的人在逆境中奋起,有的人在逆境中消沉;有的人在顺境中如鱼得水;有的人在顺境中却虚度光阴。这种现象说明()。
A.顺境有利于人的发展
B.王不亭女好坏法六的发愿_,师
C.逆境有利于人的发展
D.人对环境影响有能动性
D人对环境的能动性
4.教师以自身教育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为研究对象,旨在改进教育实践,而不在于理论构建的研究属于()。
A.实验研究
B.行动研究
C.调查研究
D.个案研究
B行动研究
5.“今天的教育就是明天的经济,教育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杠杆”,这说明教育具有()。
A、科学性
B、阶段性
C、生产性
D、独立性
D生产性
6.“教育要掌握和利用人的发展的成热机制”抓住发展的关键时期,不失时机的泵取有效措施,卓有成效地促进学生发展,这反映了人的身心发具有()。
A.顺序性
B.稳定性
C.不平衡性
D.个别差异性
C平衡性
7.《中华---义务教育法》规定“国家实施九年义务教育”,要求“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依法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义务教育的基本特征()
A.强制性、普及性、免费性
B.强制性、基础性、普及性
C.基础性、普及性、免费性
D.基础性、强制性、免费性
A
8.目前,我国中学实行的课程管理体制是()
A.国家统一管理
B.地方与学校共同管理
C.学校自主管理
D.国家、地方与学校三级共同管理
D
9.由教育家洛扎诺夫创立,注重强化联想,坚持理智与情感、有意识与无意识的结合,使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有效地接收更多信息的教学方法是()。
A.范例教学
B.发现学习
C.暗示教学
D.非制导教学
C洛扎诺夫的暗示教学
10.把两个或两个以上年级的学生编在一个年级,在一节课内由一位教师对学生进行直接教学与布置、完成作业轮流交替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A.合作学习
B.复式学习
C.小班教学
D.分层教学
B
11.在学习文化建设中,让学校里的每一面墙壁都开口说活,这体现的德育方法是()
A.说服教育法
B.实际锻炼法
C.情感陶治法
D.自我修养法
C
12.*看到王强经常帮助同学而受老师的表扬,因此他也愿意帮助同学,这种现象主要体现了哪种强化方式()
A.负向强化
B.间隔强化
C.自我强化
D.代替强化
D
13.刘杰学过物理平衡的概念,促进了他对化学平衡概念的理解。这种迁移属于()
A.负向迁移
B.顺向迁移
C.垂直迁移
D.逆向迁移
B
14.郭老师上课时,边讲课、边板书、边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这反映了那种注意品质()
A.注意的稳定
B.注意的分配
C.注意的范围
D.注意的转移
B注意的分配
15.进入初中后,赵东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时常无故的兴奋不已,转而又哀伤忧愁,这反应了青少年情绪发展具有()
A.弥散性
B.闭锁性
C.波动性
D.感染性
C波动性
16.李玲遇事常拿不定主意,错失良机。这主要反映了她意志品质的哪一特点()
A.果断性
B.独立性
C.坚韧性
D.自制性
A果断性
17.廖老师在心理辅导课上经常使用文具等物品作为奖励替代物的改变学生的行为,这种做法属于()
A.认真法
B.代币法
C.脱敏法
D.消退法
B代币法
18.陈亮一想到明天要在课堂.上就坐立不安,感到心跳加快,脸红,出冷汗。这种表现属于()
A.抑郁
B.妄想
C.强迫
D.焦虑
D焦虑
19.郑老师通过让全班同学观看“某中学生为了减轻妈妈的辛劳,时常为加班晚归的妈妈做好饭”的视频,让学生学会孝敬长辈,这种品德修养发放属于()
A.树立榜样
B.有效说服
C.群体约定
D.价值辨析
A树立榜样
20.语文课上,张老师非常注重营造宽松的气愤,鼓励每个学生自由表达,并建设性地吸引学生地观点以帮助和指导学生。这种课堂管理方式属于()
A.民主式
B.权威式
C.放任式
D.专制式
A民主
21.决定一位教师能否成功地扮演教师角色的首要条件是()
A.角色意志
B.角色体验
C.角色认知
D.角色期待
C角色认识
二、辨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8分,共32分)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22.教育必然促进社会的发展。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一方面,教育具有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它可能促进社会的发展,也可能阻碍社会的发展。另一方面,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教育对社会经济、*治、文化等的作用不是立竿见影的,总要经过一个较长的时间才能显现。
23.学生在学校主要学习间接经验。
这种说法是正确的,从总体上来讲,课程内容是根据课程目标,从人类的经验体系中选择出来,并按照一定的学科逻辑序列和儿童心理发展需要组织编排成的知识体系和经验体系。课程内容的基本性质是知识,它包含着学生应当具有的间接经验和与之相失的知识经验。其中间接经验即理论化、系统化的书本知识,是课程内容的主要来源;直接经验是指学生为学习书本知识需要的感性知识,是课程内容的补充和完善.因此学校的课程内容主要是由由间接经验构成的说法是正确的。
24.动机水平与学习效果成正比。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总体而言,学习动机对学习效果的关系并不是那么简单。只有当学习动机的强度处于最佳水平时,才能产生最好的学习效果。“耶克斯-多德森定律”表明动机水平与行为效果成倒U型曲线关系。
25.情绪与认知是互不影响的心理过程。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1)情绪影响感受性。
良好的情绪可以提高人们的感受性,消极情绪则会降低感受性。
(2)情绪对知觉的影响。
情绪会影响我们对一些模棱两可的刺激的知觉。当个体正体验着积极的情绪时,他就会用赞同的眼光去知觉和评价这些刺激。
(3)情绪对记忆的影响。
情绪影响着记忆的信息范围,也影响着信息在记忆系统中的组织方式。
(4)情绪对思维的影响
处于良好的情绪状态时,思维活跃而敏捷,条理清晰,推理严密,更有创造力。情绪不佳时,脑子似乎不听使唤,显得迟钝。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26.制约课程内容选择的因素。
(1)社会因素
社会对课程的制约是从社会条件和社会要求两方面来发挥作用的。我们要根据社会所能提供的办学条件,根据社会对各种人才的需求,设计出适应广泛需求的多层次、多类型的课程方案,改革现有课程,使课程与社会同步发展。
(2)知识因素
知识是人类在社会实践过程中认识自然、社会和人的精神产物,是现实世界各种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反映,包括自然科学知识、社会科学知识和人文科学知识。课程与知识的关系十分密切,学校课程正是因人类传递和传播知识的需要而产生的,人类积累的知识宝库是学校课程取之不尽的源泉。
(3)学生因素
制约课程的学生因素,包括学生的需要和条件,其中包括兴趣、爱好、接受能力和原有的知识能力基础,是影响课程发展的重要因素。课程一广面要受学生身心发展阶段(即年龄特征)的制约,另一方面要受学生心理发展水平个性差异的制约。
27.启发性教学原则实施的要求。
①加强学习的目的性教育,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这是贯彻启发性原则的首要问题))
②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③让学生动手实践,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④发扬教学民主。包括: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创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允许学生向教师提问、质疑等。
28.简述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是心理学家皮亚杰在其发生认识论、运算逻辑和儿童心理学体系中提出的关于儿童认知发展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的理论,包括感知运动阶段(出生-2岁)、前运算阶段(2-7岁)、具体运算阶段(7、8-11、12岁)、形式运算阶段(12~15岁)。
29.简述教师自我促进心理健康的有效方法。
教师自我促进心理健康的有效方法:
(1)个体积极地自我调适。主要包括:观念改变;有积极的应对策略和归因方式;有合理的饮食和锻炼,保持身体健康。
(2)组织有效的干预。组织干预的思路就是通过削减过度的工作时间、降低工作负荷、明确工作任务、积极沟通与反馈、建立有效的社会支持系统来防止和缓解教师的心理压力。
(3)构建社会支持网络。维护教师心理健康,需要建立一个和谐的社会支持网络,社会各界对教师的角色期待进行合理的定位。
四、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8分,共36分)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30.材料:
在我担任初二(5)班班主任的时候,有次家校联系一位家长,带着孩子到我的办公室找我谈话,期间,家长不停地数落孩子,把孩子说得一无是处,孩子一直低着头。由于我在班上对这个学生也比较
从那以后,我很少正面表扬过他,这个孩子平时挺踏实,利于帮助同学,也有一定上进心,经过这次当着家长面表扬他学习积极性更高了,期末成绩提高到了班级的中上游,所以无论是怎样的学生,都还是个孩子,都需要鼓励和帮助,必要的时候夸一夸学生,能给他们打不少气,为学习增加动力。
问题:
(1)结合材料分析,这位老师的做法是贯彻了哪一德育原则?
(2)阐述贯彻该德育原则的基本要求?
问题:
(1)材料中班主任的教育教学行为贯彻了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该原则是指德育工作中,教育者要善于依靠、发扬学生自身的积极因素,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克服消极因素。材料中,家长眼中的孩子是一无是处的,不同数落孩子,但在老师眼中虽然该生成绩靠后,但是其也有一些优点,比如有学习劲头,认真听课,乐于助人等等,因此老师当着家长的面表扬了该生的积极方面,也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了学生学习信心,从而也可以促进成绩的提升。
(2)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贯彻要求:
①要用一分为二的眼光、客观得评价学生;
②要有意识地创造条件,将学生思想里的消极因素转化为积极因素;
③要提高学生的自我认识、自我评价的能力,启发他们自觉思考,克服缺点发扬优点。
31,材料:
王老师是一名入职的高中数学老师,刚刚上了一周的课,就发现班上的同学对它的课不感兴趣,有些学生上课开“小差”,有些学生一脸困惑。她原以为是这些同学对学习不积极,经过深入了解,发现讲她很多知识学生都已经在课外学习中掌握了,所以对自己讲教学内容感到太不容易,觉得无聊。于是王老师大幅度提升了课堂的教学内容和家庭作业的难度,以为这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结果这回学生反应上课听不懂,作业不会做。王老师冥思苦想,为什么自己的教学效果不好?随后他向教学经验丰富的张老师请教,如何才能把把握好教学内容的难度,张老师跟王老师说:“你要让学生,跳一跳能摘到桃子。”
问题:(1)请用维果斯基的理论,分析王老师的教学存在什么问题?
答:维果茨基关于教学和发展的关系,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理论”。该理论认为教学必须考虑儿童已经达到的水平,并要走在儿童发展的前面。因此,要实现最大的教学效果,需要确定儿童的发展水平:一是现有的发展水平,二是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的帮助可以达到解决问题的水平,或是借助于他人的启发帮助可以达到较高的水平。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强调了教师必须重视学生现有的发展水平。维果斯基理论重视学生已经达到的水平,这一思想对正确理解教学与发展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材料中王老师作为新入职的高中数学老师两次均没有正确把握学情,第一次低估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第二次又过于拔高了知识内容。这两种教学情境,都是没有考虑儿童现有的学习水平,从而导致教学效果的低下,没有成功创设“最近发展区”。而张老师提出的“跳一跳能摘到桃子”经验,其实质就是既重视了学生已到达的水平,又考虑到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可能实现的水平,符合“教学应走在发展的前面”,符合“最近发展区”理论。
(2)结合案例,指出如何让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
答:要让学生“跳一跳能摘到桃子”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知识水平,充分备课,尤其是备学情。材料中王老师作为一名新入职教师,应该多与学生沟通,向有经验的老教师请教,将自己的课堂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经验基础之上。
(2)教师要树立科学的、交往与互动的教学观。王老师在课堂上应重视师生间、学生间的信息交流,及时且准确地把握并调整课堂节奏。
(3)注重学生主观能力的培养。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一切教学都应该围绕学生进行,王老师应树立“以学为本”的学生观,多从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和设计课堂教学
(4)在教学过程中,要发扬教学民主,做到启发诱导,采用多种生动活动的教学形式。王老师作为新老师,教学灵活性不够,需要在课堂中多种教学形式并用,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鼓励学生多向有困难的题目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