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常识解析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福建师范大学2022年2月课程考试心理
TUhjnbcbe - 2023/8/8 21:38:00
白癜风口碑好的医生 http://news.39.net/bjzkhbzy/180114/5999159.html

《心理学》期末考试(A卷)答题纸

注意:全卷请在答题纸上作答,否则不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12题,计60分)

二、论述题(每小题20分,共2小题,计40分)

1.论述奥苏伯尔有意义学习的标准和条件。

(1)所谓有意义学习,就是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和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实质性联系指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是非字面的,是建立在具有逻辑关系基础上的联系,是一种内在的联系;非人为的联系指这种联系不是任意的或人为强加的,是新知识和原有的认知结构中的有关观念建立的某种合理的或逻辑基础上的联系。

(2)有意义学习的条件:①从客观条件看,有意义学习的材料本身必须能够与学生认知结构中有关知识建立起实质性和非人为的联系。②从主观条件看,有意义学习主要包括三点。第一,学习者要有有意义学习的心向或倾向性;第二,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适当的知识基础;第三,学习者必须积极主动地使具有潜在意义的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有关的旧知识发生相互作用,加强对新知识的理解,使认知结构或旧知识得到改善,使新知识获得实际意义。(3)接受学习是教师通过直接呈现要传授的知识及其意义,学生通过新、旧知识之间的相互作用来获得新知识。与布鲁纳所倡导的发现学习的观点相反,奥苏伯尔认为,学生的学习主要表现为接受学习,是通过教师的传授来接受事物意义的过程,它是一种有意义的接受,完全可以是有意义的学习。(4)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在接受学习中,教师所呈现的新知识大都是现成的、已有定论的、科学的基础知识,包括一些抽象的概念、命题、规则等。学生主要通过利用和这些新知识有关的、认知结构中已有的旧知识去同化它们,通过这种同化(或称相互作用)去理解新知识的意义。在奥苏伯尔看来,无论接受学习还是发现学习,都有可能是机械的,也都有可能是有意义的,那种认为接受学习必然是机械的,发现学习必然是有意义的观点是毫无根据的。如果教师教法得当,并不一定会导致机械地接受学习,任何学习,只要符合意义学习的条件,就是有意义学习,此外,有意义学习和机械学习也不是绝对的,而是处在一个连续体的两端,学校的许多学习,经常是处在这两端之间的某一个点上。          

2.试述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基本途径。

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基本途径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通过师范教育培养新教师作为教师队伍的补充,另一方面是通过实践训练提高在职教师的能力与素质。(1)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课堂教学观摩可分为组织化观摩和非组织化观摩。组织化观摩是有计划、有目的的观摩,非组织化观摩则没有这些特征。一般来说,为培养提高新教师和教学经验欠缺的年轻教师,宜进行组织化观摩,这种观摩可以是现场观摩,也可以观看优秀教师的教学录像。非组织化观摩要求观摩者有相当完备的理论知识和洞察力,否则难以达到观摩学习的目的。通过观摩分析,新教师学习优秀教师驾驭专业知识,进行教学管理,调动学生积极性等方面的教育机智和教学能力。(2)开展微格教学:微格教学指以少数的学生为对象,在较短的时间内(5—20分钟),尝试做小型的课程教学,可以把这种教学过程摄制成录像,课后再进行分析。这是训练新教师、提高教学水平的一条重要途径。微格教学使教师分析自己的教学行为更加直接和深入,增强了改进教学的针对性,因而往往比正规课程教学的经验更有效。(3)进行专门训练:要想促进新教师的成长,我们也可以对他们进行专门化训练。有人曾经将某些“有效的教学策略”教给教师,其中的关键程序有:①每天进行回顾;②有意义地呈现新材料;③有效地指导课堂作业;④布置家庭作业;⑤每周、每月都进行回顾。(4)反思教学经验:对教学经验的反思,又称反思性实践或反思性教学,这是“一种思考教育问题的方式,要求教师具有作出理性选择并对这些选择承担责任的能力”。波斯纳提出了一个教师成长公式:经验+反思=成长。他还指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如果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思考,那么它的发展将大受限制。

《心理学》期末考试A卷

注意:全卷请在答题纸上作答,否则不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12题,计60分)

1.以下不属于同一种心理现象的是()。

A.皮格马利翁效应B.教师期望效应

C.晕轮效应D.罗森塔尔效应

2.因为害怕而服从规则,根据科尔伯格的理论,在道德认知上属于()。

A.惩罚服从取向B.相对功利取向

C.寻求认可取向D.遵守法规取向

3.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属于()。

A.同化迁移B.顺应迁移

C.逆向迁移D.重组迁移

4.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A.学生B.教师C.学与教D.师生

5.老师告诉学生,如果他们在自习课上认真做作业,放学后就可以不用再做家庭作业了。这种激励方式属于()。

A.正强化B.负强化C.惩罚D.消退

6.认为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只能靠自己的建构来完成,这种观点属于()。

A.经典性条件作用论B.操作性条件作用论

C.认知学习理论D.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7.老师在全班同学的面前表扬了小明,根据班杜拉的强化类型,班上的其他同学都受到了()。

A.直接强化B.替代性强C.自我强化D.负强化

8.以下能反映个人品德的行为是()。

A.他每天把自己的卧室打扫得干干净净B.他总是烟酒不离

C.他学习态度不端正D.他退回了服务员多找的钱

9.“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这样表述的教学目标是()。

A.行为目标B.心理与行为相结合的目标

C.含糊的目标D.认知与行为相结合的目标

10.在某老师的课堂上,学生过度兴奋、随便插嘴、故意捣蛋,其课堂气氛最有可能是()。

A.积极型B.消极型C.对抗型D.破坏型

11.衡量一个教师是否成长成熟的重要标志是能否自觉

1
查看完整版本: 福建师范大学2022年2月课程考试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