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心理减肥之父:
“笑口常开,青春常在”。但是,人生在世,难保无忧,关键是毋使太过、勿令太久。中医“易性”的养心--法恰
是“对症”的良方。所谓易性,即通过学习、娱乐、交谈等方式,来排除内心的悲愤忧愁等不良情绪的方法。具体方法
因人因事而异,如“取乐琴书,颐养神性”,或“看书解闷,听曲消愁,有胜于服药”,或“止怒莫若诗,去忧莫若
乐”,或“劳则阳气衰,宜乘车马游玩”,或“情志不…开怀谈笑可解”等等。事实上,图书、音乐、戏剧、梦
蹈、书法、绘画、赋诗、填词、雕塑、种花、垂钓等,都可起到培育情趣、陶冶情性的防病治病作用,拥有它们必健
康、长寿。
王歌心理瘦身研究院说:
哲理养心
哲理养生,主要是要掌握对立统一和一-分为二的观点。明末清初著名哲学家王夫之总结与力行的“六
然”、“四看”堪可借鉴。所谓“六然”,就是“自处超然”,即超凡脱俗,超然达观:“处人蔼然”,即与人为善,
和蔼相亲,“无事澄然”,即澄然明志,宁静致远;“失意泰然”,即不灰心丧志,轻装上阵;“处事断然”,即不优
柔寡断;“得意淡然”,即不居功自傲、忘乎所以。所谓“四看”就是“大事难事看担当”,能担当得起:
“逆境顺境
看襟怀”,能承受得起:“临喜临怒看涵养”,能宠辱不惊:“群行群止看识见”,能去留无意。这样才能做到“知足
不辱,知止不耻,当行则行,当止则止”。哲理养生是高层次的保健养生,与德、仁相辅相成,异曲同工,只有在实践
中反复磨练才能做到,是道德品质、气质修养、文化水平、经验阅历的集中表现。事实上,正确地待人待己,热爱本职
工作,讲究生活质量,这不仅是做人做事的基础,也是养生防病的前提。